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乌鸦之鸣: 副总被查,茅台希望的开始? 2014年11月26日,贵州省纪委宣布:贵州茅台酒厂(集团)...

 昵称44696133 2018-06-03
2014年11月26日,贵州省纪委宣布: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房国兴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2013年1月,房国兴卸下怀仁市委书记就任茅台集团副总经理。很难说,这次人事任命是为了茅台公司的利益,也很难证明房国兴是在茅台任上出事。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升职无望就选择升值,领取高薪,颐养天年,这是官场的不成文规则。这条规则背后的逻辑是:茅台是一个平衡官场得失,能获取实惠的地方。这就是茅台公众股东的可悲之处。
今年年初,我读了但斌的“茅台,加码了就是”,深有感触,就写了篇关于茅台管理层的短文,现在我把它分享给大家。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78b4ee0102enh4.html

但斌终于发泄了对茅台的不满,讲了两个事实:1、茅台的成功与管理层没有关系。2、管理层是茅台的硬伤。但斌虽然点到了问题,但却不想深入。下面,我展开讲下茅台的硬伤:

1、定位失公允。贵州省及茅台集团把上市公司定位为一个品牌而非一个企业,这极大地限制了贵州茅台的想象空间。产品链宽度是衡量一个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尺度。贵州茅台上市募集资金的用途之一就是收购*酒资产,现在却背信弃义,企图运作*酒单独上市!更有甚者,媒体报道,贵州茅台现任董事,名誉董事长,季克良出任娃哈哈酱香型白酒领酱国酒的技术顾问,为哇哈哈进军贵州怀仁白酒带路。名誉董事长的荣誉、114万的高薪、董事的责任、基本的道德、法律关于高管的要求,这些,都没有想过?上述行为清楚地表明管理层不是加宽护城河的骑士,而是挖上市公司的墙角的暴民。

2、成本失控。管理层没有尽到受托责任,大把花钱。如果不是茅台的高盈利能力,早就坐吃山空了。贵州茅台2012年的管理费用高达22亿元,其中办公及出差费用近10亿元。贵州茅台有1万多员工,且大多员工是一线工人,平均每个员工10万元的办公费用,这是什么级别?10万,接近台湾地区人均GDP水平了。贵州茅台的办公经费已经远超东部发达大城市公安局警察的人均办公经费!公安局要110接处警,要侦破各类案件,要执行保卫任务,要执行维稳任务,业务比贵州茅台复杂多了。贵州茅台账上有200多亿元的现金,但是利息收入还不到一年定期存款,这其中原因?公司成本失控,管理层表率。2012年贵州茅台开了5次(其中1次是通讯方式)董事会,董事开会费用高达360多万,这完全是土豪风格。高管们拿的薪酬也不少,董事长114万,总经理108万,如果考虑到在贵州茅台镇,考虑到管理层与业务的弱关联性,这笔钱就很不合理了。

3、资本开支巨大。但斌说,贵州茅台几乎不需用什么资本投入,可以用盈利直接估值。确实是这样,贵州茅台的护城河在于品牌影响力。不需要像科技类企业一样要大规模研发投入,也不需要不断更新生产线。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贵州茅台投资活动流出的现金流2008年10亿元、2009年13.7亿、2010年18.4亿、2011年23.4亿、2012年42亿。从这些巨额投入看,贵州茅台不是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就是管理层有投资饥渴症。很不幸,答案明显是后者。账上的钱,是股东的;花掉,才能体现功绩,才有寻租的空间。

造成上面硬伤,最关键原因是管理层与公司利益的弱一致性。价值投资者实现价值的大门被管理层关死。当前正值国企改革的关键当口,贵州茅台问题对改革的启示是:站在所有者的角度,不管是公众股东还是国资委,对管理层考核都应该用资本的尺度,也就是权益资本回报率和每股收益。这就要求管理层在经营好业务同时,减少管理成本,合理确定资本开支。资本尺度也是破解当前国有企业弊病的良方。当然,跟球场一样,当积重难返,局面难以打开时,换人是最有效的方法。但我更期待的是贵州有关方面改变对茅台的传统思维,站在所有股东的角度思考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