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高级会计师考评审为什么那么难

 标准生活 2018-06-10

什么是(正)高级会计师考评审



(正)高级会计师,是指我国会计专业技术职称中的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




高级会计师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业务能力上应具有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国内外现代的经济管理科学方法并了解发展趋势。



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丰富的经济工作实践经验,能够解决重要经济活动中的实际问题,提出有价值的政策性意见,在加强经济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提供重大作用。



高级会计师的基本职责是:

负责草拟和解释、解答在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系统或在全国施行的财务会计法规、制度、办法;组织和指导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系统的经济核算和财务会计工作,培养中级以上会计人才。



在总结浙江、湖北两省2003年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评结合试点工作的基础上,2004年扩大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评结合试点16个省市的工作。


2005年至2007年扩大到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江西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29个省、区、市进行试点。2009年度继续在全国范围推行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评结合工作。


高级会计师考试的主要内容


章节内容 

✔ 第一章 企业战略与财务战略

✔ 第二章 企业投资、融资决策与集团资金管理

✔ 第三章 企业预算管理

✔ 第四章 业绩评价

✔ 第五章 企业内部控制

✔ 第六章 企业成本管理

✔ 第七章 企业并购

✔ 第八章 金融工具会计

✔ 第九章 长期股权投资与合并财务报表

✔ 第十章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会计处理与内部控制

 

高级会计师职称考评审应当关注的

六个重要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一

是认为评审阶段只关注申报人上报的业绩材料,与《高级会计师实务》考试分数无关,所以考试及格就行。


对此问题,各省的标准不一,有些省份将通过《高级会计实务》作为评审的门槛性条件,而有些省份则将《高级会计实务》考试成绩直接带入评审环节。



注意事项二

是认为与《高级会计实务》考试相比,高级会计师的评审难度更大,认为易考不易评。在心理上就出现畏惧情绪。


实际上,高级会计师采用的是考试、评审相结合的方式。《高级会计实务》是全国统考科目,资料评审则是由省级财政部门组织,评审上有较强的自主性及一定的自由裁量权。



近几年的公开数据显示,很多省份高会评审通过率都有逐年升高的趋势,近几年甚至可以达到70%左右,远高于注册会计师考试。


但需要强调的是,高会评审的高通过率并不意味着考生就可以草率应付。高会评审准备是个马拉松,需要准备的资料多、申报程序繁琐、遇到的困难也不少。


甚至有人以“申报一次蜕层皮”来形容,这说明评审准备过程十分考验申报人的耐心。因此,申报人要咬紧牙关、未雨绸缪、精心准备,力争一次性通过评审。


注意事项三

是认为申报人所在单位的单位性质、规模对评审结果影响很大。行政事业单位、大中型企业、国有企业的申报人容易通过评审,私营企业、中小企业的申报人在评审时会受到不公正待遇,通过率较低。其实,高级会计师评审侧重于对申报人个人工作业绩的综合考量,和申报人所在的单位性质、规模关联不大。规模大的单位有其特点,规模小的单位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一般来讲,规模大的单位的制度、流程更加规范,管理更加精细;而规模小的单位单人职责涵盖面更广,接触的东西往往更多。能否顺利通过评审的关键还在于自己评审期内的综合业绩。


此外,每年评审结果出来后,经常会有人吐槽某某单位通过的人数太多。其实这只看到了“冰山一角”,却忽视了最重要的因素。规模大的单位会计从业人员多,人员素质相对也较高,符合申报条件的人数相应也就越多,但通过比例未必就高。




注意事项四

是认为能评上的基本都是单位有职务的人员,单位的基层财务人员虽然承担过不少专题项目,但估计也难以评上。


事实上,相比单位的层财务人员,管理层更关注单位内部宏观事项,比如战略管理、预算管理、风险管理、人才培养等,自然更容易出工作成果,在评审材料上更具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基层财务人员就没有通过的可能性。



高级职称评审是申报人提交材料的综合评定。申报人在某一方面出现短板时,可以在其他方面进行弥补。比如可以通过多发表专业论文、专业论文发表在含金量较高的刊物等,当然这些需要未雨绸缪。实践也证明,评审通过人员中不乏基层财务人员。


注意事项五

是认为评审材料准备就是按各省当年评审文件的要求,把自己有的东西准备好了就行,不需要进行修饰。


实际上,一方面,申报人应牢记评审文件要求的是评审时最基础的得分点。申报人应严格比照相关要求,逐项准备自己的业绩材料,这样才能够抓住评审的得分点

另一方面,申报人还应挖掘申报材料的亮点,从而彰显个人的业绩优势,将业绩材料反复进行推敲、润色,对申报文字进行适当加工处理,打破千篇一律的申报样式,让评委能眼前一亮。



注意事项六

是认为评审材料是申报人自己整理的,在单位内部盖完章就可以进行上报,因此在内容上就留下了较大的操作空间,甚至可以随心所欲的编造相关材料。一般来讲,各省对职称评审都设置了较为严格的申报程序。申报材料的核心部分需要在单位内部进行不少于7个工作日的公示。



申报人提交的每份材料都需要所在单位进行严格把关、逐项审核,单位的负责人、人事部门的负责人等还要签名盖章以对申报材料进行确认,实际上联合造假编造材料的可能性不大。


有的省份还规定了申报材料造假的处罚要求,设置了相应的追责程序,发现造假的不仅证书被追回,还要祸及单位多年不能申报该项职称。评委都是业界的专家,造假材料很难逃过评委的“火眼金睛”。



 


宋文阁,1970年12月生,山东郓城人,管理学博士,应用经济博士后;高级会计师,高级审计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董事会秘书资格;中国会计学会高级会员。资深会计与审计专家,资深投资银行专家,企业改革发展专家。


先后在江苏省审计厅、国资委和中国500强大集团工作,先后毕业于中南财经大学、南京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财经大学500强研究中心特聘教授,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等。近几年来,先后有100多篇学术论文在国家级期刊杂志发表。著有《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逻辑--新常态下的国企改革和民企机遇》、《国企改革十大难题》、《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研究--基于国家出资人财务监督视角》、《“一带一路”经济学》等8本专著。主要研究与工作领域为投资银行与资本运营、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大案要案与舞弊审计、财务与税务管理及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等。



宋文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