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4.丧葬中的若干问题

 解决人生问题 2018-06-24

54.丧葬中的若干问题

译解  武老夫子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解决人生问题

【原文】幼名,冠1字,五十以“伯2”、“仲3”,死谥4,周道也。

5也者,实也。掘中霤6而浴,毁灶以缀7足;及葬,毁宗躐8行,出于大门,殷道也。学者行之。

【译文】幼小时称呼其名。二十岁行过冠礼以后,则称呼其字。五十岁以后只称呼其排行,或伯或仲或叔或季。死后称其溢号。这是周朝的道路。

丧带是有实际内容的,那就是表示内心的哀戚。在正寝的中央屋檐下滴水处来浴尸,把灶拆毁,用其砖来拘束死者之脚;到了出葬的时候,毁掉庙墙而逾越行神之位,不经中门就直接把柩车拉出大门。这是殷代的道路。跟着孔子学习的人,往往效法殷制。

【说明】本节描述的是丧葬中的若干问题,我们现代人已经废除了这些习俗,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只有一个名字。死亡后也只有一个办法,火葬场火化。

——————————————————

【注释】1.冠:(guàn惯)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一般在二十岁。《论语·先进》:“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孟子·滕文公下》:“丈夫之冠也,父命之。”《礼记·曲礼上》:“男子二十冠而字。”这里用指为成年男子之意。

2.伯:(bǎi百)《诗·邶风 ·泉水》:“问我诸姑,遂及伯姊。”《诗·周颂·载芟》:“侯主侯伯,侯亚侯旅。”《仪礼·士冠礼》:“曰伯某甫仲叔季,唯其所当。”《礼记·曲礼下》:“五官之长曰伯。”《说文》:“伯,长也。”这里用为排行第一的老大之意。

3.仲:(zhòng众)《诗·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里。”《诗·小雅·十日之交》:“家伯维宰,仲允膳夫。”《诗·大雅·大明》:“挚仲氏任,自彼殷商,来嫁于周。”《荀子·仲尼》:“安忘其怒,出忘其仇,遂立以为仲父。”《仪礼·士冠礼》:“伯其甫、仲、叔、季惟其所当。”《说文》:“仲,中也。”《释名》:“仲,中也,言位在中也。”这里用为排行第二之意。相当于称为二哥。

4.谥:(shì世)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左传·隐公八年》:“无骇卒。羽父请谥与族。”《礼记·表记》:“先王谥以尊名。”《白虎通》:“谥者,别尊卑,彰有德也。”

5.绖:(dié谍)旧时用麻做的丧带,系在腰或头上。古代用麻做的丧带,在头上为首绖,在腰为腰绖。也专指腰带。《周礼·司服》:“弁绖服。”《管子·小问》:“夫渊然清静者,缞絰之色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子墨衰绖。”《墨子·节葬下》:“曰哭泣不秩声翁,缞绖垂涕。”《荀子·礼论》:“卑絻、黼黻、文织,资粗、衰绖、菲繐、菅屦,是吉凶忧愉之情发于衣服者也。”《说文》:“绖,丧乎带也。”这里用为古代丧服上的麻带子之意。

6.霤:(liu六)古通“溜”。《左传·定公九年》:“求自门出,死于霤下。”《楚辞·大招》:“南房小坛,观绝霤只。”《韩非子·外储说右上》:“群臣大夫诸公子入朝,马蹄践霤者,廷理斩其辀,戮其御。”《仪礼·燕礼》:“设洗篚于祚阶东南,当东霤。”《说文》:“霤,屋下流也。”潘岳《悼亡诗》:“晨霤承檐滴。”这里用为屋檐下滴水处之意。

7.缀:(zhuì坠)《诗·商颂·长发》:“受大球小球,为下国缀旒。”《管子·小匡》:“式券以相应,比缀以书。”《荀子·乐论》:“行其缀兆,要其节奏。”《楚辞·九叹》:“缀鬼谷于北辰。”《广雅》:“缀,连也。”这里用为连接之意。

8.躐:(liè劣)《楚辞·九歌·国殇》:“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礼记·学记》:“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这里用为逾越之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