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范仲淹与吕夷简是怎样结下矛盾的?

 齐家平国 2018-05-31

吕夷简和范仲淹先后在朝为相,两人虽均为北宋名臣,但二人不和时人皆知。这是怎么回事?两人是如何结下的矛盾呢?


吕夷简比范仲淹更早进入中枢,两人第一次冲突是关于仁宗废后之事。当时吕夷简为相,范仲淹为右司谏。仁宗以郭皇后抓伤自己为由欲废后,吕夷简用汉光武帝事支持仁宗,并命令有关部门不得接受言官上奏。这直接触怒了言官。再加上吕夷简此事中夹杂私心:他曾因郭皇后一句“夷简独不附太后邪”而被罢相,所以仁宗此举遭到了言官们的强力反对。



台谏官员在孔道辅、范仲淹的率领下纷纷前往殿前,要求宰相公示皇后罪状。吕夷简以太平时代不应出现言官集体跪谏为由,将参与此事的主要台谏官员赶出开封,并严明台谏官员纪律。范仲淹由此一度远离中央。这是两人第一次冲突,也从此彼此结怨。


后来范仲淹批评吕夷简多用亲信,于是献《百官图》,希望能明确官员升迁制度。吕夷简则认为范仲淹狂放,不断将范仲淹放往外地。后来范仲淹又认为洛阳山河稳固,可以为都,被吕夷简视为迂阔。范仲淹上奏仁宗不可尽信吕夷简,并用王莽事提醒仁宗,吕夷简则怒斥范仲淹大搞朋党。



两人的矛盾闹得满朝尽知。与吕夷简相近的人罗织了范仲淹的朋党,公之于众。范仲淹等人被贬,直到李元昊起兵,夏竦治兵陕西,准备推荐范仲淹辅助自己。范仲淹离朝时,士大夫也与吕夷简等人不断为范仲淹辩论,并导致一年后吕夷简被贬,仁宗被迫下诏禁止朋党。


夏竦经略陕西时,吕夷简先已入朝为相,委范仲淹重任必然会唤起旧怨。但好水川之战前后,范仲淹私与李元昊通信事发,朝中有人建议处斩当事人时,吕夷简却没有落井下石。当时范仲淹在前线,吕夷简在中枢,合作得还算不错。这似乎可以给范仲淹和吕夷简的矛盾定调:两人纠纷仅限于工作中的具体内容,不涉及私人问题。

点此查看图片折叠原因(当时的形势图)


如仁宗谕范仲淹放下旧事时,范仲淹所答:“臣乡论盖国家事,于夷简无憾也。”两人结怨,确实是源于对自身职务的敬业和对具体政务见解的不同。吕夷简也向来爱士,被他贬走的人也一般会在一段时间后被重新提拔,他并不会对政敌赶尽杀绝。范仲淹在开封几进几出正是典型范例。


所以,范仲淹和吕夷简的矛盾不过是工作中各自权责相互摩擦的结果,他们的矛盾源于各自的职责和观念,私人之间没有太多问题。


参考文献

[元]脱脱等.《宋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