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专题<一>一> 全文共2235字,预计3分钟读完 你知道吗?在我国古时候,很早就形成了尊师重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 你可能听说过,在古代,光是对教师的称谓就有不下十种,如先生、夫子、师父、师傅、西席、教授、助教、博士等等……是不是看得你目不暇接? 同样,在古代,就算同一年里,“教师节”也远远不止一个哦。 古代老师们过“教师节”可谓丰富多彩,休假、补贴、会餐、发福利一样不少。 9月10日教师节快到了,想知道古人怎么过教师节吗?一起来瞧一瞧吧! 古代教师节分N种: 特定节令、塾师生日和孔子诞辰 泱泱中华尊师重教的传统久矣,从某种角度讲,中国的教师节已有2500多年历史了。 师者与“天地君亲”并称,“教师节”名目多样。可以这么说,在凡人界里,除了皇帝,教师是唯一有着“神一样”地位的人类了。 在古代,“师”就是有知识、受尊敬的先生,人们把“师”与天、地、君、亲并立于同一牌位供人朝拜。 古代的大小节日,对于教师来说都是“教师节”!在特定的节令,或者一学年开始或结束、或者学塾开办或关闭的时候,学生往往会向塾师送银钱或礼物,这被称之为“节仪”。因为节仪是用来表示对塾师礼敬的,所以也被称之为“节敬”。 节令的确定,主要依照我国传统的节日。如果说“小节日”型的“非正式教师节”有点多,那么“正式教师节”就比较容易让人记住了——在很多地方,“教师节”最重视的是三节两寿:“三节”是指端午节、中秋节、年节,“两寿”则是指孔子诞辰日和塾师生日。 我国地大物博,风土人情多样化,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节仪”时间点也有些不太一样。 有的地区特别重视清明、夏至、端午、七月望、中秋、十月朔、冬至七节,在这些日子里用礼物表达对老师的尊重;有的家族则在四个节日专门给老师送上节日贺礼,也就是清明、端午、七夕和重阳。 01 汉代——出现“法定”教师节雏形 教师享受休假、会餐、福利待遇 真正的教师节可以追溯到汉代。到了汉代,“学校”的实体已经产生了,并且每个学校都配备一定数量的老师。 据《汉书·平帝纪》记载,当时的学校若是处在郡国,则称为“学”;若是处在一个县或者一个侯国里,则称为“校”。 黄宗羲在《与陈乾初论学书》中写到:汉、晋时期,每年农历8月27日,即孔子诞辰日这天,皇帝都要率领文武官员去祭拜孔庙。 不仅如此,皇帝还要邀请“老师们”,即当时的国子学、太学的经师入宫。大家一同会餐,吃好喝好,席间还可以吟诗享乐。 在皇帝的带头作用下,各地官府也纷纷效仿。因此,“教师节”这天,除了祭奠孔子,也要“置休经师”、“授束修(干肉)”。 从这个意义上讲,当时虽没有确立孔子诞辰日为教师节,但教师已开始享受节日休假、会餐、发福利待遇了。 02 唐代——“先进教育工作者” “先进教育工作者”可获500两奖励 唐宋时代,依旧沿袭了“祭祀孔子”的大礼。当时的祭典非常隆重。国子监、书院以及各地政府也要从本地学校的学长(相当于校长)、学正(相当于教导主任)中选拔成绩突出者,报送朝廷,这些“先进教育工作者”最高可获赏银500两。 03 清代——祭典规模愈加宏大 教师不仅加薪还升职 到了清代,不但祭典孔子的规模和范围愈加宏大,教师的薪酬福利也越来越丰厚了。 农历八月二十七这天,政府将提高各个书院、学府、监院教师的薪金,成绩卓著者在这天还会“升职”——最高的会授予八品职衔,提升为院长、监院、掌教、馆师等。 清代许多著名学者如颜元、阮元、惠士奇等就是在那时得到的提拔。 古代教师节必行的大礼, 你知道吗? 在古代,教师节可不是随随便便过的。有着极为浩繁严格的礼仪制度。 释奠礼 释奠礼是古代在学校设置酒食以奠祭先圣先师的一种典礼,作为祭祀先圣先师的大型礼仪,对国家意识形态与民众思想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每朝每代的释奠礼,都有属于自己的祭孔乐舞和祭奠歌辞。 最初释奠礼每年只有秋季一次,后增为春秋二次。参加释奠礼的人员,最初只限于孔氏直系子孙。后来,祭孔被当作国家的大典,但“家祭”仍照常进行。国祭多由皇帝专门指定的大臣、地方官或皇帝自己亲至阙里孔庙致祭。 从后齐开始,每月朔日,国子祭酒要带领博士以下及国子诸学生以上,太学四门博士、升堂助教以下,太学诸生,到大成殿的阶下“拜孔揖颜”。 后来,人们又在阴历八月二十七日(相传为孔子诞辰)举行大祭。这一天的祭孔仪式隆重,连在私塾念书和在学堂里学习的学生也要放假一至三天,以示隆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