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是人工智能的重要落地场景,虽然业界并没有在人工智能在未来发展方向达成一个共识,但是安防确实是提供了技术落地的“近水楼台”。人脸识别、车辆分析,物品识别,安防解决方案能够集多维采集于一体,让分析更准确、更快捷,也就是我们说的更智能,这种变化,对整个安防系统带来了效率提升与功能扩展。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带动下,安防正在向城市化、综合化、自主化方向发展,智能安防已经成为当前发展的主流趋势。在建设智能安防的路上,如何利用大数据发挥视频监控图像的最大效能与数据本身的应用价值,至关重要也值得探索。要知道,视频监控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对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分析的核心是从监控数据中获取价值,价值体现在从视频监控中获取更准确、更深层次的信息。换言之,当下视频监控的重点不在于“无死角”,而是“智能化”。如何给监控“天眼”配“智能大脑”,是当下主流安防企业奋斗的目标。 中国工程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高文在参加2018年人工智能安防峰会时表示,城市大脑需要智慧之眼。“通过监控摄像头让城市变得更智慧,不仅仅是单一的视频检索和计算机视觉问题,而是在面临海量信息和突发事件时,能否迅速做出反应、能否降低计算量、能否有效识别和检索等一系列庞大的系统工程。” 反腐巨作《人民的名义》算是近几年来难得的引得万人空巷的作品了。其中,出场率颇高的当数包含各种安防技术的情节,比如城市视频监控、车辆追踪、车牌识别、人脸识别、楼宇对讲等等使人印象深刻,其中最为瞩目的莫过于在丁义珍出逃之时,散布在城市各个路口的监控摄像头成为公安抓捕贪官丁义珍的利器,调用城市监控得以以最快速度追踪到嫌犯行踪,电视机前的你也肯定大呼过瘾。视频中运用到的就是智能视频分析技术。 智能视频分析技术以视频智能大数据为核心,可全面实现多源数据的感知和整合,微信数据、淘宝数据、高德地图数据、百度数据、政务数据、公安数据都可以和视频智能大数据进行碰撞,可以激发更多的实战应用(比如城市大脑)。已经广泛应用于飞机场、火车站等公共场合,在大规模视频监控系统中可实现实时抓拍人脸、布控报警、属性识别、统计分析、重点人员轨迹还原等功能,并做出及时有效的智能预警。 目前,智能分析技术还存有一定的技术发展瓶颈,主要是在已经成熟的各项技术的误报率上。在现有技术水平的条件下,为降低误报率,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环境适应性,安防企业除了对算法深耕细作之外,还需要投入力量分析环境使用特点,促使使用环境向着有利于智能分析技术技术发挥能力的方向变化,降低复杂环境对于智能分析技术的不利影响。这种变化的实现途径,一是在附属系统的建设上加大投入,通过如辅助光照等技术产品间的配合来改善应用环境,避免单一依赖智能分析技术的情况;二是对人、对车辆等监控目标加强管理,通过对目标的移动方向、路线、密度等做梳理和引导,改善目标场景的有序性;三是寻找一些新技术、新算法,如双目识别算法等,设法在预处理环节提高源视频的质量,降低环境干扰因素对智能分析技术识别的影响。 随着算力越来越强,如何运用算力让摄像机发挥更好的功能,这是安防企业值得思考的问题。如果现在还是聚焦在传统的简单运用中,那监控摄像头还是没有“大脑”。如人脸、车牌等识别应用的摄像机,由于软件限制,这些摄像机功能单一。希望摄像机可以随时被赋予新的大脑,让摄像机不仅能解决当前的需求,也能在未来新的需求产生时,可以通过软件更换的方式继续发挥作用。 结语:智能视频分析已悄然进入我们的城市生活之中,给我们城市活动的规范化和有序化添砖加瓦,可以相信,智能视频分析将给人类带来更智慧的居住方案,感知城市的建设规模和运行状况,促进城市的资源分配和结构优化,使得人类与城市间更加和谐友好,值得期待。 (本文据安防知识网、雷锋网、中国移动研究院、集微网、 安全自动化、亲爱的数据信息整理,中国安防展览网编辑) |
|
来自: 昵称11935121 > 《未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