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火叔 松练是太极拳作为内家拳种,在训练方式和获取功效上区别于外家拳种的主要标志。从健身的角度看,通过松练,可以获得修生养性、强身健体、舒筋活络、益寿延年的功效,这也是习练太极拳的内在要求和主要目的;从技击的角度看,松练是获取太极拳内劲的根本途径。一是通过“松”,可以调取、支配和有效运用蕴藏于体内的丹田之气、太极之气。二是通过“松”,可以将身体(脚)施加于地面所获得的大地反作用力,进行支配、传输和有效运用。 许多太极宗师、太极前辈以及有关的太极论著都不断强调太极拳要松练。杨氏太极拳宗师杨澄甫先生说:“一个松字,最为难能,如果真能松净,余者未事耳!”而他的高徒、太极名家郑曼青先生则谦虚地说,他学太极拳近五十年才悟到“松”的道理。吴氏太极拳大师吴图南先生一再告诫弟子:“要练好太极拳,首先要练好太极拳松功”。 太极拳大师李雅轩在《太极拳随笔》中提出“松是太极拳的宝贝”。如果说,太极拳真有什么秘密的话,那么松练就是太极拳最大的公开的秘密。 所有的太极拳爱好者都知道太极拳要松练,许多人也确实松练了一辈子太极拳,但是真正练成太极拳的人寥落星辰。显然,这个“松”字绝不仅于现代语言字面上的意思,因此也就成为最难于理解、最不好练的、最大的公开的秘密。正如人的体内太极之气并非现代意义上之气,更非人体呼吸之气,“气”也就成为习练太极拳时令人费解的拦路虎。太极拳被披上神秘的面纱与此有很大的关系(关于人体内太极之气将在以后专门论述)。据说在“洋人”看来,打死他也不相信中国关于“丹田”“太极内气”之类的说法,这不足为奇,因为他们缺少五千年连绵不绝的中华文化深厚底蕴,没有产生类似《易经》以及阴阳理论的土壤和条件。近代以来,威震世界的中国武术技击家李小龙自幼习练中国多种传统武术、后又同世界各国拳类大师不断切磋较量、并加以吸收融合改造,并在中国阴阳理论的指导下,完成《中国基本拳法》,创立了截拳道,成为世界武道变革先驱者,成就一代武术宗师。 尽管有着许多类似着“松练”太极拳的太极拳爱好者,他们之所以无法练成真正的太极拳,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过于片面求松,没有真正理解太极之“道”在于阴与阳的对立统一关系;一方面在于没有真正明白太极上的阴与阳所分别对应着的事物。 “一阴一阳为之道”,简言之,太极拳是阴与阳相互作用与反作用的统一体,体现了太极拳运动的根本原因和内在规律。从体用上来说,其一,太极拳的阴阳变化表现为身体上的动静、刚柔、虚实、开合的圆环转换。但不要忘记,阴阳变化之道必然包含着松与紧的辩证关系。不存在单独的松,也不存在单独的紧,“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在太极拳运动时必然是松中有紧,紧中有松,松紧适度,自然平衡。其二,太极拳所讲的松与紧分别对应着身体的某些部件或某些机能,例如,精神上的放松对应着意识上的专注;身体骨骼间架的拉开对应着肌肉的放松;身体关节的松开对应着筋肉、韧带适度拉紧;胸腹的空对应着丹田的实……由此可见,“紧”是太极拳所讲的“松练”的应有之义,体现了太极理论的辩证思维和太极拳理的智慧。 松练太极拳是太极拳习练者获取内劲的根本途径。正确的、符合太极理论的松练太极拳,习练者的身心方面必然会有一系列的变化,同时这些变化又是可以被习练者所感受、所体认。其一,在抬高手臂时,能感受到手臂的重量。这是检验手臂放松的标志;其二,在脚踩地面时,能感受到地面的反弹力,腰隙部位受到轻微的撞击。这是检验胯部、膝盖、脚踝及脚板放松的标志;其三,在重心虚实转换,拳招开合变化时,能感受到手臂既松沉又飘逸,明显感受到空气的阻力。这是由脚到手全身筋脉畅通、能够传输大地反作用力的标志;其四,体态轻灵步伐稳重,身心上有充实的愉悦感,整个身体似乎被弹簧或者橡皮筋联结起来的有机整体,这是体内太极之气被调动起来的标志。其五,自我感觉手臂充实,手掌、手指热、麻、涨,这是能够支配、传输和运用体内太极之气的标志。为便以后理论的阐述和理解,在此,我们可以把正确的松练太极拳所引起的能被习练者所感知和体认的一系列变化或者现象,称之为太极态。 当然,不同的人,在太极拳修炼的不同阶段、不同层级上所获的对太极态的感受和体悟会有所不同,但在最基本的共性方面是没有差异的。总之,正确的、符合太极理论的松练太极拳能够引发、产生一系列太极态现象;反之,有没有产生能够被习练者所感受和体认的太极态,是检验习练太极拳者的松练是否正确的标准。
声明:本人原创文章,只在《今日头条》、360个人图出馆公开发表。欢迎广大同志转载,但须注明出处,谢谢配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