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讲经典 《素问·脏气法时论》云“心病者,胸中痛……两臂内痛。” 心脏位居胸中,心经之脉行臂内侧,故心病常见胸及臂内侧痛。 心经气血察滞常来胸闷,亦可偶见欲人重捶其胸背而闷痛略感缓解的病例。 临证应用 【举验1】 王某,男,62岁,1988年春季诊治。 患者系某省干部,经省医院检查,发现心动过缓,心率54次/分;心电图ST段低平;左束支传导阻滞。 自觉胸闷偶痛,牵及左肩臂。 舌质略暗而胖,苔薄白,脉迟。 形体较肥胖。睡眠及食欲、二便均正常。
证属痰湿阻滞,兼夹瘀血。治以祛痰湿、通脉道。 茯苓15克,杏仁泥10克 生苡仁15克,茜草10克 草红花10克,旋覆花10克(包) 荷叶8克,浙贝母10克 紫丹参15克,炙甘草6克 15剂,每日1剂,水煎服。 半月后二诊,胸闷轻,仍有时胸痛。 上方去丹参,加三七粉3克(分冲)。
用上方加减连续服之,每月服20剂,症状逐渐好转,直至消失。 至同年10月初患者来长途电话报喜: 9月底到原为其诊病的省医院复查,结果:心电图正常,心率68次/分。 【举验2】 霍某,男,41岁,1987年秋季诊治。 因胸痛数月,吞咽食物痛势加重,而到某心脏病专科医院就医,经在发现:主动脉弓畸形,压迫食管,因而吞咽食物胸痛加剧。 病因虽明,但无有效治疗措施,乃求助于中医药。 观其形体瘦削,面色红,舌红苔薄黄,脉弦细略数。 平素容易急躁,睡眠欠佳。
诊为气滞伤阴兼夹血瘀之证,治以理气养阴话血止痛,方选启膈散加味。 北沙参15克,丹参15克 浙贝母10克,广郁金10克 荷梗10克,砂仁5克(后下) 川楝子8克,红花10克,生甘草6克 水煎服, 每日1剂,连服7剂后胸痛即止,至今未复发。 【举验3】 林某,女,32岁,北京郊区某县人。1987年3月19日初诊。 患“冠心病”数年,时发胸中闷痛。窜及左肩背及臂内侧,睡眠不安而多梦,睡梦中常因憋气而惊醒,醒后需人重拳捶击胸背数下,胸闷始能缓解。 兼见心烦、大便干。舌质暗苔薄白腻,脉弦细节律欠调。形体较肥胖。
证属心脉瘀阻,兼夹痰湿。 治用活血通脉,佐以行气化痰之法。 方选旋覆花汤加减。 旋覆花10克(包),杏仁10克 浙贝10克,草红花10克 茜草10克,炒枳壳10克 广郁金10克,荷梗8克 全瓜蒌12克,清半夏10克,炙甘草6克
6剂,水煎服,每日1剂。 1周后再诊:胸闷痛明显减轻,发作次数亦减少、睡眠中偶有憋醒,无需人捶打便能缓解,大便已调,脉舌同前。 仍用前方加丹参15克,茯苓12克。 10剂,每日1剂,水煎服。 显效,患者带药归乡,未再复诊。 发挥 胸中痛,牵及左臂内侧痛,是心脏病的常见症状,由于经脉瘀滞,患者多现舌质紫暗。 前例患者形体肥胖、脉迟,是痰湿阻滞之象。 故投以茯苓杏仁甘草汤合旋覆花汤加减,化痰湿通经脉,每月服20剂,半年后症状全失,心电图复查亦属正常。 《灵枢·九针论》云:“心主脉”,《素问·痿论》云: “心主身之血脉”,故血脉之病,宜考虑从心论治。 举验(2)患者本为主动脉弓先天畸形,引起吞咽食物则胸痛剧,但畸形既为先天,何以生活至41岁才发生疼痛症状? 看来其体内出现了某种变化是肯定的。 我们据其舌、脉等表现,判断为气滞、化火、伤阴,血脉不行之证,因而使用养阴理气、行血之启膈散,数剂而痛止。 启膈散为治“噎膈”之常用方,而本例患者虽为“血脉”之病,但有吞咽食物则胸痛的症状,是以用之合宜。 后例患者以心脉瘀阻为主而兼夹痰湿,故用药以通畅经脉、活血祛瘀为主,选用旋覆花汤,是因该方具有活血通经、治疗胸中闷痛,尤其善能除“胸任重物”之功效。 《金匮要略》用来治疗“其人常欲蹈其胸上”之“肝着”病,即瘀血着留肝经之证。本例虽非病在于肝,但其血瘀病机及欲人“重捶胸背”的症状,皆与“肝着”病相近,取而用之获效,亦符合“异病同治”之理。
从诊法角度来看,后例病人虽系实证,但却无一般“拒按”特点,而反欲重捶之,亦属特殊症状。 究其所以如此,无非借重捶之力缓解气血壅滞而已。 王清任《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的适应证,亦记载胸不可“盖一层布”和“仆妇坐于胸方睡”两个病例。 实证虽然因有邪气充斥而拒按,另一方面亦有喜捶按的特殊情况,如果用“物极必反”哲理推之,似乎实证之喜按者的病情,较之拒按者更为严重。 中医的经典中,对临床家的成才、学习、研究、应用,《伤寒论》尤其重要。 8.3-6日,华医世界·精品班李赛美教授专场, 三天的时间,李赛美教授手把手教学, 三天系统面授,更多医案讲解。 为你讲透《伤寒论三阴病精讲与体会》 我 要 报 名 有华医世界工作人员:马胜男,丽丽,子嫣,小师妹微信的请直接与其联系。 丽丽:17310308685 扫码更方便 来吧 和我们一起在中医的道路上大放异彩 1 END 1
|
|
来自: jiezhukuaile > 《我的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