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们写过一篇文章《00后都已经月入过10万了,而95后还在考研》。 很多读者生气了,说我们鼓吹的是一种投机的成功论。 其实我很理解大家的心情。 毕竟从小学到初高中整整12年,我们都是唯学习论。 标准只有一个:谁的成绩好,谁就更优秀。 等我们都习惯了这一点之后,却被送进了大学。 突然有了很多的选择,可以尝试不同领域。 情况不一样了。 当你努力地学好专业知识,拿到奖学金时; 或者是辛辛苦苦毕业了,茫然地准备投简历时; 却发现你身边成绩很普通很平凡甚至天天躺着的同学,可能已经成了企业高管,游刃有余;或者成了CEO,拿了几千万融资…… 于是你开始不平衡:凭什么我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却没有ta混得好?ta不就是运气好吗? 今天,我就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不是的。 为了能让这篇文章实际地为我们的读者提供帮助,我去采访了很多年轻有为的成功者们(基本都是95后同龄人)。 深度了解了他们成功的背后,到底做对了什么,为什么偏偏是他们,而不是你也不是我? 也顺带问了一下他们有没有女朋友,能不能考虑一下96年的做公号的女生。 好了好了开玩笑。 这一篇真的是我采访完以后,为大家总结的纯干货啊纯干货,推荐一定要认真地读完。 成功关键一 先确定自己想做和不想做的事情。 大胆舍弃不想做的东西,然后用十倍的努力去做想做的事情。 这是一个阿里的运营小哥哥跟我说的。 而且,他的大学既不是211也不是985。 是不是惊呆了,BAT的门槛有多高,想必找过工作的同学们都知道。 他当初上大学以后,快速地认识到了自己不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化妆品,每天倒褫一些瓶瓶罐罐(话说我对这个专业倒是挺感兴趣的)。 大二时他了解到了运营这个新兴的行业,觉得很感兴趣。 于是他决定放弃本专业。然后花了一年多的时间,自己看了100多本关于运营的书籍。 是的,100多本。 其实大多数我们觉得不务正业的人会成功,都是因为,他们不是不务正业。 而是他们心中的正业,是他们自己认定的东西。 知道自己不要的,大胆舍弃;知道自己要的,拼命去追。 但是我们大多数人是怎么做的呢。 知道自己不要的,大胆舍弃;知道自己要的,懒得去追。 说的不就是我吗,我去反思去了。 成功关键二 学会承认那些你看不起但是成功的东西,一定有牛逼的地方。 等你把牛逼的地方都学过来,才有资格说看不起它。 有好几个我采访的人,都提到了这点。 其中有一个做直播起家,然后改行开公司的小女生。 她说: “大学生最容易有精英意识,我深有体会。 当年直播这个平台开始出现的时候,身边大多数人都在嘲笑,看不起。 我没有急着跟她们一起嘲笑,而是我花了好几个月去总结了哪些人火了,为什么火了,然后去实践了我的总结。” 还有一个很有名的年轻自媒体公号的创始人,他也说: “之前我身边的人有时候会酸我说,你写的东西谁写不出来?你凭什么做得这么大? 然后我就回答他们,对啊,这就是你应该反思的问题了。你为什么没有做到?我做对了什么是你没做到的? 这些问题你自己不去总结,反倒跑来问我,这就是你总是做不好的原因。” 深有感触。 我认识很多人思维方式都是这样:我看到一个东西,我看不起它,于是我骂它。 然后呢? 没有了。 可是当你出于偏见讨厌一个东西的时候,就已经失去了学习它优点的机会。 所有成功的人,他们在面对这样的情况时,第一反应都不是摇头说“我不喜欢”,而是“我不喜欢但是它成功了,为什么?有什么我能学到吗?” 有一个词语,叫做“空杯心态”。 在面对事物的时候,先要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空着的杯子”,先别急着否定它。研究它,学习它,然后你做出更牛逼的东西,打倒它。 成功关键三 永远比身边的人多想一步。 不要把他们当作讨论的伙伴,要时刻把他们当作自己信息反馈的用户。 这是一种很牛逼也很变态的思维方式了。 我采访的一个公司已经融资几千万的同龄人,他就是这样的。 比如大一滴滴出行开始普及的时候,大家都在感叹优惠券好便宜,打车几乎不用怎么花钱。 但他想的是,滴滴出行的这个推广做得真好,用户习惯培养。 然后他就开始研究滴滴出行的推广方式,决定以后要学起来。 后来也是,每次有新的产品问世,所有人都还在沉醉于跟朋友分享时,他已经开始深度思考了。 什么刷屏的活动一出来,朋友都在说,我们去参加这个吧! 他却在想:卧槽,营销做得好棒!还可以这样玩!那还有什么更好的玩法吗? 他说: “当你看到惊艳的产品时,不要停留在和身边人的讨论里。而把你身边的人的反馈,全部当作你未来的用户来思考。去想原理,去想自己能做什么。” 他给我讲这些时,我笑得很假,假装忘记了自己当时为领到十块的快车券沾沾自喜的样子。 成功关键四 别以为学习能力是我了解了多少东西。 学习能力是我学到了多少东西,并且可以全部跨界运用。 这也是很多人提到的点,我来公司以后也很有体会。 听着很复杂,其实就是类比学习法的能力。物理学大师 Albert Einstein 和创业家 Elon Musk ,都钟爱这个学习技巧。 你要把你学过的东西吃透,全部运用到自己的领域,然后再应运到跨界的领域。 比如来公司以后,我就再也没有躺着看过电视了。 因为我要全程做笔记。 看到好句子,记下来;好共鸣,记下来;有趣的点,记下来。 我们公司有很多的笑点报告,你们优秀的pp就做过不少。因为每次看吐槽大会,我们都会把所有笑点归类,研究出本质和原理,总结出方法。 这些方法拿出去,再不会写段子的人,都能随手来上几个。 我还用数学的方法论做过金句和台词的创作方法,非常实用。 诸如此类的太多了。 所以,我们不是在鼓吹读书学习无用。 相反,我觉得读书学习是一件一辈子都得做的事情。我每周都会读一本新书,不读就会心慌。 但要想清楚,在哪里你学习到的东西最多,最有用。 除此之外,我还让他们每人推荐了一本书。书单就在文章的最后,着急的可以直接往下拉了。 写到这里,也许会有人问,成功非得和金钱等同的吗? 不等同。 但是,那些凭借自己一己之力把事情从0做到1的人,你不能否认他们就是成功的。 因为成功,就是做到了普通人做不到的事情。 前段时间我们老板说了一句话: 成功不是运气,成功是运气和实力的顶峰交界的地方。 所以我们这些不够成功的,不要急着说自己运气不好,先想想实力到了没有。 那些说“成功是偶然不可复制”“普通人应该顺其自然”的言论,我是不同意的。 复制,不是别人做什么,我就跟着做什么。 而是寻找他们成功背后的做对的品质和能力,然后拼命把这些品质和能力变成自己的。 |
|
来自: 昵称46605876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