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评价艺术作品时,是否应该抛去主流价值观?

 麦田守望者之家 2018-05-31



谢谢艺屿的邀请。

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看的:

一,什么是主流价值观?这个问题历来是有争议的。主流价值观是否全部代表了正确的价值观?历来也是有争议的。




二,单纯从艺术的层面讲,这个问题就更突出了。比如说,西方绘画艺术现在似乎是一种主流,自然也体现为一种带有主导性的主流价值观。但是,因此就说西方绘画艺术现在是最好的?我看还是值得商榷的。我想即使是西方最好的艺术家也未必敢讲这样的话。

三,从艺术创作的个体来讲,艺术家的思想大多是超前的或者说是前卫的,感情是奔放的,想像力是非常丰富的。真正的艺术家往往是循着艺术的规律去创作和思维,而不是跟着某一时期的所谓的“主流价值观”去决定自己的创作取向。



四,从古今中外的无数事例可以看出,尤其在绘画方面,很多的艺术作品在当时并不被人们看好,而是在后世甚至很多年以后才越来越呈现出它的艺术价值。这也说明这些作品在当时并不符合或者不完全符合那时的“主流价值观”。


世界名画·鲁本斯《三美神》

德国绘画大师鲁本斯笔下的女子大都人高马大、膀阔腰圆、臀厚腿粗,甚至可以说是“彪悍”。在当时受到主流社会的批评攻击,鲁本斯也成为一个“不受人们喜欢的画家”。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渐渐发现了鲁本斯画作的巨大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

印像派创始人莫奈的《日出》刚发表时,遭到很多人的讽刺挖苦,甚至连“印象派”这个名也是批评家带有揶揄地说出来的,不想竟成了一个新画派的命名。

莫奈《日出》

世界级绘画大师梵高在世时他的画作并不被人看好,他一生颠沛流离,穷困潦倒。但是多年以后,梵高的作品闪耀出巨大的光芒。他的《向日葵》在纽约佳士德拍卖行拍出了1亿美元的价格。



等等。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

由此是不是可以推论,艺术家在创作时并不都是按照“主流价值观”去选项和“循规蹈距”的,而是按照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和追求去进行创造性的劳动。既然很多的艺术作品是“如此”产生的,那么我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为什么一定要带着所谓的“主流价值观”的“眼睛和嘴巴”去审视去评价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