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 关于时代气息 眼下这个时代是一个躁动的时代,因为竞争加剧,信息爆炸,所有人都焦虑不安,社会的主流心态就是焦虑。这一点也会体现在艺术品的气息上,从人物雕塑上看出来,越往前,人物越安宁闲适,越静心纯朴。因为古人的所处的社会是农业文明,社会竞争没那么剧烈。时代的烙印是那么强烈,如果完全是为了牟暴利而仿制古代作品的,我们一看那气息也就大概知道啥时候的了。但是当代杰出的艺术家们能够很好地处理这个焦虑问题,他们定力足,能够做到静心,这也是他们杰出的原因,同时他们也绝不会仅仅停留在走老路,沿袭先人的范式。 见过不少民国福州窑的瓷塑作品,釉色接近德化象牙白瓷,但感觉人物的格调不高,略显俗气,有些人物表情过度夸张,似乎是为了做得生动传神而用力过猛,反而没了浑然天成的感觉。所谓的以形写神的说法显然是不靠谱的。你得在创作之前先构思,深入理解你所创作人物的内心世界,提炼出你自己的理解,然后才诉诸于泥巴。这个才是真正的以形写神,以手写我心。不是说你按照何朝宗的造型做出来了,神就有了。 清末民初时福州有一支力量着手仿制德化明代象牙白瓷。咋一看很多朋友,会把福州窑口的白瓷看作德化瓷。从胎质上来说,明代德化瓷糯米胎的感觉明显,而福州白瓷稍嫌干硬。从釉质上来说,明代德化瓷的釉质清莹,清澈见底;而福州白瓷的釉质更显浑浊。顶级的福州白瓷也有玉质感,但是与德化糯米胎质地的玉质感相比,德化象牙白瓷更有弹性,好像你若用手指轻轻去触碰它会微微反弹,而福州白瓷几乎无。打个凑合的比喻,顶级福州白瓷的质感更像是豆腐脑,顶级德化象牙瓷更像由糯米做的糕团。其实从造型上来看,大部分作品的风格及开脸跟明代德化瓷差异特别大。时代的气息自然也是无法避免的;另外,福州窑口的达摩或者弥勒等其它非观音题材的作品,表情都显得特别夸张。福州窑口的观音开脸更显俗气些,明代那种庄严的庙堂之气几乎荡然无存。常见福州窑作品也喜欢落款,款识会借鉴德化明代名家的名号,但会改动一个俩字。当然也有少部分直接落明代名家款,比如何朝宗、陈伟等。福州窑口也有顶尖高手,如张宗、游长子等,有极为少数的几件作品完全贴近德化何派风格,可能就是他们做的。 (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