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槐杏医案《三十六》痹证(升阳益胃汤合左金丸)

 lwz336 2018-06-06

2011年7月2日
妻闺密钱女,39岁。面白光亮虚胖,眼睑浮肿。双手中指关节时发酸胀疼痛多年,且右侧有关节变形。八年前车祸后味觉异常,特别是食西瓜后觉怪味难耐,所以多年少食。素畏寒肢冷,不易出汗。胃部受凉则泛酸,胃脘部有烧灼感,喜热饮。小便时频数,大便偏干,经常便秘。经行血块多,色暗。诊时全身酸沉体虚乏力,泛酸纳差,心烦,头昏,多梦。手指症状加重。口淡无味,粘腻不爽,舌质淡,舌体胖,边有齿痕。舌苔稍厚润上罩浮黄,脉缓。
虚人久寒,表里皆湿,中焦受困而不运,阳明不主而关节不利。清阳之不升,浊阴之不降。郁而生热,木亦加乘。证属寒湿为痹,兼有郁热。
益气升阳,祛湿利尿,温清并用,健运中州。方选升阳益胃汤合左金丸。
黄芪15克  南沙参15克  生白术15克  生甘草6克  川连6克   吴茱萸3克  陈皮10克  半夏10克 泽泻12克
茯神15克 羌独活各6克 防风6克  柴胡10克 赤芍10克    姜枣自备    七帖    每日一剂水煎分二次服  嘱清淡饮食,抽空查风湿指标。
2011年7月8日 二诊
药后眠安梦少,乏力酸胀头昏得以消除,右手中指关节仍有酸胀,疼痛减轻。小便次减量增有力,大便顺畅,日一行。舌质转红,仍有齿痕,舌苔转薄黄,口中清爽。胃腕部烧灼感已消失,但反酸时有。查风湿指标,并无类风湿。效不更方,吴茱萸用5克,继进七帖,服法同上
2011年7月15日 三诊
精神好,右中指关节仍有不适。惊喜告知,发现食西瓜后味觉同于常人,更增信心。川连用3克,二诊方继进7帖,服法同上。继续治疗中。
小注:知我学中医多年,从不问病与我。近数年看我病人渐多,方有值得一试之想法。此情况虽不能诊断为类风关,但以我看法,中指指关节的酸胀变形,往往是类风关的先行指证。有此,当引起重视。治疗方面,采用本方,亦有调理体质以治病的思路。吴茱萸一味的加入,配生姜,则有吴茱萸汤的意思,合川连,则为左金丸。郭永来先生在杏林集叶中介绍一例用本方加全蝎治类风关,取得非常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关注和学习。本例治疗需坚持较长一段时间,初定三个月。

老先生过谦了。上次先生对方义的解释非常到位的。此方中有很多方根,或言方眼。如不用羌独活,有汗用桂枝,则此方含义更加生动。请看:黄芪  党参 白术 川连  甘草 陈皮 半夏 茯苓 柴胡 桂枝  赤芍 防风 
原方有玉屏风  四君子 二陈汤 痛泻药方。用桂枝,则有桂枝汤。口苦用黄芩,则有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不去黄连,中焦寒重可加干姜,则有半夏泻心汤。加吴茱萸则有吴茱萸汤,左金丸,湿热重在下焦用苍术黄柏加薏仁,则含三妙散。
便稀用生黄芪炒党参炒白术,便干用炙黄芪南沙参生白术生甘草。纳差可加鸡内金生麦芽,咳嗽可加炙枇杷叶,桑叶,桑白皮,脾胃升降不利可去或不去柴胡,加升麻枳壳。中焦寒加干姜,下焦寒加附子,肺寒饮咳喘可加细辛五味子。上热清以芩连,下热清以黄柏。外湿重羌独重用,内湿重多以利水。体胖气虚重用黄芪,体瘦气虚少用黄芪,多用党参。虚不受补先用沙参。心烦甚可加莲子心,五心热可加连翘地骨皮。如此等等,变化不一而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