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木雕佛像经久不衰,到底有什么奥秘在其中?

 遍览天下图书 2018-06-22


木雕佛像是佛教艺术中的一个门类,在中国的代代传承中,经久不衰,深受人们的喜爱。


因为木质的原因,早期的木雕佛像很少有保存下来的,现在我们多见的佛像都是清明时期所雕刻的。



“南朝四百八十寺,尽在楼台烟雨中”。这句诗大家并不陌生,这是诗人杜牧描述当年佛教盛行的景象。


因为佛教的发扬,所以造就了木雕佛像的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出现了各种不同风格的佛像造型。



  佛像的发展  


木雕佛像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在1900年,一个英国的考古学家斯坦因在新疆的一座寺庙的废墟中,发现了一尊汉代的木雕佛立像,这是我国目前来说,发现较早的木雕佛像。


木雕佛像在经历了几次变革之后,在造像方面,也经过了引进技术、吸收精华、融合、创新等几个阶段。


在宋朝之后,佛教的造像开始向南方偏移,题材开始呈现世俗化。


在乾隆时期,建了一尊最大的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整体高度达到了27.21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木雕金漆佛像,已经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木雕佛像的划分  


相对于其他的木雕工艺品,木雕佛像的雕刻过程对木雕工艺师的要求更加的严格,要求更高。


根据时代的不同,以及地域文化方面的差异,木雕造像都各有不同。


我们主要将木雕造像划分为五个主要的区域,分别是北方以京工、山西工为代表,南方以江浙工、闽工、川湘赣为代表。



  京工  


顾名思义,京工的木雕佛像,肯定就是典型的宫廷风格。


京工的造像又分为汉传与汉藏两个比较大的体系,汉传风格融入了山西、江浙、福建的一些工艺特点。


汉藏的造像风格比较独特,是在元代以后,由宫廷造像汲取了尼泊尔、西藏、蒙古等区域的造像的优点,将其优美的身段融入其中。


京工的造像在木雕佛像中是比较规整的,造像的整体比例与身躯最为协调。


而且,京工造像的木雕佛像,开脸是比较严肃的,其观赏价值与艺术价值是比较高的。


一般京工造像以樟木与杉木为主,也有像比较名贵的小叶紫檀与檀香木。



  山西工  


山西是木雕造像的发端地,因为山西皇家的寺院比较众多。


山西工的造像,有一种大一统的风格,造像开脸十分的庄重大气,所雕刻的线条都非常的简洁流畅。


在河北、河南以及山东一带的造像风格,与山西工的造像风格也是极其接近的。



  闽工  


福建的造像种类非常多,而且题材比较广泛,其中以观音造像的雕刻最多。


闽工造像的开脸比较端庄,姿态也更加的生动,能够看出来刀工细腻,技艺精湛。


可以说,闽工造像兼备了北方造像的神韵,与南方造像的精致细腻。



  江浙工  


在宋代以后,江浙地区的经济发展的非常迅速,而且人才聚集。


在明清两代,江浙地区的佛像最为兴盛,至今很多寺庙中还是保留了很多的老造像。


江浙工造像的形态多以立像为主,开脸比较恬美静谧,脸庞也是非常的圆润。


很多宫廷的汉传造像师都是来自江浙地区,所以在造像方面,京工的部分汉传造像与江浙工的造像在某些方面是有些相似的。



  川湘赣工  


川湘赣工指的是四川、湖南、江西三个省份的造像。


这三个省份的造像,题材非常的多样丰富,而且产量也是比较高的。


因为受当地百姓的供奉,所以在选材方面,都是比较接近生活的,能够体现出人们的生活水平。



近几年,随着木雕佛像屡创价格的新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了木雕佛像经久不衰的一个最大的吸引点。


现在木雕佛像已经成为了收藏与投资的新热点,因为人们的喜爱,所以木雕佛像,更具保值增值的空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