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华教授肺腑之言:父母永远不要对孩子说这“6个字”

 昵称41082923 2018-06-20

GIF

15

现代的社会要求我们有”活到老,学到老”的本事,而如何教育孩子,对我们家长而言,真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情。

清华大学教授给孩子的一封公开信中,他谈到了“道德、时间、交友、知识和竞争”,唯独没有将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比较。

“别人家的孩子”几乎是很多家长的口头禅。

我的父母这代人,文化程度不高,吃了很多生活的苦,后来家里生活条件好一些,置办了彩色电视机,我们兄妹唯一的乐趣,便是在周末看看动画片,看看电视,此时,爸妈就会念叨我们,“你们看看人家电视上的孩子,跟你们一样读书,还会发明创造,你们两个什么都不会”。

这些话造成的结果便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会无意识地排斥和优秀的同龄人接触,面对机会甚至选择放弃、逃避,而在工作中,我也会依赖别人的选择,即便自己心里已经有了初步的判断,但我也会认定,别人的方案一定比我优秀。

就这样跟随别人脚步过了好几年,内心的声音告诉一定要改变现状,而问题的根源在于——别人家的孩子。

别人家的孩子就像魔咒无处不在。

中考前,有个女孩给我说,老师,你知道吗?我从小被人夸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你长的好看,乖巧”,十几年了,我已经忍无可忍了,他们夸我一句学习用功,学习好有那么难吗?我不会钢琴、不会跳舞、没有特长,学习成绩不拔尖,长辈们经常拿我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而结果就是我一无是处,这么多年,我已经看淡了。“

你们能想到这个孩子的性格是什么样的吗?

她很自卑,同时也很会察言观色,用她的话说,在那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她必须学会伪装自己,才会显得没那么在乎。

你都不是”别人家的父母“,又怎么要求孩子成为”别人家的孩子“。

心理学家武志红写过一本书,叫《为何家会伤人》,其中有个例子我分享给大家。

一个朋友,有一次收到一条短信,看到女儿一科考了92分,她想,嗯,还不错啊,但随即看到,全班的平均分是98.5分,她一下子觉得被打击了,回到家后好好教育了一下女儿。

因为这样不断的教育女儿,女儿的脾气越来越坏。后来,她意识到这个问题,就开始帮孩子分析问题,控制了自己的情绪,孩子的脾气才慢慢恢复。”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面对孩子的学业,其实真正焦虑的是父母,而别人家的孩子表现越好,父母就越焦虑,这种情绪传达给孩子的,就是你不行,你比别人差,孩子小小年纪,也和大人一样唉声叹气,内心深处埋下自卑的种子。

而解决焦虑的唯一办法,就是少提别人家的孩子,避免横向比较,多用纵向比较,比如,孩子这段时间计算的准确率是高还是低了,错别字是多还是少了?解决孩子自身的问题才是王道,与别人没有关系。

每个孩子都有他自身独特的品性、优点,没有必要总把他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比较,对他太不公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