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腔名家陈妙华

 花样年华malan 2018-06-21

        

        陈妙华(1939-2010)秦腔小生表演艺术家。1939年7月生于陕西西安,1950年2月进入西安易俗社学艺,师承凌光民、杨令俗、封至模、李可易、宋上华、贺孝民、叶盛兰、苏育民等名家。她嗓音条件优越,高、厚、宽、亮兼而有之,唱腔精雕细琢,跌宕别致,表演朴实自然,真实贴切,文武皆能,功底全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为秦腔小生代表性流派-“陈派”创始人。代表剧目《三滴血》、《火焰驹》、《夺锦楼》、《紫金冠》、《白蛇传》、《京兆画眉》等.

 早年经历
        陈妙华,女,秦腔文武小生。1940年出生于西安市。父亲庄正中是易俗社著名的小生演员。在她还没有出生的时候,父亲就抛弃了身怀六甲的母亲。母亲生下陈妙华以后,为生计所迫,改嫁到礼泉。1949年,陈妙华9岁时母亲送她到当时西安的一个京剧社班正荫社学戏,一年后又考入易俗社改学秦腔。她原名叫陈韵琴(随母姓),到易俗社后改名妙华。在易俗社学员班,陈妙华得到了名师凌光民、杨令俗、封至模、宋尚华的悉心指教。13岁时,陈妙华第一次正式登台演出,在《白蛇传》中扮演许仙。这个戏一连演出了一百多场,轰动了整个古城。陈妙华俊丽可亲的扮相,稚嫩天真而又微显老成的表演,使观众欢欣而又惊异。此后她又相继扮演了《别窑》中的薛平贵、《貂蝉》中的吕布、《绿绮记》中的司马相如、《京兆画眉》中的张敝、《天仙配》中的牛郎、《卧薪尝胆》中的勾践、《扫窗会》中的高文举、《三回头》中的许升、《二度梅》中的梅良玉和《夺锦楼》中的柳子俊等。对于这些境遇不同、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她都能演得各有特色,声情并茂。特别是在担纲主演的两部电影艺术片《三滴血》和《火焰驹》中,她的卓越表现完全可以作为后辈秦腔小生的教科书。
秦腔名家陈妙华 - 高山兰 - 高山兰 聚焦热点 透视军情 解密名人真相
 家庭感情
     上世纪70年代,正当陈妙华的事业如日中天,艺术生命最旺盛的时期,“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古典戏剧作为四害之一被禁演了,她也作为“三名三高”分子被下放到郊县接受劳动改造。虽然后来回到了剧团,但因为在现代戏中没有适合她演的角色而一直赋闲着。陈妙华对日常生活并不在行,她不会做家务,不会做饭。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婚姻是因为对方的崇拜开始的,两人的婚姻也是因为陈妙华被禁演后心情压抑导致家庭矛盾不断激化而结束的。她一生痴迷秦腔,自小视艺术为生命;她演了那么多爱情题材的剧目,自然向往忠贞不渝的爱情,渴望有一个温暖稳定的家庭,然而这一切都离她而去了,她同时失去了事业和家庭,在这样的双重打击下,陈妙华的精神崩溃了。由于陈妙华的身体和精神状况急转直下,她过早地离开了秦腔舞台。
秦腔名家陈妙华 - 高山兰 - 高山兰 聚焦热点 透视军情 解密名人真相
 参演电影
1958年 《火焰驹》(与肖玉玲、刘毓中、孟遏云、肖若兰、李应贞、樊新民、周辅国、苏育民等合作) 
1960年 《三滴血》(与刘毓中、樊新民、肖若兰、孟遏云、全巧民、雷震中、伍敏中等合作)
秦腔名家陈妙华 - 高山兰 - 高山兰 聚焦热点 透视军情 解密名人真相
                                                                               陈妙华先生《夺锦楼》剧照
推动秦腔事业发展
       新中国成立前,秦腔由于受到传统观念影响,舞台上不允许女演员饰演小生,新中国成立后,陈妙华成为第一批小生女演员。秦腔本是地方戏曲,但通过秦腔电影《火焰驹》和《三滴血》,以及陈妙华英俊的扮相和高亢圆润的唱腔,全国人民感受到秦腔的魅力。剧作家冀福记说是陈妙华让秦腔走向了全国;秦腔老艺术家郝振易回忆说,当年他陪同陈妙华前往长春,拍摄秦腔电影《火焰驹》时,其中有一场卖水的戏,需要演员挑担子,为了表演上的真实,她每天用担子挑上两桶水,在排练厅里苦练。
秦腔名家陈妙华 - 高山兰 - 高山兰 聚焦热点 透视军情 解密名人真相
 晚年艰辛
         自从家庭破裂后,陈妙华经历了长达十几年求医治病的生活。虽然恢复演传统戏以后,她仍然演出了本戏《三滴血》、《夺锦楼》、《节妇吟》和折子戏《三回头》等,但由于病情时好时坏,她逐渐淡出了舞台,而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了培养学生身上。陈妙华的几个弟子:张保卫、陈超武、张全会、吕秋娟、李东锋等,提及老师对自己的培养和指导,个个都感激万分。
        昔日舞台上那个风流倜傥、英俊潇洒的陈妙华,如今已经是一个染尽沧桑的老人了。可是无论时间怎样流转,在热爱秦腔的戏迷心中,永远不会忘记陈妙华。时常有一些戏迷结伴去看望她。或许,在热爱陈妙华的戏迷心中,她永远都是那个光彩照人的英俊小生.
秦腔名家陈妙华 - 高山兰 - 高山兰 聚焦热点 透视军情 解密名人真相
 
       在一些老戏迷脑海里,陈妙华就是那个英姿飒爽的舞台形象,少有人知道这位艺术家晚年的生活。 2009年7月,陈妙华突然昏迷,经查确诊为脑梗。虽然经抢救出院回家疗养,但老人的身体非常不好。2010年1月中旬,因为出现严重的肺部感染和多脏器功能衰竭,老人被转入医院重症监护室抢救。 上世纪70年代,由于陈妙华的身体和精神状况急转直下,她过早地离开了秦腔舞台。尽管有退休金,但她的生活并不宽裕。2004年参加陕西本土戏曲电视栏目《秦之声》后,当时不少来自社会各界以及文艺团体的人慷慨解囊,为陈妙华基金捐款。这笔基金,一部分用于改善陈妙华的生活,一部分用来弘扬陈派秦腔艺术。当陈妙华因罹患脑梗、高血压、支气管肺炎、肺气肿等多种疾病再次住院时,她的家人还在为每天数千元的医药费发愁。为了帮助这位秦腔老前辈,西安许多戏曲界人士、戏迷和热心市民,自发为陈妙华捐款。短短10多天,募集了医疗费10多万元。
秦腔名家陈妙华 - 高山兰 - 高山兰 聚焦热点 透视军情 解密名人真相
 陈派”唱腔风格
        陈妙华嗓音条件优越,高、厚、宽、亮兼而有之。唱腔精雕细琢,跌宕别致;表演朴实自然,真实贴切,文武皆能,功底全面;音色既宽广嘹亮,又纯净圆润,特别是共鸣腔的运用令人叹服。她很讲究声腔的润饰,能从人物内心活动出发,自然地把刚劲与轻柔、婉转与流畅、叙事与抒情融为一体,使唱腔显得精雕细琢,跌宕别致,变化多姿,耐人寻味。《三滴血》的“虎口缘”一折中,“你二老霎时无去向”这一段唱,是表现孤儿幼女同病相怜,但又心境各异的情景,陈妙华对这段唱腔的处理颇为细致,在“相依傍”的“傍”字和“心惊慌”的“惊”字上加进了一个婉转的拖腔,既露出光彩,又显得深沉,很准确地表达了周天佑当时惋惜、同情而又不知所措的心情。 
       在参加两部电影的拍摄和巡回十三省的观摩演出过程中,她不仅开阔了眼界,还从秦腔前辈和外省的许多著名艺术家身上吸取了很多宝贵的艺术营养。例如她吸取了川剧中小生的台步、气质和扇子功等技艺;她酷爱京剧,在她的唱腔道白中,吸取了京剧韵白中的一些特点。
      陈妙华的表演朴实自然,真实贴切,大方得体,潇洒利落,文武皆能,功底全面。在电影《三滴血》中,陈妙华同时扮演一文一武两个孪生兄弟,由于她比较深刻地揭示了人物内心世界,注意区别他们精神气质,因而使人感到形象生动、性格鲜明。还有属于武生行当的吕布,也被她演得潇洒英武、骄横恣意。在"小宴"这场戏中,她紧紧把握住剧中人的年龄、个性特点,充分发挥自己唱腔高亢挺拔的特色,一字字一句句如火焰般喷口而出,同时展示出自己高超的翎子功,把吕布得意忘形,狂妄之极的人物形象活生生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被誉为秦腔“小生泰斗”,影响颇广。
秦腔名家陈妙华 - 高山兰 - 高山兰 聚焦热点 透视军情 解密名人真相
 
 
代表剧目
     《火焰驹》、《三滴血》、《夺锦楼》、《紫金冠》、《白蛇传》、《京兆画眉》、《扫窗会》等。
弟子传人
      张宝炜、张涛、吕秋娟、李东锋、陈超武、张锦屏等。 
秦腔名家陈妙华 - 高山兰 - 高山兰 聚焦热点 透视军情 解密名人真相
 
评价
        如果说在华人电影圈里没有人不知道成龙,那么在年龄稍大的陕西人眼里,也没有人不知道陈妙华。她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以《白蛇传》中许仙一角一炮走红,主演的秦腔电影艺术片《火焰驹》、《三滴血》在全国的火爆放映,被誉为秦腔的“一代宗师”。 
        秦腔知名演员李梅特意前来,向陈妙华做最后道别。她说:“我是看着她的电影走上秦腔艺术道路的,她生前开创的独特流派,她对艺术的认真与执着,永远值得秦腔后辈学习。”
       年过七旬的西安市民在儿子的搀扶下从郊区赶到位于西安市中心的演出现场。他说:“在我们这一代老戏迷心中,陈妙华就是‘巨星’,她演的秦腔电影,我看过几十遍。”
       在易俗社音像店,工作人员将陈妙华的戏曲电影《三滴血》和《火焰驹》摆在显眼处,店内电视屏幕上播放陈妙华的经典唱段。工作人员说,这几天,有许多老戏迷专程赶到这里购买陈妙华的秦腔电影DVD。
       她的徒弟张锦屏说,师傅一直希望将秦腔艺术的精华留传下去。她虽然走了,作为她的徒弟,自己将尽所能,弘扬和传承秦腔艺术。
秦腔名家陈妙华 - 高山兰 - 高山兰 聚焦热点 透视军情 解密名人真相
 
      陈妙华的嗓音条件优越,高、厚、宽、亮兼而有之,唱腔精雕细琢,跌宕别致,表演朴实自然,真实贴切,文武皆能,功底全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陈派”,影响颇广。代表剧目有《火焰驹》、《三滴血》、《夺锦楼》、《紫金冠》、《白蛇传》、《京兆画眉》、《扫窗会》等。
  如果说在华人电影圈里没有人不知道成龙,那么在陕西人眼里,也没有人不知道陈妙华。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这个名字就流传大江南北,只要是有秦人有戏剧的地方,陈妙华这个名字就如雷贯耳,而与这个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是电影《三滴血》,秦腔《火焰驹》、《貂蝉》、《白蛇传》等。然而,当年就在她的事业如日中天,艺术生命最旺盛的时期,“文革”将她的一切全部打碎了,丈夫的离去、事业的坍塌、精神的冲击,使得这个红极一时的秦腔大家被送进了精神病院,谣言四起、风雨飘摇,陈派艺术眼看后继无人……几十年过去了,很多当年的戏迷还心系陈妙华,四处打探着她的下落与境况。昨日,在陕西电视台《秦之声》的排练场里,记者终于见到了这位颇具传奇色彩的秦腔大家。
  当年花团锦簇 而今平淡寂寞身边人提及往事泪纷飞
    据说,当初电视台策划要做一个《咱们的陈妙华》节目时,曾第一个找到西安易俗社社长冀福记,听闻这个消息,冀社长三次失声痛哭。而昨日,当记者再次见到冀福记与陈妙华的密友赵文琴时,他们两人依然忍不住泪雨纷飞。尤其是陪伴陈妙华度过人生繁华与落寞的赵文琴,更是提及往事泣不成声,几度哽咽停止了采访。
  红极一时追求者众多
  曾任易俗社剧场经理的赵文琴回忆说,自己初识陈妙华时她还未成名,而自己当时也只是院部的打字员。“也许是缘分吧,我们两个人当时特别好。妙华那个时候戏特别多,周日的时候一天三场,平时也是一天两场。她红的时候,坐火车售票员都不要票,即使是现在,她只要是在西一路那些饭馆吃饭,老板们也经常是不肯收钱,争着请她吃饭。当年,那些戏迷为了看妙华的戏,晚上披着被子排队买票,她走到哪儿戏迷就跟到哪儿,红极了!”据说,当年追求陈妙华的人很多,记者昨天还听陈妙华的弟子开老师的玩笑说,当年追求过老师的新加坡华人现在还痴情一片,有机会的话,可以请回来让大家见见面。而陈妙华一生中惟一的一次婚姻也是因为对方的崇拜才开始的,两人的婚姻也因为陈妙华被禁演而结束了。
  “文革”中她经历了理想的坍塌
  谈起陈妙华精神崩溃的这个话题,赵文琴落泪了,冀福记落泪了,旁边的记者们也红了眼圈。
  据他们说,第一次察觉出陈妙华的异常,是易俗社赴甘肃演出时,那次剧社已经搭好台子,演员也都化好了妆,而就在上场前,陈妙华不见了。赵文琴清楚地记得那次雇着三轮车前往精神病院看望陈妙华的经历,“当时我是和王玉琴、刘如惠等几个人一起去看陈妙华,那时候也没有出租车,路又远,当我们赶到医院的时候,看到妙华她……她的裤子上、衣服上全是……”赵文琴哭得说不出话来,“我都不敢回忆啊,真的想都不敢再想了……”
  冀福记说,陈妙华的精神痛苦就在于“文革”期间艺术生命被扼杀,在一个艺术家最黄金的阶段,她主演的古典戏剧成了四害之一,而被打倒的“三名”中,她又是名演员。她一生痴迷的秦腔,她从小就视之为生命的艺术,被强硬地从她的生活中剥离出来。“她当时的不幸就来源于此,她患的就是文革后遗症。”
  易俗社从医院接走陈妙华
  冀福记回忆说,1988年,易俗社到礼泉精神病院慰问演出时,陈妙华依然在医院里。他当时和陈妙华交谈时就已经断言,她的精神已经没有问题了。当时他问了陈妙华两个问题,她的回答都是行,一是你再唱一段秦腔行吗?二是让你上台演《虎口缘》行吗?当天晚上,易俗社在礼泉剧院里演出秦腔《虎口缘》,陈妙华作为主演登台亮相。冀福记至今还记得当晚的盛况,剧院里人山人海,戏迷们慕名前来看戏,为自己心仪的名家捧场。“她上台后,连一字一谱都没有错。我们都很震惊,她的戏还是那么好。”之后,易俗社从医院接走了陈妙华,自此她也结束了从西安到宝鸡,从宝鸡到礼泉的求医生活。“我相信她再也不会精神崩溃!”
  “懒”为虚 “勤”为实
  记者小的时候,家人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你懒得都像陈妙华了!”当年风靡西北的陈妙华在老百姓心中就是最大的腕儿,其分量就是现今的天王巨星也不能相比。老百姓都传言,像她这样的名角生活中根本不需要做家务,吃饭有人喂,喝水有人倒,因此“懒”名也由此而来。
  不过昨天赵文琴的辩白却让记者看到了另一个陈妙华,“她真的不是懒!她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演戏上了,她最爱看古典小说,她的剧本从来都被她写得满满的,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表演,角色的内心感受是什么,她对自己一直都是严格要求的。记得有一次我们出去演出,一大早别人还都睡着呢,她一个人就跑到河边吊嗓子去了。”赵文琴说,痴心秦腔的陈妙华对日常生活并不在意,她一辈子不会做饭不会洗衣,现在就是衣服掉了颗纽扣也会打的来找自己。而平时有演出,自己也会帮着陈妙华买演出服、化妆,她演出时就一直站在侧台上观看。谈起陈妙华现在的生活,赵文琴又哽咽了,“她的生活太单调了……”虽然在身边人的关心和帮助下,陈妙华的生活和精神都恢复了正常,但还是有谣言说她身体不好,一些演出都不能参加。
秦腔名家陈妙华 - 高山兰 - 高山兰 聚焦热点 透视军情 解密名人真相
 
  抖落一身寂寞 从容面对人生
  陈妙华超然面对生命悲喜
  其实记者对陈妙华的印象全部来自父辈的议论以及民间的传言。记者甚至一遍遍在心里勾勒过陈妙华现在的模样,如此传奇的人物,她会怎么出场呢?然而当陈妙华推门的一瞬间,记者眼帘里映出的是一个普通妇人的身影,咖啡色的外套,深色裤子,黑色的头发上别着几个小卡子。惟有当她燃起香烟时,那抬起的手指才流露出一个职业演员的习惯来:优雅、美丽。只吸几口,其余的时候就任香烟在手指间闪烁、缭绕。
  收徒严谨再续陈派
  昨日,记者还见到了陈妙华的几个弟子———吕秋娟、张全会、李东峰,他们在提及老师对自己的培养上,个个都感激万分。李东峰说自己当初学习陈派算来也是间接,因为无法得到老师面授,就只能靠学习音像资料来揣摩陈妙华的声腔、唱段。而当自己进入易俗社后,有一天,老师竟然亲自上门,大声说:“叫我看一下团里来的新学生长啥样子。”后来,自己上台唱戏的时候,老师就默不吭声地坐到台下去看,“陈老师从来不在我刚演完戏时指点我的技艺,因为她知道这个时候演员还都很兴奋。她总会等到几天后,我自己也从演出的兴奋中走出来时,再告诉我哪里演得好哪里演得不好。甚至连剧中人物的性格都一一讲来给我听。”
  陈妙华的另一个徒弟吕秋娟也说,陈老师对学生很关心,自己刚开始学唱老师的唱段时,嗓子很吃力,一些音上不去,老师虽然急在心里,但依然很耐心,在休息的时候说:“秋娟你现在摸摸你的脖子两侧,看看你用哪儿出声。”虽然从没有和声乐老师学习过,但陈妙华说自己一直喜欢音乐和歌曲,“我就想秦腔为什么不能学习歌曲的圆、宽、润呢?”而陈妙华的发音学说在学生们看来也是十分科学的。
  现在,还有人募集资金设立了陈妙华基金,希望她能为秦腔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秦腔名家陈妙华 - 高山兰 - 高山兰 聚焦热点 透视军情 解密名人真相
                                                                            2002年演出照
  平淡做人 谦虚求艺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其实在上世纪90年代,陈妙华还出演过新编古典戏《节妇吟》,并且连演20余场,轰动西安。现在陈妙华的演出少了,一些不了解她近况的人,还以为她身体不好,因此也很少邀请她演出了。
  不过,易俗社的戏陈妙华还是经常看的,甚至不让自己的学生知道她就坐在剧院里听戏。陈妙华说自己之所以不抛头露面,是因为自卑感时常困惑着自己,“很长时间以来,我都有自卑感。我觉得我已经退休了,离开舞台也有一段时间了,胳膊、腿都不行了,虽然我心里还有东西,还有内涵,但是很少讲出来”。在与陈妙华的交谈中,记者发现她始终都保持着微笑,经历过大风大雨,重拾平淡的她对现在的生活似乎很满意。记者获悉,对于这位做出过重大贡献的演员,易俗社一直在竭尽全力地帮助、照顾着她。虽无大富大贵,但在一群朋友,一群热爱秦腔的演员中间,陈妙华的幸福很真实。
  晚年生活仍不离弃秦腔
  陈妙华一生的悲喜大抵是和秦腔无法脱离了,当年成名靠秦腔,受打击也是因为秦腔,晚年受到人们无比尊敬还是因为秦腔。记者不久前在采访潘虹时,她不无悲哀地说“舞台残酷、观众无情”,但这一点在陈妙华身上却无法印证。目前希望追随陈派的秦腔演员大有人在,而希望为陈妙华基金贡献力量的人也不少,更多的戏迷也还深深记得她在舞台上塑造的精彩人物。
  当年父亲莫名出走,抛下年幼的陈妙华与母亲相依为命;后来,丈夫带着一个儿子离开陈妙华,但这一切都无法阻止陈妙华与秦腔的不解之缘。据说,陈妙华的儿子现在西安公路系统工作,她的身边又有一大帮好朋友,虽然演出少了,但生活中依然离不开秦腔。在海外也仍有戏迷一直在打听她的消息,希望她能再登台演出。据悉,3月11日,陈妙华会参加《咱们的陈妙华》节目,在节目中,她也会再次唱起那熟悉的唱段:“祖籍陕西韩城县,杏花村里有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