分享

为师之道

 天地虚怀xia 2018-05-31
    我拜师入门已有二十年多年了,协助师父教拳也有近十七、八年的时间了。这些年来,教授过多少学生,指导过多少同门,不行有过多少,期间我又究竟教过他们一些什么,我也是一点记忆没有了,我想,只要我教他们的东西对他们还有所饶益的话,我就很是心慰了。

    师父是载道之人,也是传法之人,是我见过的诸多老师里面,教得最细、教得最好的老师,可以说,师父教人已经到了让随学者几近无可挑剔的程度。从我入门之日起,师父教人的时候,我时常在一旁用心观察和潜心揣摩,所以呢,经过这二十多年的耳濡目染,再加之师父的精心调教,在师父门下,论起功夫,我虽说不算差,但还远不如那些练得最好的师兄弟们,但若是论起教人的话,我自信还是有资格往前面站一站。

    对于教人来说,我是深有体会的,我自己常对自己的学生说,除了师父教的,我的功夫三分之一是自己练的,这是自身的体认功夫,三分之二则是在教人的过程中学来的,这是自身与别人相结合的体认功夫,同时这也应该是对我自身体认功夫的一个实际检验的过程。

    记得,很多年前,我在训练房里带一位师弟练习,教他了一个有关腿法的东西,这位师弟很是用心,当天的晚上他就到师父那里印证我教他的东西是不是对的,师父的回答当然肯定了我教的东西,因为这是我从师父那里得来的,只不过我再原封不动地转教给了他罢了。

    《礼记·学记》有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正是因为这样,我对拳学的认识和体认有了很大的提高。曾记《兑命》有言“学学半”,我想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当老师其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要想当好一个教授意拳的老师。这些年来,以我的体认,要真正做一个能够教好意拳的老师,最起码需要有这样几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教人要用心。拳学一道,讲的是以心印心,传的是心法,你连心都不用,何以能及时发现学生的细微不足之处在哪里,如果连学生错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你算是哪一门子的老师,又传得是哪门子的心法。

    二是,教人要得法。发现了学生的诸多不足,得知道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加以弥补和纠正,所以必须得法,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知道学生当下诸多不足之处最要紧的地方在哪里,也就是懂得如何抓主要矛盾,用什么样的方法解决这个主要矛盾的问题,如果不能做到这样,即使你知有万法,也不得一用。

    三是,教人要尽力。所谓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事情,一定不要在自己身上出现,要知道教人不要有懈怠自身之意,更不要有敷衍他人之举,否则,既是误人,也是害己。

    四是,教人要耐性。人格虽平等,但人确也有利钝之别,故教人一定要耐得住自己的性子,有的学生一学就会,你觉得很轻松,而更多的学生不是这样的,所以他们学不会的时候,你不要心急,你越是急,他越是学不会,实在不行,就不妨放他一放,先别再教他,待其练过一段时间,有了些切身的体认后再说。

    五是,教人要不倦。教人是很累的,既是劳力者,更在劳心者,时常会有身心疲惫之感,此时,一定要有一种诲人不倦的精神,一种重塑金身的决心,一种成就他人的愿力,其实,你去做了,做得足够好了,当学生有所成的时候,你也已经成就了你自己。 

    六是,教人要无私。这里有两层意思,第一,教人要彻底,不要一丝的保守,更不要什么留上一手,师父常说,意拳手把手尚且未必学得会,再保守不教就没法往下传了。但也不是一学就什么都教,而是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教与之相应的内容,不然学生就无所适从。第二,教人不要有亲疏远近,要有教无类,师父讲,拳学是道义之交。人都是有亲朋好友的,都有自己生活的一个圈子,但作为老师,在教学生的时候,一定要一视同仁,一定要平等对待,同样是学生,你不能这个离我近,我教他就负责,就多教,那个离我远,我教他就对付,少教或不教,这也是另一种自私的表现,有伤拳学道义之根本。

    七是,教人要善喻。其实这一点应该是属于教人要得法里的要求,但因为意拳确实不好教,作为老师一定要善于打比喻讲例子,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一点甚为要紧,所以才专门提及。意拳几代宗师都是这样的,到了师父这里,同样也是如此。师父常说,教拳即是传道,道者,本不可言,言者即非道,唯有所喻,方有所悟,方有所得。其实,佛陀讲法也是经常采用这样的方式,以利教化众生。

    八是,教人要包容。学生来自天下四方,各色人者皆有,作为老师,固然有其为师者的尊严,所谓尊师重道也,但为人师者,需要有更多的包容心,用佛门的话讲,心量一定要大,尤其是当学生对自己不够尊重或者心生抱怨的时候,其实未必就是不尊重你,未必就是在抱怨你,在这个时候,你需要做的就是深刻的检查自己,更多的包容学生,不然,你这个老师终究是无法做下去的。

    以上这些,不过是我在回想自己这些年教人的诸多情景和几多经验时的随想随写,一个大概而已,既不能成其一言,也不能成其一文,更不能成其一论,好在,这完全都是我自己的点滴心得和切实体认。

    关于教人究竟需要些什么,这是一个非常宽泛的问题,如何教好学生,天底下古往今来的有德之师,也都是各有一说,各有一专,各有一套,并不存在有什么一定之法或一矩之规,只要行之有效,我认为好用就行。所以呢,还是古人讲得好,因材施教,有教无类,这是为人师者应该时刻牢记在心、真正付诸实践的育人之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