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云南样本”看群众工作探索创新

 大巧之朴001 2018-06-10

  近年来,各地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上,作了许多积极的探索与实践,既赋予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丰富的地方特色与内涵,也为活动的深入推进提供了有益启示。云南省为解决群众诉求开展的“四群”教育和“五级联动”,为创新群众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创新群众工作构建“云南样本”

  云南是多民族边疆省份,尽管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云南各地各民族的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是,“老、少、边、穷”仍然是最基本的省情,经济社会落后欠发达,边疆民族地区的政治文化具有明显的传统性、封闭性,群众缺乏政治参与的热情,某种程度上甚至成为“政治边缘人”。

  2008年,因胶农与橡胶公司多年积蓄的利益纠纷和干群关系严重对立,孟连发生了震惊全国的“孟连事件”,造成2名群众死亡,近70名干部群众受伤。事件通过网络,迅速传播扩散,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影响。素不关心政治、待人善良温和的傣族群众,却拿起了刀斧棍棒,以暴力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不能不令人深思。

  “孟连事件”发生后,孟连县委县政府深刻反思,认为最根本的是群众观念出了偏差,党群关系出了漏洞。要想从源头上彻底扭转被动局面,必须抓住抓好群众工作这一根本。对此,县委县政府动员组织全县党员干部,组成若干工作组,深入重点村寨8个月,与各族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检讨工作作风上的缺点错误,化解群众的积怨。使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的关系根本好转。

  以“孟连事件”为案例,云南省在全省开展了学习讨论。从2011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的“四群”教育和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协作机制。通过“四群”教育,云南的干群关系发生了较大变化,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生动和谐局面正在形成。而纪检监察系统推进的“五级联动”机制,进一步有效统揽和深化了解决群众诉求的各项工作,它的最大特点是上下对接、层层覆盖,最大成效地解决了群众的实际问题。

  “云南样本”的启示

  群众工作的重心在基层,成效在于方法。虽然云南地处边疆,社会结构和社会群体利益关系相对简单,但云南的社会矛盾状况和群众工作理念、方式等带有普遍性,蕴含了新时期群众工作的内在本质与规律,从中可以得到一些有益启示。

  第一,把树立正确的群众观作为群众工作的基础。政之所兴在得人心,政之所废在逆民意。政治既是力量的结合,也是人心的团结。政治的根本问题,就在于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依靠谁、为了谁、我是谁,这是执政者必须时刻思考和把握的重大政治命题。我们党90多年奋斗历程中,历经风雨而又创造一个个奇迹,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坚持群众立场不变,始终清醒认识鱼和水、种子和土壤的生存依赖关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走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线。每一位党员干部要把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作为共产党人必须具备的政治责任、精神追求,正确把握同人民群众的关系,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态度,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工作上依靠群众,增强走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坚定性,切实把“人民”视为党最核心的价值,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经受各种环境和风险的考验,在艰难困苦面前百折不挠、勇往直前,“最大的优势”才不会成为“最大的危险”。

  第二,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群众工作的本质。群众工作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党的群众工作的本质,就在于密切党群关系,而联系群众、沟通群众、了解群众则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是增进对群众的感情的基本途径。在和平建设的新时期,干部对群众的深厚感情,不可能与生俱来,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在长期同甘共苦的生产生活环境中逐步培养而成。现在,一些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的倾向突出,交通工具发达了,与群众的距离却疏远了;通讯工具发达了,和群众的沟通交流反而越来越少。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距离,决定着党的基础和生命。党员干部要走出机关和办公室,深入基层,带着感情和责任融入群众,尤其要到困难多、问题多的地方去,虚心向群众学习,热情为群众服务。要增强群众工作的感染力、亲和力,善于和群众平等交流,通过有声有色、丰富多彩的群众工作,不断拓宽联系群众的广度和深度,有效克服群众工作中的“失语”、群众工作方法的“失效”,以及基层党组织在群众工作中的“失位”等问题。

  第三,把解决好群众利益问题作为群众工作的核心。中国共产党是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群众利益是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迁,利益问题更加突出,因利益矛盾引发的社会矛盾越来越多。必须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更加深入细致地了解群众的利益诉求,有针对性地解决好不同社会群体、不同人们的利益冲突问题。要将“民生”视为最大的政治,不断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医疗、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土地征用、拆迁改造、企业改制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在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工作中。进一步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建立畅通有效的群众诉求表达机制,减少社会对立,缓解社会冲突,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在重大决策和政策制定过程中,要把握群众的思想动向,确保群众意愿的充分表达,统筹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关系,切实保障群众合法权益。

  第四,把制度和机制建设作为群众工作的根本。云南群众工作的成效,就在于借助了“四群”教育和“五级联动”的制度载体。要以正在深入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广泛开展群众性创建活动,既实实在在解决一批问题,取得实践成果,更注重总结提炼各地好的经验,强化建章立制,形成群众工作的新机制。以制度为保障,把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成功做法坚持下去,进一步推动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促进群众工作常态化、长效化。

  第五,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作为群众工作的保证。当前,官僚主义、执法不公、为政不廉等不良作风和腐败行为,加剧了党群矛盾和干群矛盾。克服党内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是改善党群关系、保证我们事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战略措施。要按照党的十八大部署,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规范权力行使,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有效防控廉政风险。作风问题不是小事,事关党的形象、党的生死存亡。要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从具体问题抓起,阶段推进,常抓不懈。

  (作者系中共云南省纪委常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