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诗多评:(11)简评迪夫的诗歌《下午》

 江山携手 2018-06-11

  一诗多评:(10)评张晶的诗歌《美丽呀》


下午

作者:迪夫

 

现在是:下午的暖光里

有我,茶壶,诗集,电子写字板,

以及影子。

仅仅影子在移动。

显然,这成全不了诗歌事件。

事实如此。

没有风强势吹入,或

乱翻书页。

我,平心静气,

读的也是没有波浪或火种的文字。

 

我与我自己相处,这有点滑稽。

我并非一个人,

今天的我

并非昨天的我,

而一分钟之前的我

已然故去。

我为不断的新生而欣喜,

并在值不值得为过去的一天

或一分钟

举杯独酌犹豫不已。

但我终归于平静,连慢慢爬上墙壁的我的身影

也只是停滞了一秒钟的样子。

我的周四在周五之前,

此刻在那一瞬的后面。

没有什么比我延续着自己的童话更为美妙的了―――

我满意于这一事实。

 

光线有点像光标,不断地

刷新我的记忆。就在这个下午

相比上一个下午多了些烟火味

而去年的这一刻

或许是个雨天。

谢天谢地,今天一定有

很多蚂蚁爬出裂缝,

一部份会生出翅膀,

它们会吃掉一些飞虫的尸身

但会留下逝者的羽翼。

春天,在福鼎这个地方意味着什么呢?

多山多水,

多淘衣的女人,

多潮红圆脸蛋的若有所思,

多翅膀―――

这一点有些像秋季的叶片乱飞着。

 

看不出,也听不到附近有什么不详事件。

世界,从不远处的海滩

走出去便是。有迷语从海面上

漂来,往往是一些沉重的

骨头,或尖刺。

它们的头盖骨是坚实的,

但无法想像它们的身体,在多久前

腐烂,变成海腥的

一部分,

另一部分被人捞上了岸,放在阳光里

风干,脆化,

或硬如铁质,

让锈味的咸苦进入男人的胸肌。

 

很少有人去比较如今与某个年代的区别,

也许这是连诗人也不再做的事。

花朵让更多的城里人,

产生臆念。他们以踏青之名

弄花,

闻香。

大片大片的,或灿烂在某个角落的一枝

都显示了这个年代的优越感。

问题是,年复一年,总这么庆祝着,像烟尘和雾气

越来越多一样,有人尝试把花香

绣在政府报告的扉页上,

把长翅的蚂蚁作为良种引入耕地,

把云朵挂在城市上空,

把溪水与海水交汇处的鱼苗拿去喂更多的鸟。

 

凡事就这么发生着,我的影子,只有我欣赏。

书柜里的一本书,兴许是汤养宗,突然挪动了一下腿脚。

仅此而已,

仅此而已。

我想把最后一缕光芒里的我的影子捉住,

只摸到了两片翅膀。

翅膀是透明的,有些像水,

是我自己的。是下午的阳光,透过落地玻璃窗

不由分说洒在我的身上,脸上,手上的

我的影子。


迪夫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5de2a20102e86t.html

 

===================================================

诗化的意识流与物化的《下午》

——读迪夫的《下午》
顾北

  迪夫新近写了一首《下午》,我读后突然就想到了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那些一大片一大片“无言”的流动,只是到了迪夫的《下午》,转化为音乐节律的跳动,仿佛黑白键,仿佛阶梯,随着“时间”流淌(像天上乌云掠过)。此诗很有嚼头。
  迪夫曾给我非常深刻的一张图片,在午后他躺在自家阳台,阳光照射脸上,“他一脸的无辜与茫然”。当时我为此叫绝。事到如今,他的这首被诗化的“意识流”诗歌,又让我看到了仿佛他依然静止在那张躺椅上,他的“此在”思维从一种事物上作短暂逗留后,随着时间(乌云的象征)推移到“某一件”事象上,他的头脑中的事物常因外部客观事物的突然出现而被取代;比如,茶壶,诗集,电子写字板,以及影子,还有风,墙壁,蚂蚁,女人,等等。我们可以看出这里面的意象具有的诗人特定的“象征意义”,作为读者在此面前(指诗意的感染)是无能为力的,此刻只能跟随诗人的意识流前进。当然,迪夫所作的这一切,均为了达到他所要的目的:他在绕了一大圈之后,回到最初的想象——

  “凡事就这么发生着,我的影子,只有我欣赏。
  书柜里的一本书,兴许是汤养宗,突然挪动了一下腿脚。
  仅此而已,
  仅此而已。”

  诗到此,眼前任何一种能刺激感官的事物都有可能打断诗人的思路,激发新的思绪与浮想,释放一连串的印象和感触。迪夫也是这样,他继续说——
  “我想把最后一缕光芒里的我的影子捉住,
  只摸到了两片翅膀。
  翅膀是透明的,有些像水,
  是我自己的。”

  至此,我们明白了诗人思维一瞬间所发生的这一切,只不过是他偶尔翻了个身,或打了个盹,一机灵而闪现的某些片段,但他却以诗的语言及时记录下来,而成为一首物化的《下午》。所以,迪夫并不到此为止,他笔触一转,再一次将读者拉回到最初的混沌状态,在这首诗的最后他说,
  “是下午的阳光,透过落地玻璃窗
  不由分说洒在我的身上,脸上,手上的
  我的影子。”

  如果说意识流仅仅是一种“诗用”的笔法,那么这还不是最终目的。诗歌中诗人被现实紧紧捆绑,而从挣扎、妥协,向生活讨要哪怕点滴的满足,这就是这首诗的意义所在,从这个方向上来说,诗人是被物化了的“主角”。
  他道出了尴尬、不为人知,偶尔不知所措的谜底。
  
                                                                      2014年4月15日早
  

顾北诗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8c28850102ehwl.html



=================================================

浅析迪夫老师的新作《下午》
岸芷汀兰恋歌
  
  因诗缘有幸结识不少优秀诗人,迪夫老师是其中一位,也是最近几天的事。恰逢迪夫老师尝试一种新诗写法,引来众诗人热议。我自身是习诗者,不太懂得现代诗流派,形式,理论,而这些众说纷纭,各有说辞。我以为任何流派,形式的诗歌自有它存在的理由并拥有各自的读者群,诗无达诂,喜好所致。迪夫老师尝试的这种诗写方式,我曾经也思考过,内心是欣赏的。当然其中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我不能判断是什么,就留给众诗人去讨论吧。下面我以读者的角度谈谈我的感受。
  《下午》这首诗表达方式主要特点是叙述为主,抒情与议论结合,随意的叙述抒情,漫不经心的表达与不时出现的精警领悟夹杂在一起,使得散漫随意之中突然有光照进,有剑刺入。表达作者对自我、生命、社会、环境的哲思,跳跃思维,多重意象。采用层层递进,虚实结合,物象与心象相融,流水般转换,回旋,象征联想,暗喻等表现与修辞技法,整体诗意丰富、深邃,随性、自然流畅,意味深长,发人深省。
  下面我们来赏析这首诗。
  “现在是:下午的暖光里/有我,茶壶,诗集,电子写字板,/以及影子。/仅仅影子在移动。/显然,这成全不了诗歌事件。/事实如此。/没有风强势吹入,或/乱翻书页。/我,平心静气,/读的也是没有波浪或火种的文字”第一段,作者点明了时间,环境与心境。这段我理解的是作者的生活哲学。下午的时光,是慵懒,休闲的时光,充分享受生活,抛却杂念,“生活在当下”诗意而禅意的生活。在场感很强,环境,事物的描写衬托了作者的心境,或是作者的心境营造了周围环境的氛围。这是经过思索的人生得来的生活经验,“读的也是没有波浪或火种的文字”。生活历经种种,作者已经洞察世事,或者权且放下,享受当下吧。
  “以及影子。/仅仅影子在移动。/显然,这成全不了诗歌事件”这样的语言本身很诗意,作者有意无意的想表达这一诗写方式与以往不同,这种书写方式看似闲散,平和,随意,语言不动声色,却有序推进,为后面的叙述铺垫,内心情感,哲思深潜其中。具有诗性的特征,也有散文叙述的特点。有机而巧妙的融合。后面几段的这一特征更为明显。
  “我与我自己相处,这有点滑稽。/我并非一个人,/今天的我/并非昨天的我,/而一分钟之前的我/已然故去。/我为不断的新生而欣喜,/并在值不值得为过去的一天/或一分钟/举杯独酌犹豫不已。/但我终归于平静,连慢慢爬上墙壁的我的身影/也只是停滞了一秒钟的样子。/我的周四在周五之前,/此刻在那一瞬的后面。/没有什么比我延续着自己的童话更为美妙的了―――/我满意于这一事实。”第二段表达作者对于时光,生命的感悟。《论语子罕篇》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一句名言“人不可能同样踏入一条河流两次”,而作者独特的感受是面对时光流逝,生命一去不复返这不可扭转的自然规律表现出从容,冷静的心态,这样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是人生境界的升华。
  我们看看这一段诗写方式,在叙述中呈现哲思,用具有普遍意义的叙述方式呈现作者独特的感受,语言以叙述为主,具有现代诗语言诗性特征。
  “光线有点像光标,不断地/刷新我的记忆。就在这个下午/相比上一个下午多了些烟火味/而去年的这一刻/或许是个雨天。/谢天谢地,今天一定有/很多蚂蚁爬出裂缝,/一部份会生出翅膀,/它们会吃掉一些飞虫的尸身/但会留下逝者的羽翼。/春天,在福鼎这个地方意味着什么呢?/多山多水,/多淘衣的女人,/多潮红圆脸蛋的若有所思,/多翅膀―――/这一点有些像秋季的叶片乱飞着。”作者的随想漫思引人入胜,下午的烟火味,去年的今天,春天诗意的福鼎,还有倾巢出动的蚂蚁,给读者带来春天的诗情画意。作者的诗写语言功底扎实,张弛有度,诗意醇厚。初读这首诗时,我觉得叙述散漫了些,可细细品味下来,读出这种诗意叙述的美妙,较于凝炼,意象晦涩的诗歌语言,更随性自然,诗意浓厚纯朴。
  “看不出,也听不到附近有什么不详事件。/世界,从不远处的海滩/走出去便是。有迷语从海面上/漂来,往往是一些沉重的/骨头,或尖刺。/它们的头盖骨是坚实的,/但无法想像它们的身体,在多久前/腐烂,变成海腥的/一部分/另一部分被人捞上了岸,放在阳光里/风干,脆化,/或硬如铁质,让锈味的咸苦进入男人的胸肌。”看来,作者想得可真多啊,思绪漫无边际。这段在没有海边生活经验的读者可能会理解歧义。读诗时需要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的。
  作者的这首诗每段既可独立存在,也可上下连接,都是下午时光的所思所想。
  诗人的责任是不仅仅关注自我,个体生命,需要具有悲悯情怀,关爱他人、群体,关注社会,时事,留给世人警醒的提示。这一段就是作者关怀渔民的苦难与命运。海边人,就靠海上作业,渔民出海,经常有去无归。每年都有台风,每年都有葬海的人。作者以诗意厚重的语言表达渔民的苦难与命运。语言充满诗性魅力,有力地震撼读者的心灵。
  “很少有人去比较如今与某个年代的区别,/也许这是连诗人也不再做的事。/花朵让更多的城里人,/产生臆念。他们以踏青之名/弄花,/闻香。/大片大片的,或灿烂在某个角落的一枝/都显示了这个年代的优越感。/问题是,年复一年,总这么庆祝着,像烟尘和雾气/越来越多一样,有人尝试把花香/绣在政府报告的扉页上,/把长翅的蚂蚁作为良种引入耕地,/把云朵挂在城市上空,/把溪水与海水交汇处的鱼苗拿去喂更多的鸟。”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政府的面子工程,现代人信仰的缺失,作者有力的评击了这个时代的弊端。
  “凡事就这么发生着,我的影子,只有我欣赏。/书柜里的一本书,兴许是汤养宗,突然挪动了一下腿脚。/仅此而已,/仅此而已。/我想把最后一缕光芒里的我的影子捉住,/只摸到了两片翅膀。/翅膀是透明的,有些像水,/是我自己的。是下午的阳光,透过落地玻璃窗/不由分说洒在我的身上,脸上,手上的/我的影子。”凡事就这么发生着,作者回到了自我,诗人的思索是孤独的,然而诗人的精神,悲悯情怀却是人类的财富。诗人个体的感受,经验获得共性的经验,群体的赏识,去发现真理,找到事物一般意义上的特殊意义,并将之上升到较高的境界,这是作者的成功之处。

      这首诗整体诗写方式以叙述为主,抒情与议论结合的形式,语言诗性,手法多样,虚实相间,表达随性、散漫,哲思、意义从中呈现,内心情感潜流激荡,使我们获得诗意的享受,深刻的思索,我想,对于这一种诗写方式的认知,大概读者的心中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
  
岸芷汀兰恋歌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beb3f9eb0101cpd6.html


===================================================

逝者如斯夫
——读迪夫诗歌《下午》
刘亚明
  
  迪夫是一位很容易被评论所捕捉的诗人。
  在迪夫的博客上,每每粘贴一首诗,他都四处寻求“拍砖”,向更多的人征求意见。我不知道迪夫每一个作品的完成,是不是都经历了一次极度的思考,是否都找到了打开诗歌成功之门的钥匙。这种执着的写作精神和“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写作立场,是令人钦佩的,但同时也是痛苦和孤独的。
  诗歌《下午》,再次让我体会了这些——
  

1、

       时光是有知觉和灵性的。

       在苍茫的岁月长河中,一个下午可能有时显得微不足道,但在一个诗人的眼中却是另一番模样:
  现在是:下午的暖光里
  有我,茶壶,诗集,电子写字板,
  以及影子。
  仅仅影子在移动。
  显然,这成全不了诗歌事件。
  事实如此。
  没有风强势吹入,或
  乱翻书页。
  我,平心静气,
  读的也是没有波浪或火种的文字。

  这样心平气和的叙述,从诗歌欣赏的角度看来有些拖沓,迪夫坦诚地告诉我们:“显然,这成全不了诗歌事件。/事实如此。”在时光面前,尽管一切归于平淡,但诗人忧郁骚动的心总是不能够平静。事实上,时光从来不会辜负每一颗执著、谦卑的心。在“百无聊赖”“了无诗意”之中写出诗歌,除了迪夫自加压力之外,就是他潜于琢磨、“身心投入”,在“成全不了诗歌事件”当中,写出了这首诗歌,让我们看出他在感慨人生世事变换之快,亦有惜时之意在其中,当然这是后话。
  一首诗的格调,如同一个人的性格,也是需要揣摩和认证的。上述引用的诗歌第一节,实际上是“引子”,不厌其烦地交代了时间因无聊而感觉的“慢”,为下面时光流逝的“快”打下伏笔。我们读过了太多的诗歌,能够打动我们的就是因为“触及了我们的灵魂”“引起了我们的共鸣”“说出了我们想要说的话”。所以,迪夫在第二节就合盘托出了生命的话题,“我与我自己相处,这有点滑稽。/我并非一个人,/今天的我/并非昨天的我,/而一分钟之前的我/已然故去。/我为不断的新生而欣喜,/并在值不值得为过去的一天/或一分钟/举杯独酌犹豫不已。/但我终归于平静,连慢慢爬上墙壁的我的身影/也只是停滞了一秒钟的样子。/我的周四在周五之前,/此刻在那一瞬的后面。/没有什么比我延续着自己的童话更为美妙的了―――/我满意于这一事实。”这让我想起了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的“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著名论断,正如赫拉克利特所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宇宙宙万物没有什么是绝对静止的和不变化的,一切都在运动和变化。迪夫的“今天的我/并非昨天的我,/而一分钟之前的我/已然故去。”,契合了赫拉克利特的哲学思想——当人第二次进入这条河时,是新的水流而不是原来的水流在流淌。
  发现更新的生命,才会在对自己的生命有所审视。迪夫这样表述时光的飞逝,并且“我为不断的新生而欣喜/并在值不值得为过去的一天/或一分钟/举杯独酌犹豫不已”,独具匠心地使用自己的语言,直面现实生活和生命场景。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不逃离、不回避,不仅体现出迪夫的一种写作态度,也呈现出他的一种生活态度和生命准则。
  
  
2、

      特定环境下的特定人物,常常会制造出特定的诗歌意境。
  诗人的眼光是敏锐的,也是富有预见性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迪夫在《下午》中创造了自己的诗歌“心路”。沿着这个“心路”我们再次看到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
  光线有点像光标,不断地/刷新我的记忆。就在这个下午/相比上一个下午多了些烟火味/而去年的这一刻/或许是个雨天。/谢天谢地,今天一定有/很多蚂蚁爬出裂缝,/一部份会生出翅膀,/它们会吃掉一些飞虫的尸身/但会留下逝者的羽翼。/春天,在福鼎这个地方意味着什么呢?/多山多水,/多淘衣的女人,/多潮红圆脸蛋的若有所思,/多翅膀――/这一点有些像秋季的叶片乱飞着。
  这里,迪夫运用了现代网络语言,将“光标”“刷新”与光线、记忆相联系。人生也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这个下午”“上一个下午”“去年的这一刻”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总会有所不同。而“今天一定有/很多蚂蚁爬出裂缝,/一部份会生出翅膀,/它们会吃掉一些飞虫的尸身/但会留下逝者的羽翼”,拟人地刻画一种生存状态,抒发诗人心境,小小蚂蚁的经历自然不比庞杂人生,但如此写意,读后让人有些悲催的感觉。相信,只有对诗歌热爱至极的人才能创造出这种诗歌意境,写出这样的文字。迪夫还提到了福鼎,并且提及了多山多水等“五多”,有些意味深长,仔细玩味,其中的内容丰富,都能解析出很美的意境。从哲学的角度看,正确的思想和任何事物一样,都有一个度,不能超出它的度,超出了,正确的思想就可能变成荒谬的东西,这就是真理向前迈进一步就是谬误的道理。“多翅膀――/这一点有些像秋季的叶片乱飞着。”这样适度的表达,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窗外的喧嚣与无奈,纵然是灯红酒绿或是天籁之音,都有深刻的寓意,但此时俨然是一种非我的状态。
  这是迪夫的心绪之作,我们不能妄断这首诗的本意就是沉浸在一个下午的简单时光叙述。也许,迪夫直面现实的笔调,对诗歌生活的触及已经成为习惯。我觉得,迪夫的诗歌总有一些深层次的人生思考或比人生更重要的人生哲学。“看不出,也听不到附近有什么不详事件。/世界,从不远处的海滩/走出去便是。有迷语从海面上/漂来,往往是一些沉重的/骨头,或尖刺。/它们的头盖骨是坚实的,/但无法想像它们的身体,在多久前/腐烂,变成海腥的/一部分,/另一部分被人捞上了岸,放在阳光里/风干,脆化,/或硬如铁质,/让锈味的咸苦进入男人的胸肌。”我们看到,诗歌赐给迪夫的语言以生机、活力与灵性。外面的世界很大,“从不远处的海滩/走出去便是”,直觉迪夫将弥久的深意轻而易举地镶嵌在每一行文字里了。这些字句词语的组合搭配,不华丽、不造作,既有叙事的口吻,也有沉思的成分。那么,海面上漂来的“往往是一些沉重的/骨头,或尖刺”,所引起的话题,还是有些凝重。
  
  
3、
  迪夫用最贴近生活本质的语言和最真诚的诗意,对时光的飞逝表现出十分的冷静。在字里行间,他反观生命的流程,探究时代的变迁,告诉我们一些人生道理。

  很少有人去比较如今与某个年代的区别,/也许这是连诗人也不再做的事。/花朵让更多的城里人,/产生臆念。他们以踏青之名/弄花,/闻香。/大片大片的,或灿烂在某个角落的一枝/都显示了这个年代的优越感。/问题是,年复一年,总这么庆祝着,像烟尘和雾气/越来越多一样,有人尝试把花香/绣在政府报告的扉页上,/把长翅的蚂蚁作为良种引入耕地,/把云朵挂在城市上空,/把溪水与海水交汇处的鱼苗拿去喂更多的鸟。

  我们有理由相信,迪夫能够在任何场合、任何地点显露出诗歌的锋芒。他以至真至纯的想象,勾勒着自己的诗歌走向或发展轮廓。“花朵让更多的城里人,/产生臆念。他们以踏青之名/弄花,/闻香。”我们不能否认,这样的叙述具有十足的吸引力。如此,衬托出了花朵背后的东西。面对一朵花的的奇异表现,你不能不联想,不能不被吸引。通过“尝试”,堂而皇之地把花香“绣在政府报告的扉页上”,很耐人寻味;“把长翅的蚂蚁作为良种引入耕地,/把云朵挂在城市上空,/把溪水与海水交汇处的鱼苗拿去喂更多的鸟”,也在撩拨着人们的好奇之心。尽管有些朦胧,但读了,还是有一知半解的理解。当然,迪夫是总在为自己的诗歌提出了解析的绿色通道的。也许,他的诗与本人一样天生具有耿直的性格,径直拉着你走进了沉思的处所。但是这些还是不够的,在迪夫看来,诗歌不但要陷入语言的思考,还要真实地走进自我,甚至还要走进哲学的世界。
  对生命的虚构,在迪夫的笔下转而成对精神处境真实的描绘。迪夫在自己的影子里自我欣赏,不知道这是不是“顾影自怜”。“凡事就这么发生着,我的影子,只有我欣赏。/书柜里的一本书,兴许是汤养宗,突然挪动了一下腿脚。/仅此而已,/仅此而已。/我想把最后一缕光芒里的我的影子捉住,/只摸到了两片翅膀。/翅膀是透明的,有些像水,/是我自己的。是下午的阳光,透过落地玻璃窗/不由分说洒在我的身上,脸上,手上的/我的影子。”迪夫的诗歌中蕴涵丰富的人生驿路风景,紧握岁月流逝的脉搏,追寻世事苍茫中的一缕生活印痕,有效地借鉴了一些诗歌美学理念宗旨,让诗歌的思想更阳光、更深刻、更丰富。“我想把最后一缕光芒里的我的影子捉住,/只摸到了两片翅膀。/翅膀是透明的,有些像水,/是我自己的。是下午的阳光”,增强了诗歌叙说对象的确定性和诗歌本身的首尾照应,再次娴熟地利用自己的美学品位,用人生的阅历,用诗歌的经验,重新对自己诗性灵魂进行一次审视。这样的诗歌渗透着理想和乐观主义精神,创造了优美单纯的理想化境界,情思丰富、内容凄婉甚至惆怅,这种朴素的诗风大概和迪夫的脾气秉性密不可分。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说这句话的时候有其当时的历史背景,后人多用来指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的流逝。那么,我想,迪夫也一定在这个午后看到了这一点……
  
                                                          2014.4.16于盘山绕阳湾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