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湖边的青少年宫里还藏着一座古刹

 来来永胜 2018-06-18

西湖边少年宫里的古刹——昭庆寺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当走在西湖边的少年宫时,你可知道此处曾是与净慈寺齐名——杭州频湖百刹中最宏敞伟丽、道风最盛的两个道场之一的昭庆寺, 与净慈隔湖相望。


望湖楼——昭庆寺前面 “看经楼”


从昭庆寺律志中可一窥其往日风姿:“昭庆、净慈,对峙南北,称两大焉。辨方位,揽高深,全湖如镜,溶漾乎其前;长堤如带,绵亘乎其中。” 民国时期昭庆寺名声显赫,“武林昭庆寺,为两山诸刹之最”、“省郡丛林之冠”之称。


昔日昭庆寺


昭庆寺原址在杭州宝石山的东边,南临西湖,也就是现在杭州市青少年宫广场的位置,殿前的古樟至今仍存数株。昭庆寺在历史上曾屡建屡毁。明嘉靖和崇祯年间,两次被火焚毁,清初重建后,又遭兵祸被夷为焦土。光绪四年,寺里的主持发宏愿重还旧貌。1926年西湖边拓建马路,拆掉了昭庆寺的前殿天王殿,万善桥也不复存在了,还填掉了桥下的青莲池。民国18年(1929)举行西湖博览会时,戒坛被借制焰火,不幸发生火灾而毁。


民国初年的昭庆寺


大雄宝殿


万善桥


民国21年(1932)重新修复。抗日战争时期杭州沦陷,昭庆寺被日军驻兵养马,那是不堪回首的被凌辱的一页。抗战胜利后为日俘集中营。建国初,昭庆寺仍有寺僧和佛事活动。1956年,西湖周围扩建马路,昭庆寺前房屋被拆,改建为广场,昭庆寺被改为展览场所,后又改为青少年活动中心。而现在来到宝石山东面的西湖边,昔日的天王殿,早就成了广场。


放生池


门廊


古时候人们游西湖,常常是先出钱塘门。出钱塘门首先见到的是望湖楼和昭庆寺。此一寺一楼,历史悠久,都始建于五代吴越国时期。昭庆寺曾经与灵隐、净寺齐名,在杭州的历史上一直是游客如云的地方,实在是旅游业的宝地。明清时代外地来杭游客乘船到松木场上岸,常在昭庆寺租房而住。太湖流域的湖、嘉、苏、松、常等地的人成群结队,到杭州进香。此时,昭庆寺内外有许多摆摊设店者,形成了热闹非凡的香市。每到春天,昭庆寺香客人山人海,所以杭州有 “钱塘门外香篮儿”的俗语。香市提供了极好的商机,因此当年杭州商界有“三冬靠一春”的谚语。香市之期,钱塘门整日热闹非凡。从钱塘门到昭庆寺,或再到灵隐、天竺,或再到西溪,道路终日人流不息。据杭州《古城墙》网资料说,“松木场往西溪,从道古桥的地藏殿起,到小和山,沿途共有十八处灵官殿,处处也都有香市。每年,这一路的香客,摩肩接踵不下数十万人。”望湖楼初建于967年,至今一千多年了。也许因为当时它就在香火很旺的昭庆寺前面,所以又称“看经楼”。楼临湖而建,是观赏湖景的佳绝之地,所以又叫“望湖楼”。北宋时苏轼有诗云:“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望湖楼就因这“望湖楼下水如天”一句诗而名闻天下了。现在的望湖楼是1985年重建的,位置也改在断桥附近。


昭庆寺仅存的大殿如今是少年宫的联欢厅


这座多灾多难的庙宇,曾经是僧人们的最高学府,今天却成为小朋友们的游乐场和学习才艺的地方。沧海桑田,走完一个轮回。



END

图文综合来源网络

特别鸣谢今日头条“西湖边的胖老虎”头条号

图片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