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万说车》之越野界的奥林匹克

 褐宫魂 2018-06-16



从印尼的苏门答腊

到巴西的亚马逊雨林

从缺氧的安第斯山脉

到高寒的西伯利亚

哪里有人类未尝涉足的土地

哪里就有一队敢于探险的人们

以及他们的黄色越野车

这就是越野界的奥林匹克

Camel Trophy 骆驼杯





 

一切都起源于1980年一次由一群德国人组织的长途探险。当时这群德国人分成三队驾驶着Jeep CJ6从巴西北部的城市出发,沿着亚马逊公路一路向西深入亚马逊雨林内部,直抵内陆城市桑塔伦。



首届比赛规模虽然不大,但公众们从前方记者发回的精彩图片和报道里对这场冒险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报名人数越来越多,因此该项赛事在骆驼的赞助下一直进行到了2000年。

 


与很多汽车赛事不同,这个长距离的冒险并没有固定的赛事举办地。首届比赛在巴西举行,下一年就来到了印尼的苏门答腊,然后是大洋洲的巴布亚新几内亚,再后一年辗转到了非洲的扎伊尔,之后又回到了南美大陆。在之后的十几年中,这只诞生在雨林中的骆驼最北走到了西伯利亚,最南去过了火地岛,还有坦桑尼亚、布隆迪、马达加斯加、圭亚那、马来西亚、加里曼丹岛、澳大利亚等等。



可以说是哪里的道路条件最艰苦,哪里就有这一队骆驼的身影。例如安第斯山脉将近5000米的高原道路,东南亚雨林中几乎没有路的烂泥地,马达加斯加原始森林中那齐腰深的河水都是选手们和参赛车辆需要经历的考验。有时候车辆所到达的地方根本就是从没有人涉足过的地方,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更别说路了。

 


就拿1985年在马来西亚婆罗洲的那次骆驼杯来说,有很多天车队每天前进的公里数用一只手就能数的过来,而且为了不断向前赶路,车队不仅白天要在雨林中与烂泥搏斗,入夜之后也要持续将陷住的车辆往外拖。睡眠,至少是充足的睡眠有时好几天都不会有,这项赛事的艰苦程度可想而知。

 


当然了,选手们光有惊人的体力不行,面对这样“非人”的路程一款强大的越野车是必不可少的。除了第一届骆驼杯之外,路虎提供了自1981年开始至2000年骆驼杯停办时所有的参赛车辆和后援车辆。



在开始全面提供车辆的前两年,使用的是双门版的初代揽胜。3.5升V8发动机虽然最大功率只有135马力,但充沛的扭矩还是能够保证这辆重量不到1.8吨的越野车在需要脱困的时候不掉链子,而且化油器的结构即使遇到故障也能够自行维修。



当时的这款揽胜在越野方面就不容小视,2.54米的轴距带来的通过性是十分可观的,搭配上带中央差速锁的全时四驱系统和低速四驱时3.32倍的扭矩放大,在苏门答腊的雨林中这辆揽胜就是参赛选手们最好的伙伴。

 


之后正赛中的参赛车辆陆续出现过88英寸短轴距的路虎3系列,路虎90、110以及新加入的柴油版的揽胜。动力系统均采用柴油发动机的它们在艰苦的环境下对燃油的适应性很强,并且扭矩充足,而且续航里程相对于汽油版的车型来说更加令人满意。



自1990年开始,用初代揽胜底盘为基础打造的第一代发现正是成为了参加骆驼杯的主力车型。这些参加骆驼杯的车辆都是由路虎的特殊车辆部门(SpecialVehicle Department)负责打造,每一辆都有固定的改装规格项目,比如标志性的黑色车顶框和安装在那上面的四个原型探照灯以及钢圈+窄越野胎的组合都是与量产版本区分开的细节。



虽说每年参加骆驼杯正赛的车辆都会由车厂重新制造,但上一年退下来的参赛车型并不会就这么“寿终正寝”了。它们中的一部分变成了下一年的后援保障车,有一些会参加赛前的勘路,还有一些则会成为参赛的每个国家队的训练车辆,但有一部分还是流入了收藏者和玩家的手中。



其实骆驼杯这项赛事的魅力不仅在于驾驶,更是在于这段旅程中所经历的一切,既是对自身耐力的极大考验,更是一场意义非凡的冒险。担任了10年赛事推广总监的伊恩·查普曼先生对于骆驼杯的定义是这样:这既不是一场比赛也不是一场普通的拉力赛,而是一场带有冒险色彩的远征。它的竞争性体现在面对严苛、残酷的自然环境时选手所展现出来的高超驾驶能力和车辆维修能力,但同时也是肉体、精神和心理上的洗礼。



汽车带给我们的从来都不只是驾驶时的愉悦和快感,更重要的是路上的各种见闻和旅程本身带来的丰富情感。可以确定的一点是,这场汽车史上的伟大征程会被后人们一直铭记。




 

 

假如您没有太多时间完整收看《四万说车》

我们在喜马拉雅FM也有频道喔~

上班路上堵车途中,随时随地收听!

扫描下方二维码

进入《四万说车》音频专区


喜马拉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