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管理“老员工”你可以这样进行,从此告别头疼

 智勇谋略富有 2018-06-03

“世界是一面镜子,照射着我们的内心,我们是什么样子,这个世界就是什么样子”

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管理,当你抱怨别人没有做到的时候,是否应该先扪心自问,自己该做的都做到了吗?

一个企业经营久了,自然会沉淀下一批老资历的人员,简称老员工

每当我们讨论起老员工的管理问题时,脑子中通常会浮现这样的一些印象,“爱摆架子”,“说不得,罚不得”,“积极性不高”,“倚老卖老”,“混日子”等等。

特别是在推行一项新政策,发布一项命令,甚至布置一个任务时,往往感觉压力并不是来自新来的白丁,反而是来自于那些老员工。

老员工的常规表现形式:

我行我素:当面答应得很好,回头之后仍然按照自己惯用的工作方式行事,然而提交结果的时,确找各种借口与理由进行推脱。

消极应对:要什么给什么,要求什么做什么,表面看起来很配合,但细看会发现,提交的东西完全达不到标准,让他重新提交,便各种抱怨与不配合。

公然反驳:利用积累的经验与人脉关系和对领导知根知底,迅速找到你的漏洞和软肋进行反击;或是倚老卖老,公开不配合工作。这时,要么你说服他,要么压制住他,否则想推行的事一定进行不下去。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应该怎样进行管理这些不配合的老员工呢?

首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观念上转变

这是大家都认为可行的办法,但是个人觉得这种收效不会太大,你们要知道,一个人的价值观与个人习惯很难改变,即使能,那也是短期效果,过一段时间仍然恢复老样子,甚至变本加厉,让人头疼。

再次:用制度标准来规范,尽量做到人人平等

在某些方面,个人觉得,如果仅从硬性的制度上下手,比如考勤问题,只会带来反效果,因小失大。那么如果从,绩效上公平公正公开,福利上略有向老员工的倾斜,是可以一定程度上引导老员工的行为的,各位不防在些深深展开研究一下。

最后:职业生涯规划,让老员工不“老”

在一些制度比较完善,规模比较大一点的企业,这一招效果应该不错,但对于管理者和企业规模的要求都非常高,读者请慎用。


如果以上都不行或不适合于你的公司,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呢?其实可以从配合度上考虑一下,那么如何提高老员工的配合度呢?

第一,充分尊重老员工,真正重视老员工的工作经验和想法。

当我们想推行一项制度或布置一项任务的时候,一定要前期先跟企业里的老员工充分沟通,听取大家的意见,知道人家以前是怎么做的,关键要搞清楚为什么这么做。

抛出自己的观点接受老员工的审核,老员工会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很多质疑和意见,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抵触新事物,拒绝改变。

相反的,这些质疑和意见是帮助我们改进制度或任务本身非常重要的依据。所谓“知难行易”,前期多沟通,多修改,达成协同一致,总比等制度颁布或任务下达以后听到质疑声音要好的多。

而且,这样达成的一致,在后期制度落地和任务执行的过程中,老员工会起到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二,信息传达完整、清晰、准确与确认。

这一点很重要,不要觉得前期与大家都沟通过了,达成一致了,就没有误解和分歧了。最后一定要把要做的事情落实到纸面上,落实到条款上,而且内容必须完整、清晰,准确无误,尤其是一些关键节点的细节。

比如:在某些环节与节点,需要提交材料或总结的报表,或其他形式的工作结果。那么一定要清楚的说明,提交什么?什么形式提交?什么时间?提交给谁?时间周期是多久?如果没有按时按质提交会怎样?最好附有标准的模板或示例,这样更容易理解与实施方案。

最后,前期所做的工作已经差不多了,如何确保其他的参与者清晰明白,可以通过会议、文件、公示等方式,必要的时候可以集中做系统培训和宣传。想要得到较高的配合力度,前期必须配有较高的推广力度。

第三,积极跟进和反馈(外加总结汇报)。

做完第一,第二,是不是觉得就万事大吉了,坐等收获结果,但当快到截止时间时才发现没人提交结果以及报表,便觉得别人不配合自己的工作。殊不知,跟进和反馈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每个人每天都有一大堆的事情要做,总得分个先后顺序和轻重缓急。懂得时间管理的人都知道要先做紧急而重要的事情。

除非被布置的工作本身就具备非常明显的紧急重要标志,否则很容易被人误以为并不那么重要,至少并不那么紧急。所以,阶段性的跟进,一方面可以增加对方对该事务的重视程度,起到提醒的作用。另一方面,还可以及时了解到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修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