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前一周提醒

 金子3800 2018-06-01
高考前给各位家长的一封信

家长朋友们:
        我们的孩子还有一周的时间就要步入高考考场了。让我们一起为他们祈福吧!
         当然,越到最后的时刻,我们大家越紧张,说不紧张都是装的。套用一个学术用语叫“焦虑”。哲学告诉我们,人生在世要处理好三种关系: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己。每当有抉择的时候,有选择的时候,在关乎自己命运的时候,在幸福即将来临的一刹那,在安危转换的瞬间,人们都会呼吸急促、血压升高、情绪剧烈波动、行动反常规。当然也有人不紧张,那是傻子,是零希望和零欲求的人。
         明知道焦虑没有激励作用,却控制不住,明知道不能传染给孩子焦虑的心态,却一声声叹息,怎么办?
       实际上,保持一定的焦虑度,是有积极意义的。它能够使人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保持旺盛的斗志、进取的心态、专心致志的处事精神,关键是我们如何在距离高考一周的时间内把焦虑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我认为在高考还有一周里,家长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许多家长都是闯过大江大浪之人,曾经久经“考场不败”。但在孩子面临高考的时候,却比孩子本人还紧张,有的甚至已经开始觉都睡不踏实了,饭也吃不香了。高考对于每个家庭来说的确十分重要!如果其它方面帮不上孩子,那么就用良好的心态来影响孩子吧!即便自己控制不住紧张,起码也要内紧外松,不要搞得孩子神经过分紧张。力争做到“六心”:平常心、理解心、平静心、爱抚心、激励心、信任心。三个“尊重”: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复习方式、尊重学生的应对策略。时常用积极的心理暗示自己:高考快乐、快乐高考。家长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安慰学生应对各种烦恼。如:记忆力下降、水平不升反降、考场紧张、压力和焦虑等。相信只要做就有可能,用微笑传递您的信任、激励和关爱。
       二努力营造一个温馨轻松的家庭氛围。不刻意制造一个一切为了学生的高考紧张沉闷压抑的氛围,少谈高考反而有利于高考,无需备战气氛很浓,生活习惯无需做很大的改变(只要不熬夜),家长之间要和谐,减少矛盾(拒民政局统计数据,高考前离婚率最低,高考后离婚率最高[偷笑])。不过度关爱,期望值宁愿低些也不要太高,压力宁愿小些也不要过大。
        三,家长要会帮助孩子解压。1,为学生打气。不要让学生单独面对压力,让他知道全家人都和他在一起,为他打气,以乐观的心态面对问题,鼓励和同学一起复习功课。相互讨论、切磋,这样可以事半功倍。当学生情绪有变化的时候,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战胜暂时的困难,最后赢得比较满意的考试结果。
       2,给与赞美和肯定。家长要多挖掘学生的优点,给与赞美和肯定,这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段时间,学生可能会有一些焦虑情绪,家长这时候不要明显的流漏出过分的关注和担忧,这样容易使学生的焦虑扩大而变成压力。
       3,要有放松心情的时间。家长的情绪会影响学生,试着放下担心,放松心情,利用空余时间陪学生到户外走走,呼吸新鲜空气,比如到公园散步、做些有益身心的运动,甚至看看电视,让大脑稍微休息休息,这对复习备考都有帮助。
       4,把学习权交给学生。高考复习是一种自主性极强的活动。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会随着考试的临近而适当减少对学生的具体要求,给他们以一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学校尚且如此,家庭需提倡。
       四,转告亲友,谢绝过度“关心”。很多家长特别是跟自己关系很好的同学、朋友、亲属,包括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会在高考期间通过各种形式表达对孩子的关心。“孩子快高考了,好好考啊!别紧张,考好了给你买一个最好的笔记本电脑”。“考好了给你买个好手机”。这样孩子能不紧张吗?尤其女同志,具有先天了解别人细节,然后做详细比较的爱好。比如:孩子怎么样啊?孩子一模考了多少分啊?二模比一模进步没有?想报考哪所学校啊?准备学啥专业啊?这些都是提高学生焦虑度的原动力。
       五,做好后勤工作要适度。学生迎接考试,家长要做好后勤工作。这是每位家长都要有的服务意识。从学生的心理感受方面看,家长的关心未必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学生苦思冥想,爸爸走来问:“复习的怎么样了?”学生刚进入连续思考状态,妈妈端来一杯热汤:“先喝了再复习。”此时,学生不得不切断思路。学生坐在书桌旁专心学习,家长把牛奶悄悄送上就行。另有一些家长,临到高考怕学生吃不好,影响了考试,于是就努力的改善伙食,结果大鱼大肉,使学生生理失调,学习精力不振,甚至影响了身体健康,更有些家长,从广告上东查西找,给学生买营养品、补脑液一类东西,希望创造以吃促学的奇迹,从曾经这样“吃”的同学反映的时效性来看,往往白花钱,不顶事。因此,家长的心理关心要细致,物质关心要科学,考前和考试期间也没有必要伴在学生身边。
       总之,我们家长的态度应该是,对于高考应该高度重视,因为机不可失。我们的做法就是用目标激励孩子,用行动感染孩子,用智慧帮助孩子。那么未来就属于我们,属于刻苦努力的每一个学生和对孩子殷切期望的每位家长。
    亲爱的孩子们,我们永远都在你身边!祝福我们的家长,大家都会收获成功!
黑龙江明威教育:吕方羽2018年6月1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