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西女子李芹雪续写的红楼梦和陈鸿志的情缘

 昵称50417631 2018-06-08

每个人生而为人,都有专属自己的使命。无论你绕多少弯,走错多少路,终归要回到注定的这条路上来。还好,我到了二十七岁时,就知道了我今生的使命——续写《红楼梦》。

和大部分女生一样,学生时代的我即对古诗词古小说感兴趣。第一次见到教室墙上挂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便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家里一本《隋唐演义》,读来淳美有趣,每天看到废寝忘食。后来接触到了《红楼梦》诗词,立即惊绝艳绝,尤其喜欢《葬花吟》、《秋窗风雨夕》、《桃花行》。

我家老屋大门内栽满小树,姊妹们在小树上挂着秋千。每逢下学我就赖在秋千板上,荡悠悠就着春风秋月,吟诵“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雾裹烟封一万株,烘楼照壁红模糊”“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有一回,我在院里负手摇头唱《好了歌》,由于感情投入,似叹如诉,把娘吓得不轻,以为我疯了。

上大学时,我买了第一本《红楼梦》,走哪都带着,看得如饥似渴。平心而论,高鹗的续书是所有的《红》续书中最好的,单是那古拙的文字,就够现代续书尽力仰望了。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人物性情大变,仿佛同人小说。至于结局,见仁见智,只要自圆其说,何妨成一家言。后来之所以斗胆续貂,也是修正的意思,想把高鹗跑偏的种种规引入正。

我现在确信我当年做了一件对的事,因为我一钻进去就是十年,并没有觉得时间长。如果不对,是不可能坚持下来的。

山西女子李芹雪续写的红楼梦和陈鸿志的情缘

十年来我处在相对真空之中,不知日月,无论亲友,更遑论政局娱乐时事新闻。写作期间,也更让我相信了天意命运。比如经常写不下去了,随手拿起一本书,或者打开电视,里面正好有我需要的内容。邻居家的小狗整天乱叫,扰我思路,我为之苦恼。没过几天,小狗死了。男朋友离去,也不过是为了让我切身体会黛玉失恋之悲和宝钗嫠怨之苦。房东拆房子是让我感受贾府的荒凉破败。总之,我所有的经历无不在为这本续书铺路。前四稿是手写稿,因为连续长期右手写字,导致我走路老是向右拐,有人带着才会直行。

2012年,我认为书定稿了。(事实上直到2018年3月份才真正定稿,期间作了较大调整。)这时需要考虑出版的事了。但我不认识出版社,电子投稿完全白费力。几经撞墙碰壁,终于认清了形势,自费吧!然而我一餐一衣都要依靠啃老,钱从何而来?这时有人指点我,柳林县企业多,老板们都喜欢捐资助学,扶贫济困作慈善。我有了想法。

先把柳林县的企业名单找来挨个研究,琢磨每位老板的兴趣爱好,寻找可能性最大的那位。单从名字解析,我预先选中一位——陈鸿志先生。鸿志乃是鸿鹄之志,我本名李春燕,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他志向在我之上。再看陈鸿志先生的公司叫“凌志”,寓意凌云之志。他掘得第一桶金的公司叫“星火石料厂”,旗下有一座商厦叫“燎原大厦”,取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公司名字都充满书生气。再一打听,陈鸿志先生乃是汉语言专业本科生。

我又查询他的事迹,他两次辞掉铁饭碗下海创业,敢拼肯干不甘平庸。他的企业每年为国家创税收十亿余。他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反哺社会:投资6亿余修建和改造公路,方便了群众,发展了经济;出资数千万元新建中学,解决了当地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出资5亿余建设新农村,使5000余名村民生活得到改善;投资2亿余修造黄河大桥,拉近了秦晋两省的距离,促进了秦晋文化经济交流;投资10亿余修造孟门黄河护崖工程,彻底解决了孟门一带百姓的水患之苦。斥资数百万元为吕梁技校和吕梁会校学生交纳学费并发放生活费;资助100多名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


公益事业花费二十多亿,或许还能帮我一点点忙,确认过眼神,他就是我要找的人。于是我打印了一沓资料,伸头缩脑走进燎原大厦。到了办公区,保安不让我上去。我又是礼貌又是奉承,忠于职守的保安任啥也不放行。我坐在椅子上发了半天呆,忽然福至心灵,脑洞大开,想出一个主意来。他不让我上去,他总不会不让邮递员上去吧?主意打定,我回了太原,到邮局把资料寄出,地址写“柳林县燎原大厦陈鸿志先生收”。

三天,仅仅三天!凌志公司就给我来了电话,说在太原见面。一月后,我在一家茶庄见到了陈鸿志先生。我就像一尊刚出墓的古董,浑身散发着霉味。陈老板率性衣着,眉宇间踌躇满志。

见面时间前后大约十分钟,他问:“书是你写的?”我说:“是。”他问:“为什么要写红楼梦?”这也是2007年《山西晚报》发我报道以来我被问最多的一个问题。我说:“没为什么,反正写了。”他就说他懂得文人的清贫,也知道《红楼梦》在中国的意义,希望为中国文化做点事。

见面后一个月,我收到手机短信,你续写的作品我大力支持,为了中国的经典文化事业发展我有责任资助。不亚于久旱逢霖雨,不仅出书有了资助,给我的各种压力得以缓解。

后来我了解到,2012年,正是柳林县经济困乏之时,谁家的日子都不好过。可陈鸿志先生还是在困难中给我挤出来小部分资金来支持。他和我素不相识,又不是同一县人。支持我,只为对文学的一种情怀,一份责任,一点敬畏,一丝悲悯。

书印出来后,我寄给陈鸿志先生一本书。扉页题了两首诗,这也是我唯一可以回报他的。如下:

其一

初闻名姓若惊雷,何幸希逢济世才。

太祖江山非父授,陶朱家业自勤来。

一身肝胆惟仁义,百种经营岂独煤。

不是季君遵信诺,《佚红》此日尚蒙灰。

其二

冲天气象大河东,开辟孟门四路通。

育木栽花为青帝,移山填海变愚公。

昔年窑洞成宾驿,今日荒村作龙宫。

借问人间谁似此,江原矢志一飞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