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清饮的出处 温清饮见载于明代龚廷贤所著《万病回春。血崩门》。其适应症是“治妇人经脉不住,或如豆汁,五色相杂。面色痿黄,脐服刺痛,寒热往来,崩漏不止。”月经过多,如期不止,有的白带也多,而与经血很杂,有贫血貌,腹中有淤血而合并感染,应治以养血、活血、清热、止血,方用温清饮治疗。 温清饮是龚廷贤用两个古方组成的新方,用来治疗月经过多很有效验。龚廷贤还特别指出,亦可先用黄连解毒汤,待血止经停后,再用四物汤调理。月经过多,流血不止,往往贫血而“面黄肌瘦”,此时应当先用黄连解毒汤清热以止血,然后用凉膈散或四物汤调治。面黄肌瘦是流血过多所致,尽管面黄肌瘦,也“慎不可服燥热之药,盖血热而流行”,定会更加流血不止。只有少数病程缠绵,经血时有时无,“漏而不崩”,体质虚弱者,才可以用温补药,即“日久属虚寒者,宜温补也”。 温清饮在日本的应用 森道伯(1867~1931)是日本昭和初年汉医界的名医,他在东京成立《一贯堂医院》,边看病,边教学,培养了许多优秀汉医师,其中就有矢数格和矢数道明兄弟。矢数格将《一贯堂医院》创立的独特的医疗体系理论和经验写成《汉方一贯堂医学》一书,于1964年正式出版。一贯堂医学的最大特点是,把由先天和后天相结合而形成的个体体质与这种体质容易罹患的疾病结合起来,划分为许多“体质证”,然后给予相应的处方进行治疗。例如“解毒证体质”,多有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在小儿时期常患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扁桃腺炎、咽喉炎、中耳炎、颈淋巴结或肺门淋巴结肿大等,应给予柴胡清肝散治疗。具有这种体质的人,到了青年时期,往往体型瘦长,呈肌肉型或瘦型,肤色青白或浅黑,容易罹患肺内感染、肝胆病和胃肠病等,应给予荆芥连翘汤治疗。若病在下焦,或女性盆腔病,诸如盆腔炎、淋病、梅毒等,属于肝经湿热(尿不利,伴有热)者,就用龙胆泻肝汤治疗(以上参见潘桂娟 樊正伦《日本汉方医学》)。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汉方一贯堂医学》中的柴胡清肝散跟我国《医宗金鉴》、《保婴撮要》中的方名相同,但方中药物组成却大相径庭;荆芥连翘汤也跟《万病回春》中的大不一样;龙胆泻肝汤亦然,,都是地道的日本汉医方。柴胡清肝散是由温清饮加柴胡等药组成,而荆芥连翘汤是由温清饮加荆芥、连翘等药组成,龙胆泻肝汤是李东垣《兰室秘藏》中的龙胆泻肝汤再加温清饮组成,温清饮是此三方的基础,而温清饮确是龚廷贤《温病回春》中的处方。日本医家发现,温清饮有调节免疫和抗炎解毒的作用。 1983年,矢数格的胞弟矢数道明先生在我国出版了他的《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书中对于温清饮和以温清饮为基本方组成的柴胡清肝散、荆芥连翘汤的临床应用,都做了详细解说,并附有若干临床验案。其解说要点是: 5,日本的药物处方用量为:当归、地黄各4克、芍药、川芎、黄芩各3克、黄连、黄柏、栀子各2克,而中国药典规定:当归、川芎各9克、白芍、地黄各15克、黄连5克、黄芩9克、黄柏12克、栀子9克。中国的用量是日本的3~5倍,而临床实际用量又是药典规定的2~3倍。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主要是通过调节代谢信息物质和信息符号的平衡而实现的,其效力并不与药物在血中的浓度成正比。临床任意无限加大药物用量,既浪费药材,又加重病家的经济负担。 温清饮之药理研究 温清饮之药理,查无研究,而关于四物汤和黄连解毒汤的药理研究资料却连篇累牍。 沈映君主编的《中药药理学》,收集了1999年6月以前的关于中药研究的重要文献。书中对于四物汤和黄连解毒汤的研究成果都做了全面概括,摘其要者如下: 四物汤出自宋代的《太平惠民合剂局方》,由当归、川芎、白芍、地黄组成。 1,有补血养血作用,用于贫血或有贫血倾向的血虚证,并指出,单用四物汤不及八珍汤,其中四物汤的作用又强于四君子汤; 2,有活血化瘀作用,用于高黏血症,并有体外抗血栓作用; 3有调节月经作用,用于月经不调证,是诸多妇科处方的基础方; 4,实验证明,四物汤能改善学习记忆,并被推荐试用于阿尔茨海姆病; 5,有抗缺氧、抗放射、抗衰老及免疫调节作用等。另外,四物汤中的当归和地黄都有滋润保湿作用,有日人建议用以研制美容剂。 1,有清热解毒作用,具体表现于实验中的抗病原微生物、抗细菌毒素和解热抗炎作用; 2,有解热作用,对正常体温不显示解热,而对于发热者有明显降温作用。实验证实,黄连解毒汤提取物对内毒素所致家兔发热的解热起效缓慢,但是给药后6小时,发热的家兔体温仍然持续下降,并能抑制人工动物致热的体温上升; 3,尤其对于血管炎有显著抗炎作用; 4,有显著的降血压作用,在人体因劳作或运动而血压升高时,其降压效果尤为明显,并且只将过高的血压将至正常生理状态就不再显示降压作用; 5;有话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环作用。结扎动物脑动脉的实验证明,黄连解毒汤提取物能改善大脑缺血部位的血液循环,海马回处尤为明显,以此建议用于脑卒中或阿尔茨海姆病; 6,黄连解毒汤临床用于发热(或有热感)面赤、口舌生疮、吐血咯血鼻血、皮肤斑疹丘疹等,有清热解毒、活血止血作用。 四物汤中的当归和川芎属辛温药,而黄连解毒汤中的四味药一派苦寒。辛温能温补,苦寒能清热,二者的合方就叫温清饮。温清饮的适应症比四物汤证和黄连解毒汤证加在一起还要广泛,所谓一加一大于二。 温清饮治疗血管炎的临床应用 血管炎是血管壁及血管周围有炎症细胞胞浸润,并伴有血管损伤的一类常见病症。 血管炎病的临床分型尚缺乏共识,有所谓皮肤型血管炎和系统型血管炎之分,然而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之一,也是一个独立系统,因此所谓皮肤型血管炎也是系统型血管炎。也有所谓浅表血管炎和深部血管炎之分。深部血管炎是指体内大的或较大的动脉、静脉血管炎,例如腹主动脉炎(动脉瘤)、锁骨下动脉炎(无脉症)和髂静脉炎(栓塞)等较少见的疾病。然而内脏系统更多的是微细血管炎,诸如肺血管炎常发生弥漫性、间质性或结节性病变,出现咳嗽、气急、呼吸困难等;肾血管炎常出现血尿、蛋白尿,往往造成肾功能减退;肝血管炎常表现为肝区疼痛或撑账、肝功能损害等;皮肤血管炎常常出现各式各样的斑疹、结节、溃疡等。 迄今为止,人们对于导致血管炎的原因所知甚少,众所周知,已经证实血清病、药物变态反应、感染、乙肝病毒是多种血管炎的病因。 值得一提的是,近20十年来反复发现,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与原发性小血管炎相关,确认了ANCA是血管炎患者血清中的一种自身抗体,把ANCA作为诊断原发性小血管炎的重要的血清学诊断依,所谓原发性小血管炎就是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其基本病理为坏死性小血管炎,主要损害肺脏与肾脏,临床特点是发热、贫血、肺和肾功能损害、血沉增快等。 自从采用类固醇激素治疗血管炎以来,虽然对于一些危重血管炎病症的预后已大为改观,但是由于其明显的副作用而不能长期使用。 大多数的血管炎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自体免疫异常有关,而且病程迁延不愈,病变部位遍及全身内外。临床应用证实,温清饮对血管炎有良效,同时能明显改善患者体质。四物汤能养血、活血,适用于慢性血管炎症;黄连解毒汤解毒、凉血止血,适用于急性血管炎症。因此在临床上,温清饮有其广泛的适应症。此举数例临床治验案例,以斑窥豹。 案例1,结节性血管炎 杨某 女 42岁 新泰人,2004年5月6日初诊。 左右上肢皮下结节,反复发作10余年。 左右上肢各有一两个皮下结节,大如乌梅,稍稍高起皮肤,呈暗红色,压之稍有痛感,已有四周,尚未消退。除去肘、腕关节疼痛,并似有乏力感,别无明显全身症状。 患者身体素质较好,未曾患过较大疾病。10余年来,临床医师曾反复调查病史,并进行相应检查,医患双方均否认患者的结核病史或风湿病史。 舌质略红,苔白薄,脉沉(腕部皮下脂肪丰满)而有力。 处方:当归10克 2004年5月13日,二诊 腕、肘关节疼痛明显减轻,结节似乎变软,原方再进7剂。 2004年5月28日,患者先后服用上方30剂,结节消失,皮损修复,唯留有淡淡的色素沉着。改汤为丸,服用60天。电话随访患者至翌年春天,未再复发。 例一按语:该例曾被多家医院诊为结节性血管炎。该病以血管炎病变为主,主要为皮下毛细血管和细小血管受累,伴以肉芽肿及组织坏死。文献载明,该病与一般感染、结核感染有关,而该例则无结核病史。临床多见于小腿、大腿及臀部,而该例只见于上肢;该病常为白塞病或风湿病的症状之一,又似乎是个独立病。 该例采用温清饮加荆芥、甘草治疗,荆芥有促进炎症灶溃败并吸收的作用。若有关节疼痛而畏寒者,可加桂皮6-10克,温经散寒,且纠温清饮的苦寒之偏。 案例2,白塞病 顾某某 男 患者因双下肢数个结节性红斑而就诊。 20年前,因反复口腔溃疡、下肢结节性红斑等,到处求医,最终在北京被确诊为白塞病,并通过血管造影及彩超扫描等方法查出腹主动脉瘤、右锁骨下动脉狭窄等病患。长期使用类固醇激素治疗,但是包括口腔溃疡、结节性红斑、高血压、头晕乏力等主要症状,始终没有得到基本控制。因其子在我院读书而引荐来诊。 近来,小腿下端胫骨前,左右各有一个较大的结节性红斑,10*10cm许,红肿热痛,经久不消。口腔溃疡久未发生,但自觉口鼻冒火,咽干口燥,饮水不解。舌红无苔,脉弦数。血压:左150/90mmhg,右180/92mmhg. 证属上焦燥热,下焦湿热。 处方:黄连10克 2010年4月6日,患者电话告知,小腿红斑颜色变暗红,略见消肿,疼痛减轻,口鼻火气下降,血压亦略有降低。原方再进30剂。 2010年5月6日三诊,小腿红斑消退,遗留紫黑色素,两腿较前有力,食量有增,身体较前耐劳。 建议将上方改汤为散,制成药包,每包8-10克,开水泡饮,每日2包。 通过其子随访,至今病情稳定,血压亦有所下降。 例2按语:白塞综合征由土耳其皮肤病医生白塞氏首先发现并描述,其临床表现,主要以口腔溃疡、外生殖器溃疡、眼色素膜炎(三联症)、皮肤损害(四联症)为特点,现已将其归属于自体免疫性疾病,基本病理为血管炎。白塞综合征兼见内脏系统损害者叫白塞病。该例患者主要表现为口腔溃疡、皮肤结节性红斑和体内大血管炎,临床辩证属于血热证,用加味温清饮治疗。方中黄芪是生黄芪,既能补气,又能清热;雷公藤抗炎,又能抑制免疫,早有采用雷公藤甙治疗该病者;据说苏木的抑制免疫作用比雷公藤更强;荆芥、甘草都能促进炎症吸收。 作者先后用加味温清饮治疗白塞病十余例,疗效可靠。其中新疆一例女性患者,主要症状是口腔溃疡和下肢结节性红斑,服汤九十剂,症状消失。改汤为丸继续服用。稍有复发苗头,就服药丸一个月,连续追访三年,病情稳定。 案例3,反复口腔溃疡 郭某某 女 38岁 宁阳人 2001年3月9日初诊 反复口腔溃疡5年。一上火,就发病。齿龈、上颚、舌边、咽喉,有时一处,有时多处,一个或数个溃疡,小者小如绿豆大,大者大如黄豆,有时较痛,有时很痛,影响进食。不管用药不用药,大约两三周愈合,不知不觉又复发,反反复复已数年。 处方:黄连10克 再诊时,溃疡愈合。 例3按语:反复口腔溃疡为常见症。近年来,许多人认为该病症是白塞综合症的前驱症,因此应当予以重视,并积极治疗。以温清饮作为基本方,予以辩证加味,治疗反复口腔溃疡很有效。较小的黏膜层溃疡,通常在一周左右可以自愈,而口服温清饮则三日内愈合;较大的粘膜下层溃疡,通常可在三周以上才能自愈,而口服温清饮则可在一周内愈合。若连续口服温清饮十余剂,或改汤为丸服用一段时间,可以将复发的间隔时间拉长,有的则不再复发。 案例4,银屑病 赵某某 男 35岁 泰安人 2001年4月6日初诊 头部红色斑丘疹,其表面覆盖白色鳞屑,反复发作三年。由多家医院诊断为寻常型银屑病(即非关节炎型、大疱型银屑病)。 患者青年男性,体格健壮,血压稍高,血脂稍高,除偶尔感冒,从未生过大病。面色红润,额、鬓发际处布满红斑,覆有较厚的白色鳞屑,稍痒并有紧束感。舌红,脉弦。 处方:黄连10克 4月16日复诊,红斑色泽变淡,连服70剂,皮损消失,未留任何痕迹。改汤为丸,继服50天。期年似欲复发,再服丸50天。其后数年,照此处理,至今未复发。 例4按语:银屑病也是自体免疫病。都说该病与遗传、免疫、感染等都有关,患者的血液化验也有诸多异常,至今未发现致病主因。一般来说,用温清饮治疗有良效,因为其基础病理是血管炎。长期服用加味温清饮未发现明显副作用,可以抑制其复发。有患者冀某男 32岁 解放军某部连长 2002年5月5日初诊,双下肢小腿外侧红斑几乎相连成片,其表面覆盖的白色鳞片不断脱落,一年余未愈。照服案例4的处方30剂,皮损消失。因患者急于转业找工作而停止服药。时隔三年后,与患者邂逅,得知患者的银屑病未复发。十余年来,作者经手治疗的银屑病数十例,30剂治愈者,仅此一例。 案例5,浅静脉炎 靳某某 男 51岁 宁阳人 2002年4月11日初诊 双下肢小腿胫侧淤血性红斑数年。 患者有生之年务农,寒暑易节,年复一年,水里来,泥里去,劳作不息。近数年来,小腿下端,反复充血,红肿,胀痛。日久天长,小腿胫侧皮肤色素沉着,出现散在紫红斑。皮肤粗糙,瘙痒,有康皮样碎屑不断脱落。时而红肿热痛,时而冷痛,出现红紫斑。踝部经常浮肿,晚重早轻,可见皮肤血管扩张。曾多处就医,说法不一。有说是下肢湿疹,有说是浅静脉炎,不断治疗,而病情却逐年加重。体制较好,饮食起居一如往常。舌质淡,薄白苔。证属寒热错杂,淤血阻滞,用温清饮加味治疗。 处方:黄连10克 2002年4月22日再诊,紫红色皮斑颜色变淡,范围收缩。踝部消肿,扩张的毛细血管消失。瘙痒减轻,疼痛消失,皮肤粗糙始转细腻。唯舌苔白而稍厚。上方去桂皮,加藿香20克 三诊,皮肤紫斑基本消失,留有色素。改汤为丸,巩固疗效。 例5按语:都说静脉炎的基本病理是血栓,常因手术创伤、外伤、分娩等原因所致,尤其常见的下肢浅静脉炎,多是工农患者,风里来,雨里去,常坐卧湿地,感受风寒湿邪,伤及脉络,导致血管内膜增生,管腔变窄,血流缓慢。周围皮肤可呈现充血性红斑,有时伴有水肿,以后逐渐消退, 充血被色素沉着所代替,红斑转变成棕褐色。少数病人可引起全身反应, 如发冷、发热、白细胞增高等,患者常常陈诉身痛疼痛。浅静脉炎患者,患肢局部红肿,疼痛,行走时加重,可触及痛性索状硬条或串珠样结节。深部静脉炎患者,发病突然,患肢呈凹陷性肿胀,皮肤呈暗红色,有广泛的静脉怒张或曲张;后期出现营养障碍性改变,伴有瘀积性皮炎、色素沉着或浅表性溃疡。行走时肿痛加重,静卧后减轻,静脉造影可见血管狭窄或堵塞。 处方:麻黄10克 1998年10月15日,尿检验结果:尿蛋白++ 例6按语:紫癜是出血导致皮肤淤血的表现,其原因大致有三,即血管性紫癜、血小板异常性紫癜、凝血异常性紫癜。血管性紫癜的基本病理是血管炎,炎症损伤血管,使血管的渗透性、脆性增高,引起出血而形成紫癜。过敏性紫癜肾炎表明皮肤与肾脏血管炎相关。本例患者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表明患儿的过敏性紫癜肾炎可能与感染有关,因此用温清饮合麻杏甘石汤治疗有良效。其中温清饮为主,麻杏甘石汤为辅。旱莲草有补肾凉血止血作用。 作者:泰山医学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