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学是什么? 你如何看待国学?

 太极混元天尊 2018-06-20

钱穆在其著作《国学概论》的“弁言”里,一开头就说了这么一番话:

學術本無國界。「國學」一名,前既無承,將來亦恐不立。特為一時代的名詞。其範圍所及,何者應列國學,何者則否,實難判別。

我觉得,这句话说的非常到位,我自己的看法也大致是相似的。展开来说,关于“国学是什么,怎么看待”,可以有如下几个要点:

第一,“国学”是一个时代的名词。

在古代,在中国的疆域被看做是“天下”的时候,是没有所谓国学的。要先有一个“国”,才谈得上学。在古代中国的天下语境中,儒学等是“天下公器”,不专属于哪一国所有,因此确实是钱穆所说的“前既无承”。

而在未来,所谓的“中国”学术,难道就不能解决国际上的问题吗?这也难说。毕竟大陆新儒家对儒学的“政治哲学”阐释才刚刚开始,很难讲未来“国学”的发展会不会更快。毕竟,学术是无国界的,学术是天下的公器。

就比如现在欧美的汉学家们、东亚系的学者们,他们的研究,是否属于国学的范围呢。

所以,“国学”是一个时代名词。

第二,“国学”是“西学”的对称,是外国文化强势进入的应急反应。

如果一个文明的文化始终是强势的,那么,在面对其他文明的同类文化挑战时,就不会过于强调自己本文化的民族特质。比如,佛教曾经强势的进入中国,但因为佛教是宗教,所以对专注于现实社会和政治制度设计的儒家并没有构成本质冲击,但道教却很受不了,所以道家一直强调自己的“土生土长”的特点来吸引信众。而儒家则逐渐消化了佛教带来的一些心性上的东西,发展出了理学。

但是,到了晚清,西方文明是从宗教、政治、社会、自然科学等一股脑进来的,而且是美国、欧洲等都有,这下儒学的应对就不容易的,一方面儒学要调整自己,比如,发展出了民国新儒家等;另一方面也要保护自己,比如强调自己是国粹、国学,用民族性来维护自己的地位。

倘若没有西方文明的挑战,是不可能出现“国学”这样奇怪的词的。就比如所谓的“西学”,其实很复杂,法国哲学和德国哲学差别极大,美国的制度和欧洲的制度也既然不同,但是,在“国学”产生的晚清民国时期,并没有“美国学”“法国学”“德国学”一类的称呼,这就说明,“国学”仅仅是作为“西学”的对应物产生的,是一个西方文明强势进入中国的映射。

第三,“国学”的范围没有固定的标准

一定有人问我,你上面不是一直在说儒学儒学吗?怎么又说没有标准呢?

但事实就是如此,国学,顾名思义,凡是中国的学术都可以勉强算作国学。那么,中国的学问可多了去了。

因此,现在国际国内的学术界所说的国学,狭义上说,就是儒学,没有其他。

标准稍微放开一点,扩大到一些学科范围的话,可以说:经史子集,都是国学。这包括了儒学道家,也包括了唐诗宋词,还包括了先秦诸子,当然还有史学。这样,基本上就把文史哲、古代天文地理、地方志、古代经济社会等都包括了。

而民间对国学本来就不是学术研究,而是一种交流的习惯,不会去深究国学的范围,所以,似乎一切与传统文化相关的都可以算作国学。或者说,民间所理解的国学就是传统文化,于是,连风水堪舆、周公解梦、民俗文化、抽大烟裹小脚,都被认为是国学的一部分。

救我自己而言,我比较倾向于以“经史子集”来定义“国学”,取个中间吧。但国学的核心是儒学,这是毋庸置疑的。

至于那些零零碎碎的民间文化啊,最好还是不要纳入到国学里,不然的话,一百年以后,广场舞、淘宝店,都可以也跟着“国”一下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