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学看台809 | 毕祖金的父亲垒灶

 海陆丰文化遗产 2018-06-02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蒋述卓 题

【作者简介】毕祖金,原籍邓州市人。现为中国散文诗作协会员、南阳市作协会员、邓州市作协会员、南阳市民俗文化研究会理事、卧龙区作协理事,《中国散文诗刊》签约作家;供职于河南天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曾有诗作《不知道》获“凯特杯海内外当代青年诗歌大赛”优胜奖,《梦中的雨季》入选《“希望杯”短文大赛优秀新诗集萃》一书,《也曾》获“新星杯”全国诗歌大奖赛新星诗人特别奖,《缤纷情愫》获“联合文艺奖”全国文艺作品大赛二等奖。

父亲的灶台

 ·毕祖金


父亲一生除了耕种土地之外,还会砌筑泥瓦和修垒灶台,且是当年家乡方圆十数里都响当当的;特别是修灶台的技艺,当属一流。

灶台是每家每户不可缺少的做饭操作平台,也叫锅台。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灶为先无论何朝何代,人们一日三餐的基本需求,都离不开灶台。

父亲垒灶台是有泥瓦工基础,加上他的用心和摸索,在无任何图纸的情况下,可根据厨房大小和人口多少要求,胸有成竹地垒出各种尺寸和形状的灶台,延续着父老乡亲们的“人间烟火”。

父亲垒灶台全是义务为乡邻们服务的。无论谁家新立或改造灶台,只要一张嘴,父亲就会妥当安排好农事,尽早抽时间付诸行动;选好日子,带上一把瓦刀和他的助手上阵,只需半晌工夫就能垒好一座灶台。

修灶台要先选好日子和灶址。父亲干了一辈子泥瓦匠,懂得一些基本风水常识,对选日子不在话下。灶址一般选在厨房内避开正对厨房门的方位,忌讳灶门朝北。在旧灶台上重修时,忌讳将双灶改为单灶,而提倡将单灶改为双灶,寓意今后“人丁兴旺”之意。修灶台时要先修灶基,灶台是用土胚或砖垒成方体或不规则体,通常有一灶或双灶之分;连体双灶居多,一大一小,大锅煮粥,小锅炒菜。灶台前边留洞口作为添柴的灶眼,上方根据锅的大小留出圆形空间,俗称“灶膛”,在“灶膛”上面坐置铁锅。灶台后方一侧留上拉烟通道,与室外烟囱相连。烟囱多用砖头垒成正方形或三角形的空心囱体,基本高于厨房屋顶。灶台下方对应锅灶留出柴草灰灶,锅里煮饭,锅下添柴,灶下储灰。灶台前脸两灶之间处,父亲还会凹陷留出一空,用以存放火柴、火机之类了,方便实用。早期的灶台,因要使用风箱拉风,还要在灶台一端留出放置风箱的位置。

垒灶台看似简单,关键部位可是技术活。父亲垒灶台好用并能得到乡邻们的称赞,就是他能将关键部位的关键诀窍控制好。灶台拉烟口要摆上一块立砖,父亲俗称它为“灶舌”,摆放深浅和角度就是关键,它能影响灶台的拉烟程度,进而影响灶火的燃烧效果。锅灶的深度和一周围垫的坡度控制,好则柴草燃烧充分,出烟和下灰就好,否则柴草干捂,燃烧不好,烟气回呛。甚至包括漏灰篦子的摆放角度都是技巧。父亲修灶台时,为了能有效利用柴草热量,他往往还会在主锅灶与烟囱的连接部位处加上一个小锅灶,用以加温热水,一举两得。灶台垒好之后,灶台台面的处理就是个面子活,在当时农村还没瓷砖的情况下,父亲总是用水泥或白灰素浆,将台面压平压光,既美观又实用。

父亲在为每家修灶台时,都是倾注心血和感情的。修灶台的前奏往往是大家分小家的缘由。哪家儿女成家后要独立门户时,为分家也有长幼意见不一的,兄弟姊妹认为不公的,自然矛盾和隔阂就有。父亲当年在村中凭借自己的威望,哪家一有分家和家庭矛盾时,总是请上父亲出面协调、解劝和解决,促进了乡邻间、家庭内的和谐和稳定。父亲每每修好一座灶台时,还要会同东家,虔诚地为灶台落成敬上一柱香,祈求灶王爷在天之灵,保佑灶台平安,五谷丰登。当然,修好之后,东家也会当即启用新灶做饭,一则当场验证父亲所垒灶台的使用效果,二则做出几个菜肴招待父亲及助手,算是对其的答谢之举。

记忆深处,我家由于搬家几次,父亲就垒了几次灶台,灶台的规模和标准也在逐步提高。父亲在垒灶台之后,就把“下得厨房”的任务交给了勤劳的奶奶和母亲。奶奶和母亲就毫无怨言地每日“围着锅台转”,无论春夏秋冬,酷暑严寒,总是想尽千方百计地调剂着厨房的味道,填充着一家老小的肚皮,铭刻着我们全家对厨房和灶台的永恒记忆。

家乡风俗中,还有祭灶的传统。每年腊月二十三日前,父亲就从集市上请回一张灶神爷纸像,二十三日晚饭前将之恭恭敬敬地贴在灶台边的墙上。待奶奶和母亲做好晚饭,父亲净手之后,在灶台前摆上火烧馍、糖果和当晚晚饭的第一碗饭等供品,虔诚地燃上三柱香,闭目祈祷一番。我和家人们只能在一边默语观看,不能惊动灶王爷的光临。祭灶仪式结束后,全家方可开锅吃饭。而当年,作为小孩的我们,更多的是为了等待祭灶结束后的糖果分享。

乡村四季,日月更替,每到三餐时间,看着家家炊烟四起,父亲就有一种满足和自豪感;每当炊烟味和饭香味扑鼻而来时,父亲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微笑。

父亲所修的灶台,走进千家万户,历经岁月斑驳,饱尝烟熏火燎。它们见证着乡亲们“民以食为天”的夙愿,强壮着农民们躬耕大地的腰板,聆听着家人们锅碗瓢盆的交响,品味着延续“人间烟火”盛宴……

(2018.5.6)


你可能会读


拆字做人——太精辟

204名中央委员,只有她是“高中毕业生”

碣石人把碣石村名美食编成歌曲,够力

碣石面皮恶如雷公

碣石婚假礼俗——汉文化活化石

看看这群甲子人,竟敢大闹CCTV!

发生在纽约街头的视频

潮州歌册《英台行嫁》点击超过50万

如果被突然袭击,全景展示中国军力震撼反击

美国纪录片《鸟瞰中国》,美哭了全球华人

这张“ 吸奶照 ”火了 !

人民日报:退步与向前

书法的自杀与他杀


文学看台808 | 张鸿想起甲子“扮景”的故事

文学看台807 | 黄本长致富之道

文学看台806 | 吴春红装进书信的日子【叶劲舟国画】

文学看台805 | 陈瑞绒呵手

文学看台804 | 文化之旅138:满心喜悦读黄羌【罗素丽吴志跃孙彦修张著钟锦烽】

文学看台803 | 吴晓静的三月老巷

文学看台802 | 汶川震后重建诗词一组【王万然】

文学看台801 | 叶雪丹的南塘油麻

文学看台800 | 文化之旅137:赞与叹之间的红色黄羌【王万然洪天丽郑海潮吕珠满石磊】

文学看台799 | 戴运辉的闲人不闲最后变成闲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