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昵称53805865 2018-06-08

管理视角看国学(567)

《孟子·公孙丑章句下》之一

孟子这里说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中的“人和”,按照孟子接下来的阐释,实际上等同于《孙子兵法·始计》章提出的“道、天、地、将、法”中的“道”,《孙子兵法》认为: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实际上还是强调的民心所向,不过孟子在这里进一步拓展,“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多与寡已经越出国界限制,认为“得道者多助”的多的范围不但包括本国上下老百姓的支持,还可以让敌对国家的人民都支持,比如超级大国在全球搞“颜色革命”,其实就是通过宣传推行自己的价值观,让其他国家的人民也认同自己的正义性,而反对自己国家的政权。相应的“失道者寡助”的寡的范围也可以缩小到连自己的亲戚朋友都不支持自己,名义上是一国国君,实际上就是一个“光杆司令”,“人和”到这个程度,自然可以“战必胜矣。”

天时和地利对于战争的胜败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我们熟悉的赤壁之战,在这个战役中,孙权和刘备集团联手,利用长江天堑,巧使连环计,采取火攻之策一举击溃在兵力上拥有绝对优势的曹操大军,从而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决战之前,长江天堑的地利和孙刘联手的人和以及战前实施的一系列举措都对战役的最后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时当隆冬”,如果没有难得刮起来的东风,赤壁之战的胜负则完全可能是另外一种结果,唐朝诗人杜牧因此发出了“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感慨。但“天时”之所以不如地利,是因为天时的因素有三个特征:一是时间上的不确定,二是力量上的不可抗,三是作用上的不对称。所以可以利用天时,比如要善于等待时机,如利用“战略机遇期”,但不能依赖天时,“风来了,猪都能飞起来”,但风停了,鸟还在飞,猪却都摔死了,这说明天时可以利用,但不能依赖。

地利也同样对战争胜负有非常大的作用,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也是强调地利的作用,但是地利同样依赖于人和,比如说如果有地形优势,固然可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但如果内部有奸细、叛徒、起义,即使一百夫当关,而内部之间互相算计,这个地形优势就可能不存在了。战争中的“内在作战”,一方面是强调地利的优势,更是强调人心的优势,如果自己人都不支持自己,这个内线也就不成为内线了。

所以孟子这里引用“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还是延续其“仁者无敌”的王道思想,强调人心向背对战争胜负的核心决定作用。失去了人心,天时和地利上的优势都会不复存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