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的套子钱和滚边钱

 破冰之旅vbiunx 2018-06-01


自康熙铸行满汉文二十局钱后,乾隆时已有人注意收集这一套。嘉、道以后各钱局开铸新钱时,往往也仿照康熙满汉钱式铸二十局钱,俗称为套子钱,亦属开炉性质,以咸丰、同治、光绪三朝遗存实物最多。从套子钱的文字制作分析,一般也能找到它们真正的铸地。如咸丰有宝福局所铸套子钱(图319),面文形制和该局所铸铁钱一样。有一种存世较多的同治套子钱,除满汉文二十局外,又有背篆文福寿、楷书福寿、楷书寿寿、辛未福寿等等(图320),铸于同治十年辛未,据其书体制作应是宝川局所铸。光绪套子钱也有形制和上述相同者321),同出宝川局。云南宝东局的套子钱在背穿左有满文东字,所以容易识别(图322、323),光绪宝福局的套子钱文字劲瘦流畅,并不亚于徽宗时代,光绪宝泉局的套子钱双面汉字,一面吉语,另一面是篆文宝泉或楷书二十省名。光绪缶宝小字套子钱(图324)的文字接近宝苏局,还有些套子钱的文字和宝苏、宝浙都有些接近(图325),随着集币活动的发展,有关套子钱的具体铸地是可以一一澄清的。


 还有一些形制和套子钱接近的清钱,背穿左满文宝字,穿右汉文,以道光通宝为例,所见有背已(图326),背反书苏(图327)、背桂(图328)等。按道光元年岁在辛已,背巳或元年开炉时铸,又巳中含丙火、戊土、庚金,火生土、土生金,火金相克,利于冶铸犹汉代有“丙午钩、丙申作镜”一样。苏字反书不知何意,可能钱局中误书。道光背桂有大小多种,嘉庆也有背桂钱,乾隆则有满汉文桂(图329),桂和贵字谐音,可能取此吉义,而非指地名,所以不一定成套。


 集藏清钱的人都会注意到有一些特殊的滚边钱,即外缘边道凸起如滚边状,在康熙(图317),乾隆、嘉庆等普通钱中常见。这种滚边不是铸钱时故意加工而成,多半是后天形成的,因清代后期,制钱大小轻重不一,交易时多致纷争,更有挑选拣择的麻烦,于是在有些地区将一串钱用铁条穿系,两头铆牢类棍子状,使用时不准折开,这当然是较大面额的贸易,在长期流通中,一些直径较大的铜钱因凸出于左右之钱,边道在磕碰中下塌,日积月累变成了滚边状态。曾见光绪宝武机制滚边小钱一枚(图318),红铜质,而常见均为黄铜。惜此钱品相不佳,拓不能晰。 


本文由孙仲汇老师授权发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