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司的全局变量

 亲斤彳正禾呈 2018-06-06

一个问题的提出——

在同一个领域的两家公司,如果现在产品的用户规模,收入和利润都是一样,甚至目前的业务增速都是差不多,那你怎么判断该投资哪一家?


话且从头表起。


春节休假期间,除了在switch上依依不舍的把《塞尔达》通关之外,还读了一本书《点击刷新》,这是微软现任CEO纳德拉写的半自传性质的书,看完之后有几处地方印象深刻,颇有感悟。


2014年前后的微软处于并不利的位置,各项业务均处于较为严峻的威胁之下,业内对微软的评价普遍偏负面,认为这是一家老气横秋的公司,缺乏活力。一般的新CEO上任,会直接从业务本身出发,处理产品和服务上的问题,譬如砍掉一些业务、做重组兼并、人事调整,制定新的战略方向,等等。这些自然没有错,但多数属于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办法。


纳德拉选择了一条不同的路径,在执掌微软后,他把重塑公司文化作为他优先级最高的事情来看待。纳德拉是微软的老人,在微软服务了二十多年,对内部情况非常熟悉,他意识到,微软成为今日的局面,并非因为员工不聪明或不努力,相反,他知道大部分的人都很聪明,内心里也是非常想做事情的,但是大部分时候陷入无休止的内部斗争中,在看似空旷的微软大楼里,随时会碰到隐形的玻璃墙,难以发挥出来。如果员工的注意力都在于打败自己人而非竞争对手时,很难想象能做出什么成就来。


在书里,他用了一些篇幅来描述在重塑企业文化方面做的努力,在我看来,他做的事情,大部分是在减少组织内的摩擦力,让组织内的信息能畅通流动,让每个人的士气和状态保持在最佳的水平。譬如:微软每半年有个高层务虚会,一帮中高层跑到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开业务的务虚会。对这种类型的会,在我以前从事的几家公司里参加过很多次,基本上充斥着精致的PPT和茶歇点心。纳德拉发现一个问题:很多管理层对某个业务具体细节并不清楚,而最有发言权的员工又不够级别参加这样的会,甚至他的上级的上级都还不够,这样讨论相对低效。纳德拉于是试图打破这种藩篱,让最有发言权的员工也参加。一开始,其他高管层是“极其震惊和不舒服的”(我理解是他们认为会这会拉低会议的”逼格“?),但是,随之产生的效果要好的多。 诸如此类的文化改革,在书中还有很多例子。


在他对管理者要求中,有这么两条:

  • 第一,向共事的人传递明确信息。这是领导者每一天、每一分钟都要做的最基本的事情之一。 

  • 第二,领导者要产生能量,不仅在他们自己的团队中产生能量,而且在整个公司产生能量。仅仅将全部精力放在自己的部门是不够的。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领导者都要激励乐观主义、创造性、共同承诺和成长。在他们创建的环境中,每一个人都能发挥出最大潜力。他们建立的组织和团队,每一天都在进步。


这两条我都深为认同。在该书的前言部分,微软前高层对纳德拉的评价是“激励性导师”,能让团队处于士气高昂的状态。百度招来陆奇之后,员工士气的变化也是显而易见,Robin也在多个场合评价陆奇“人很正”,我从多个渠道听到的均是对陆奇的认可和敬佩,一个风清气正的领导者对公司文化的重塑,实在太关键,陆奇对百度在企业文化上的重要性,并不会低于对具体业务指导上的重要性,不知道百度是否意识到这一点。


接下来,大家都看到了微软的变化,微软的云业务、Office 365业务、硬件及游戏业务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而微软的市值和2014年纳德拉上台时相比上涨了接近3倍,超过了7000亿美金。


好了,回到开头提出的问题。


如果静态的看,两个公司的业务规模和增长都相同,竞争势均力敌,不相上下,似乎很难判断;但是如果动态的看,企业文化是打破这种均衡的称重机。简单的说,企业文化是公司的全局变量,产品只是个局部变量。


我在入职场之初,读德鲁克、查尔斯汉迪的书,觉得企业文化这种东西太虚太忽悠了,而且也说不清楚,也没什么用,但在工作多年之后,我认为这些无形的东西比有形的产品要重要的多。 一个公司,短期靠好的产品和服务,中期看战略,长期还是看文化也就是能够持续产生优秀产品的系统性力量。在一个公司的发展历史中,产品会失败,战略也可能发生错误,文化是最后的纠偏剂。如果一个公司能持续向外界deliver令人眼前一亮的产品,其背后一定是一套创新机制在护航,企业之间的可以互相挖角把某个具体的技术人才挖走,但是这种企业文化却是难以复制,即便是把答案向你和盘托出,也并非那么容易复制,这需要领导者极大的智慧和勇气。


如果从这个角度上看,无论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具备这种文化优势的公司屈指可数,Amazon是最典型的一家,而这种企业文化带来的估值/市值溢价,是时间最好的朋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