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 、书 、画 、印结合起来的艺术美

 秦岭之尖 2018-06-14

经过唐、宋、元时代众多文人士大夫的探索,清代后期诗、书、画、印的相互融合达到 了历史上的一个高峰。以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师为代表的“四绝”文人,更是给诗、书、画、印的互“化”添上了重重的一笔。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对不断完善美学思想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 自此,在美术领域,诗、书、画、印自成体系,独树一帜。以下笔者谈谈诗、书、画、印如何结合。


 

一 、 诗画结合


绘画和诗词作品都具有深远的意境,能表现出不同的地域人文特色,能引起审美者的内心共鸣,体现同样的审美价值取向。诗、画是同源的,它们都能表现客观事物的形象、体态的变化、绚丽的色彩和优美的韵致等。同样经过意识的思维、艺术的处理,前者用 文字来表现,后者以画材来表现,所以说,诗中有画,而不全是画,画中有诗,而不全是诗,诗、画各有表现的可能性范围。


 

画上的题诗书款还具有画龙点睛之妙用。普通人在欣赏一幅画时,很难品出其中之奥妙和意境,但如果联想一下创作者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境遇,或者通过画上的题诗书款,就能很快领会创作者的意图。


布袋和尚 设色纸本 141x70.5cm 1993

 

二、书画结合


书法是以文字为载体的艺术形式。书法家与文人具有共同的特点和基础,他们都是以毛 笔为载体来实现笔下的艺术的。书法相对于绘画更为成熟,历史更为悠久,其可以借鉴绘画技法,绘画也可以书之法、笔之道来入画。


春在枝头

 

纵观中国悠久的历史,宋朝的黄庭坚、苏轼、米芾等不仅是著名的书法家,而且在绘画上也颇具功底。元代文人常把书法技巧运用到绘画中,让画的形式美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三、印的出现


印应该被看做是书法和绘画的结合物。“印”即篆刻,又称“玺 印”或“印章”,是 一种实用艺术品。印章虽小,却集书法美、绘画美、刀法美于一身,内容有姓名、斋室、吉语、诗句、格言、自戒之词等,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文人画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启功书法


文人画兴起之后,因有题跋和属款的需要,所以印章的地位不断上升,成为文人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它和朱红的印泥相结合后,带来的色彩更趋于厚重、沉着,使画面相映生辉。因此,依照画面的结构、寓意,加以印章的配合,会给人一种平衡感。各种风格的融合不仅能让画面和谐而不唐突,更能让人有心旷神怡的感觉。


在北宋以前,印通常被作为信物来传送情侣之间的感情,很少为画家所用。因此,我们很少看到北宋以前流传下来的画中有印的痕迹。至元代,水墨画兴盛起来,朱文印章已不仅仅是信物标记,更重要的是它已成为画家们的画,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元素,能给画面添加更多隆重的色彩。有的印文本身就有含义。如,王冕在画上押署“文王子孙”印章,赵孟顺常在画上押署“赵氏子孙”印章。


赵孟顺 鹊华秋色图


随着制印技术的突飞猛进,印章到明清朝已经达到最高峰,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画家根据画面内容、风格的需要,押署形状、大小不一的印章,能瞬间增加作品的完整性,提高其观赏价值。如文徵明的《清秋访友图》系青绿山水图,画面环境古朴雅静,其中二人红衣白裳,尤为突出,但显孤立,如 “万绿丛中一点红”。


文徵明 清秋访友图


画家在画面右角题款处押署“徵明”一方朱印,该印顿时有画龙点睛之意,与人物的红衣裳相互呼应。印章的使用是大有讲究的。印章造型各异,大小不一,内容各具特色,有姓氏章、名字章、压角章、闲章等。好的印章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坏的印章则会让人厌烦。诗、书、画、印这四门艺术相互交融、相互影响,使得中国绘画形式感更加完美,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诗、书、画、印的结合,不仅需要创作者具有扎实的技术功底,而且对创作者的文化修养要求甚高。写诗如此,作画亦然。好马配好鞍,好画配好诗,洋洋洒洒,双璧弥合,再押署适当的印章,相得益彰,增加美感,丰富内容,创造完美的艺术形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