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师应把诚恳的态度当做武器

 二十四小时开放 2018-06-05
 教师,一个令人尊敬与敬仰的职业,它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们从心里感到深深地信服。因此,当孩子进入学校学习,他们便本能地形成一种向师性。这种向师性告诉他们:我要听老师的话,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而老师对于学生的这种认识也欣然接受,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老师要求什么,学生做什么。这种习惯一旦形成,便是很难再改掉了。

于是,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教的内容有时会按照自己的原有意识进行采用,很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取舍。因此,孩子在学习中往往碰到不少困难,而这些困难也是他们的固有认知结构中没有的东西。接着,孩子变得失望、沮丧、甚至自我怀疑、自我否定。

约翰·霍特先生提到过这样一个实例:以10这个数为例。由于我们常常使用它,以致我们不会想到它尚有其他意义。我们当然知道0和1所代表的价值,也知道将两者放在一起的值一定大于或等于其中任何一个数的值。当我们第一次将这个数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它必定是一个我们熟悉的结果,所以他们无法从这个结果的外在了解到这个数字的奥秘。结果,这些学生从第一次认识10开始就慑于它的奥秘,使得以后一想到它就打心底里害怕。

就这么一件我们老师觉得理所应当的而有自信的事情,对一个学生而言,就不一定是如此了。由于他们的认识水平等多方面的限制,他们很难接受这样的认识。从开始便害怕这样的知识,那接下来的学习对于他们来说肯定困难重重了。可见,教师的自以为是让学生失去了自信,最后的影响更是不可估量。孩子被苦难吓到,而老师却不自知。

教育就是这么不可思议,老师在教授任何知识都应该在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根据学生的所拥有的水平,在猜测学生的接受能力是否达到我们的要求。只有这样,学生所学的知识才是适合他们的知识,老师教授的知识才是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中。

讲到这点,我便想起了我自己在教学中的经历。第一年教授小学四年级的牛津版小学英语,我自然是没有任何的信心。对所要教的学生不了解,对教材把握不了,对孩子的原有水平不清楚,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如此陌生。于是在教授教学内容时,我便“自以为是”了。“自以为是”地认为孩子对某一句型完全掌握了,于是增加难度,让他们解决更加困难的题目。比如:三年级时,学生不会学习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等专业性很强的句型,他们都没有听多这个名称。可是,初入四年级,我便让他们进行这方面的练习。当然,结果肯定十分不理想,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完全消磨殆尽,学习成绩更是没有进步。最初,我实在不理解这是为什么,后来读了这本书,让我霎时发现了自己的错误,明白了我失败的原因。

由此可见,教师以自我为中心,理所当然地认为什么是简单,什么是困难是不可取的。在教授前,必定要经过反复地钻研,调查,才能给学生定相应的目标与任务。根据学生的作业反馈,课堂提问,甚至错误,发现他们的薄弱环节和困惑点,再进行相应的学习,才能有的放矢地让孩子接受针对式的训练,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得深思这样一个问题:学生是否对于我们所教的课程,都是以这种接受的态度来对待的呢?我告诉学生的话、英语单词的用法、或者其他事情,似乎有时会与他们所知道的基本常识所抵触,然而他们必须遵从指示,不管这是否有意义,他们必须接受。然而,我们却认为他们都是以接受的态度在学习,这是理所应当的。于是,不同的观点在某种程度上会引发矛盾,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变产生了分歧。于是,我发觉,当老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来检视自己的观念和教学,他们一无所知,容易接受未经证实的东西,同时有无法忍受矛盾和似是而非。我们务必先从自我矛盾、迷惑、模棱两可中解脱出来,摆脱自以为是。

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同时而是一个体现人性的过程。教师把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把教学目标放在中心位置,把诚恳的态度当做武器,相信我们的教学会越来越顺利,我们的孩子也会越来越优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