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际关系差,就是因为不懂这五个小原则

 自强不息在等你 2018-06-04




1.管理你的情绪


如果你太把自己当回事儿,那就会导致不理智、感情用事。


你必须要意识到有时你是在跟一个角色/头衔/职位谈话,而不是那个人。

那个职位,而不是职位上的人,或许会告诉你,你不符合它的期望。

你不能不喜欢那个掌事的人,也不能向他发飙,就算他本来可以把事情处理得更灵活些。

因此,在别人给你建设性的批评或建议,让你把事做得更好时,要试着不要感性地攻击人家。

同样,如果你不能面对现实,那就不要问别人建议,免得到时各执一词,反而让你觉得自己被冒犯了。

我们都有资格拥有自己的观点,别人不同意你时,不要太情绪化,不要总觉得你得为自己辩护,只需用镇定的心态提供事实就行了(现在我仍学着如此对我老爸)。


2.求同存异

 

要想让别人总是喜欢你,与你一致,那你就习惯失望吧。


必须得接受这个现实,因为你不能改变别人。


那种以为我们能改变他人的观点是导致斗争关系的主要原因。


在两个人的关系中,要是有人认为靠时间他/她就能改变另一个人,恕我直言,趁早放弃这个念头,那根本就不可能。

某种程度上,我们对改变别人多多少少都会有点内疚感。

之前我跟一个很内向的人谈恋爱,总是希望他能做些改变,适应我的外向型偏好,结果当然没成功。

我希望能奏效,是因为他是一个值得信任的、诚实的人,但我后来意识到我不能,也不该企图改变他。

最终,我们的恋爱流产了。

所以如果你有:我总会让他喜欢上红酒和剧院的;

她会爱上烹饪的;他会更敞开心扉,沟通更有效;

当她意识到自己的潜力后会有更大的抱负……

诸如此类的想法,你就等待巨大的失望吧。

同样,也不要奢望别人喜欢你,要是之后意识到自己不讨人喜欢的话,那会感觉很受伤的。

最后,别指望别人能时时事事顺你的意。

有时,你不得不求同存异,继续前行。

如果你们能互相尊重,你可能会惊喜地发现对方因你坚守自己的信念而尊重你,或许会转而接受,并以你的方式看待问题。

我早就注意到和别人交谈时,如果双方都采取求同存异的方式,发展到最后,会发现起初有分歧的那部分在整个蓝图中并没那么重要。

下次意识到自己企图告诉别人该想什么,怎么想时,记着这么问一句:“你难道不同意吗?”

若他们不同意,那也没关系。

3.避免无意盲视


无意盲视、主观臆断、偏见都是影响你建立良好关系的消极因素。


无意盲视是一种心理现象,不论什么东西,什么事件,如果我们不注意,就算近在眼前,我们也看不到它。

有的人可能在youtube上看到过认知测试的视频,视频里一半人着白装,一半人穿黑服,受测对象被要求数数白衣队传了几次球。

而正当你数数时,一只跳舞的大猩猩或走太空步的狗熊就从两队人马中走过来了。

可我给人播放这个视频时,居然鲜有人看到大猩猩或狗熊。

我再次播放后,他们就把动物看得一清二楚了,开始为之前没看到感到惊讶。

为什么?

原因就在于他们专注于数球了,根本就没想着要去看猩猩或狗熊。

为什么克服无意盲视很重要呢?

这里我举两个例子来说明:其一,无意盲视险些让我在审讯中付出代价;

其二,主观臆断简直让我愚不可及(在这个过程中我对自己超级抓狂)。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审讯隔间。当时我在审讯一个拘留犯,尽管他并没公然对着干,但他也不友好。

我们之间没有突破口,当然就更不存在良好关系了。

我试着让他参与对话,有眼神接触,但他给出模棱两可、迸一两个词语的回答时,总是看着地板,完全不睬我,我实在沮丧透了。

我知道自己不能强迫他跟我说话,或喜欢我。

那时,我的口译员转身向我耳语道:“你知道他在祷告吗?那是他不睬你的原因。”

我不知道他正在祷告。

我朝他望去,看见他轻轻扣着指尖,模仿默数念珠的动作。

天哪,多么明显的祈祷啊,而我居然出现了无意盲视,让自己只专注于如何跟他建立良好关系,获得眼神交流,却没看到他手头上正在做的事。

所以我轻轻俯下身,把我的手放在他手上,礼貌地问他能否在我们谈话时停止祈祷,然后告诉他我在审讯结束时会给他单独在屋内祷告的时间。

他最初的确很生气,但我还是重新获得了他的信任,关键就在于我许诺他审讯结束后,可单独在屋内进行祷告。

如果口译员没有告诉我他在祷告,我那无意盲视就会让这场审讯早早终结,劳而无获,而我也会因此备受挫折。

第二个故事与肢体语言有关。

朋友的老公曾经是研究神经语言程序学的,知道我做什么后,有天他对我说:“我想跟你做个练习。我会说三件事。其中一个是谎话,你要告诉我谎话是什么。”我想不错,有意思。

他开始了,说:“我会说冰岛语,研究柔术,11岁还赢得了全国象棋锦标赛的大奖。”

直觉立马告诉我,他在象棋这事儿上撒谎了,因为其他两项他陈述得都没这个详细,而且说这句时,他翘起了脚趾头,向我靠近,还耸了耸肩,足足四个破绽。

然而我却对他说:“你不会说冰岛语。”

为什么我没相信自己的直觉?因为我认为他不可能会说冰岛语。

瞧瞧主观臆断是如何影响人的想法的!

明知道他在象棋上撒谎,却还是让主观臆断主导了我的想法,导致判断失误。

4.给他人带来积极影响


我们想以积极的方式影响别人,想让他们喜欢、信任、尊重我们,觉得跟我们待在一起很惬意。


怎么做到呢?


下面有三条建议:


* 正能量: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


人们都喜欢跟正能量的人在一起,没人想围着负能量的人转。


因为正能量是能传染和感染人的。


曾经有人告诉我,我的笑容很有感染力。


这真是对我最好的恭维了,可不嘛,我都能把微笑传染给别人了。


* 鼓励人:真诚用心鼓励别人敞开心扉,分享他们的感觉、思想、主意。


最好的领导人都会让下属有如此之感:可以不担心任何可能的影响,只管畅所欲言。人们依赖他人以获得确认,相信权威人士。


所以向着这个目标出发吧,让自己成为别人认同的权威人士,努力做一个深受尊重的领导。


* 建立密切关系:不要急于建立关系或表达自己。


在对话中回答太快表示你没听对方刚才在讲什么,而是在想自己一会儿要说什么。


即使你听那人说话了,回答太快释放的信号也是你没听。


同时还会给人一种感觉:你要给大家分享的比人家的重要。建立密切关系意味着要用互尊互敬的方式。



5.别怕做“学生”


最后一条原则要求暂时搁置自我,跟自负的人共事时很适合用这招。有两种诱导方法,可以成全自己扮演“学生”的角色。


第一,假装幼稚(我叫它装笨),对方会表现出不信的神情(即使是装的也没关系)。


我审讯时就会装笨,装作我不知道拘留犯的某些事情,比如他们跟着谁干、在哪儿训练、知道谁在监狱,等等。


我就是用这种方式获得信息的,很管用,尤其是针对那些自负的拘留犯,因为他们喜欢感觉自己比我聪明,比我知道得多,觉得我没线索,进而会帮忙教我。


嘿嘿,我是个不错的学生呢!


第二,表现出不可思议的神情。


如果你这么感叹——“我简直不敢相信你只用短短六个月就取得了这么高的销售额!”——人家就会愿意给你解释下自己多牛气,是如何做到的。


以上两种技巧都能让人飘飘然,让他们在临时舞台上发挥得淋漓尽致,得到被倾听被关注的满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