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年学府——岳麓书院(6)

 江山携手 2018-06-09

 【16】四箴亭

    四箴亭位于书院御书楼左侧,供祀宋代理学家程颢、程颐。明嘉靖九年(1530)知府潘镒创建“敬一箴亭”于文庙大成殿后。明天启四年(1642),推官林正亨重修,改名“四箴亭”。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迁建于今址。

千年学府——岳麓书院(6)

    四箴亭正堂有程颢、程颐画像。程颢(1032-1085),字伯淳,人称道明先生,河南洛阳人,其弟程颐(1033-1107),字正叔,人称伊川先生。兄弟两人同为北宋教育家、理学的奠基人,曾问学于周敦颐,世称“二程”,其著作收入《二程全书》。宋明儒学之所以名之为理学,是因为二程提出了“天理”这一最高哲学范畴,故而二程又有“圣学渊源”之美誉。匾额“圣学渊源”为山长张栻书。

千年学府——岳麓书院(6)
    二程像两侧有赞语,这字体不大好认,看了好大半天。左侧为:“扬休山立,玉色金声,元气之会,浑然天成,瑞日祥云,和风甘雨,龙德正中,厥施斯普。”右侧为:“规圆矩方,绳直准平,允矣君子,展也大成,布帛之文,菽粟之味,知德者希,孰识其贵。”

千年学府——岳麓书院(6)
    二程学说称洛学,后来洛学南传(也称道学南传),形成两大主要支派,即朱熹为代表的福建“闽学”和胡宏、张栻为代表的湖南“湖湘学”,朱张同在岳麓书院讲学,故讲堂悬挂乾隆御赐匾额“道南正脉”。祠堂有二楹联:“解经遗迹今犹在;过化春风泽未湮。”

千年学府——岳麓书院(6)
    祠内左右两壁嵌有明代石刻“四箴”碑四方。“四箴”即程颐所撰视、听、言、动四箴。明世宗推崇理学,亲自注解,颁行天下学校。现存“四箴”为明嘉靖年间所刻,内容包括“四箴”和世宗注解。由于时间长久,碑文有所残缺,碑四周雕有龙纹,是岳麓书院碑刻中,价值仅次于麓山寺碑的重要文物。

千年学府——岳麓书院(6)
    “视听言动”四箴是程子对孔子“非礼毋视、非礼毋听、非礼毋言、非礼毋动”“四毋说”的进一步阐发,也表明理学家对日用言行及修养的重视,他们认为只要视而能察、听之能审、言而有道、动能守诚,就能够达到与圣贤同归的境界。世宗的注解则发扬了四箴在为人、为政、为君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千年学府——岳麓书院(6)

17】濂溪祠

    濂溪祠与四箴亭在同一院落,位于四箴亭的左侧,专祀北宋时期著名理学家周敦颐。清嘉庆十七年(1812)始建于今六君子处,二十五年(1820)迁于今址。

千年学府——岳麓书院(6)
    周敦颐(1017-1073),宋代著名学者、思想家,湖南道县人,字茂叔,谥元公,因晚年筑室庐山莲花峰下小溪上,以故里濂溪名之,故后人尊称濂溪先生。周敦颐曾任洪州分宁、南安军等地方官吏,凡三十年,为官清正。祠内正中挂有周敦颐画像,祠内原悬有“超然会太极”匾已散失,现匾“悠然会太极”,前西泠印社社长沙孟海题。两旁有赞语,左侧为:“于惟先生,绝学是继;穷原太极,示我来世。”张栻撰。右侧是:“道丧千载,圣远言湮。不有先觉,孰开我人?书不尽言,图不尽意。风月无边,庭草文翠。”朱熹撰。

千年学府——岳麓书院(6)
    周敦颐尤潜心儒家学说的研究和传授,著《太极图说》,提出了理学的思想和理论框架,为尔后博大精深的宋明理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在中国思想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而被誉为我国理学的开山鼻祖。正堂有楹联:“荆舒邹鲁同芳,丕显真儒之教化;翼轸衡湘并丽,于昭大圣之文章。”

千年学府——岳麓书院(6)
    周敦颐的突出贡献除创建理学外,还“立书院以教授”,开始了书院与理学的结合,从而促进了书院教育内容的充实、发展,书院制度的进一步成熟、完善。从周敦颐开始,后经程颢、程颐而杨时、罗从彦、李侗至朱熹,理学成熟了,书院也成熟了,书院自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并在我国近古时期社会文化领域确立了重要地位。由于周敦颐对理学、对书院的贡献,从而宋至清末,遍及大江南北以濂溪或濂山、宗濂、景濂、太极、爱莲为名的书院不可胜数,始终不衰。

千年学府——岳麓书院(6)
18】屈子祠

    屈子祠位于岳麓书院的最西侧,卷棚悬山顶结构,是为专祀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前340-278)而建。

千年学府——岳麓书院(6)
    屈子祠位于御书楼后方,站在屈子祠前,可见御书楼飞檐翘角、古朴优美的屋顶。

千年学府——岳麓书院(6)
    嘉庆元年(1796),长沙知府张翙、学政范鏊与岳麓书院山长罗典创建屈子祠于岳麓书院北侧,抗日战争时期遭毁,2006年改建于今址。屈子祠大门外立有明代《三闾大夫祠记》碑。

千年学府——岳麓书院(6)

千年学府——岳麓书院(6)
    屈子祠为一组围屋建筑,前门有匾额“屈子祠”,两侧楹联:“植体洁芳,三代以还存直道;盟心忠爱,六经而后发奇文。”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手书。对联意指屈原的修养和情操像兰花、芷草一样清芬高洁,赞颂了屈原矢志不渝的爱国忠心。

千年学府——岳麓书院(6)
    进入前门,为一小院落,有正殿及厢房。正殿为二层悬山顶建筑。

千年学府——岳麓书院(6)
    正殿入口两侧有对联:“骚可为经,倬然雅颂并传,俨向尼山承笔削;风原阙楚,补以沅湘诸什,不劳太史采輶轩。”郭嵩焘撰写。郭嵩焘(1818-1891),字伯琛,号筠仙,汨罗人,曾任广东巡抚、兵部左侍郎、清朝首任驻英法大使。骚可为经:《离骚》可与“五经”(儒家经典,指《易》、《尚书》、《诗》、《礼》、《春秋》)媲美。雅颂:代指诗经。尼山:代指孔子。笔削:古代修改文章用刀削竹简。风:指《诗经》中的十五国风。阙:通缺。沅湘诸什:泛指屈原辞赋。上联是说:屈原辞赋上承孔子儒家经典。下联是说:《诗经》原本缺少楚风,将屈原辞赋加进去就够了,省得太史公乘着轻车出去采风。

千年学府——岳麓书院(6)
    进入正殿,主厅中央有屈原画像,上方匾额“日月同光”。画像左侧文:“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出自屈原的《渔父》。右侧为:“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出自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千年学府——岳麓书院(6)
    抱柱有楹联:“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千年学府——岳麓书院(6)
    屈子祠处于岳麓山南麓,周围环境优美。附近有楚才林及张栻雕像。

千年学府——岳麓书院(6)

千年学府——岳麓书院(6)
19】延宾馆

    楚才林中,有一单层悬山顶建筑,称延宾馆。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国学研究院以及岳麓书院国学研究与传播中心。

千年学府——岳麓书院(6)
20】道中庸亭与极高明亭

    屈子祠的后方,沿山坡有廊道上岳麓山,廊道中间有一六角攒尖顶亭,飞檐翘角,称道中庸亭。亭名出自《礼记·中庸》中的一名句:“尊德行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千年学府——岳麓书院(6)

千年学府——岳麓书院(6)
    廊道的末端,还有极高明亭。道中庸亭和极高明亭都始建于宋朝,后毁于战火。道中庸亭在清代就七毁七建,极高明亭也屡毁屡建。古代,游客登岳麓山,从山下的自卑亭开始,山腰曾有道中庸亭,山顶则有极高明亭,为古游道必经之地。

千年学府——岳麓书院(6)
21】】慎斋祠、船山祠、崇道祠、六君子堂

    岳麓书院的祭祀建筑较多,除了上面介绍的文庙、文昌阁、四箴亭、濂溪祠、屈子祠外,还有四处(是否有些多?):慎斋祠(专祀岳麓书院的著名山长罗典)、船山祠(专祀明末岳麓书院著名学生王夫之)、崇道祠(专祀朱熹、张栻)和六君子堂(祀朱洞、李允则、周式、刘珙、陈钢、杨茂远六人)。它们正在封闭修缮,未能入内,只有等下次再来了。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