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瓷鉴定的主要依据,如何走出鉴定误区?

 GY10GY 2018-06-24

收藏鉴定有道和术的区别,教你这样那样的瓷器鉴定方法都是术,术是方法不是根本,单求方法,不知根本,收藏鉴定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还会南辕北辙。现代仿品,从制造之初,就只能从外在造型纹饰和釉面老化上面做文章,这些都是表面现象,你能看到,他们就能做到。既然收藏古瓷,从这些鉴定方法上来求真,结果未必能如您所料。抛开这些方法,我们需要从更高的维度来看古瓷鉴定。

众所周知,瓷器收藏是中国收藏界最受关注的门类之一。近年来,随着关注、收藏瓷器的群体越来越多,市场中藏品的流通量没有减少反而“水涨船高”,市场中必然也存在着一定数量的赝品。那么如何鉴别瓷器的真伪?

一、从釉面老化程度来辨别真伪

1.先看釉面光泽:光芒内敛,有如薄雾覆盖其上,这是非常老化的釉面才具有的“如雾状膜皮”,若是一般状态的老化釉面,只是光芒柔和、不刺眼。

古瓷鉴定的主要依据,如何走出鉴定误区?

2.釉面老化形成塑膜状局部斑块和结晶:首先要绝对确认这种斑块和结晶是天然的、是人力不可制造的,那么,才能肯定它绝对是真古瓷。这件瓷器的“塑膜状老化斑”和“结晶斑”,是现代最高科技手段也仿造不出来的。一般古瓷要达到这件瓷器的老化程度,是不可能的。因此,凡是生长有类似的“天然如雾如膜状”的瓷器,绝对是真古瓷。

古瓷鉴定的主要依据,如何走出鉴定误区?

3、窑址的地层资料.在窑址调查和发掘时, 往往可以在没有凌乱的窑业遗物堆积中或某 —地层中发现有真实纪年的瓷片、窑具或已经明确了纪年的产品残片,这时我们就要认真地 清理,全面地采集标本,做好记录和资料整理 工作,所获得的新资料,就可以帮助我们认识 —个时代的产品面貌。1982年景德镇红光瓷 厂房挖地基时,在明代青花窑业堆积中出 土了一件“弘治十四年制用”底款的青花碗残 片,与此碗共存的青花瓷残片,产品形制、青花 料色与画风等又与此碗一致,趟它们是同一 时代的产品。这就使我们获得了更多的明确了 烧造年代的青花瓷,并可帮助我们认识弘治民 间青花瓷的基本特征。

古瓷鉴定的主要依据,如何走出鉴定误区?

4、看官窑与民窑之间的相互影响。景德镇 自明洪武设立御窑厂以来,官窑产品往往影响 着民奋产品,但民窑中受官窑新产品影响出现的新造型、新画面,一般要约晚于官窑的生产时间。如 宣德、成化官窑的青花常画香草龙纹,宣德以来的官窑产品普遍书本朝帝 王年号款,断代比民窑瓷容易,因此有年款的官窑瓷也 可帮助认识类似纹样的民窑瓷的樹烧造年代。

5、考虑同时代姐妹艺术对瓷器的影响。在日用工 艺品的设计与生产中,低廉材料制造的工艺品,往往模 仿贵重材料制造的工艺品的造型与纹样,以显示其产 品的高贵。如宋、元的影青刻、印花瓷,有的造型、纹样 就受到当时金银器的影响;清康熙的瓷胎画法琪,就是 仿当时铜胎画兹璃而产生的。所以我们在学习古瓷鉴 定时学习工艺美术史,了解我国各个时代工艺美术品的风格特点,注意姐妹艺术之间的互相影响是 很有必要的。

古瓷鉴定的主要依据,如何走出鉴定误区?

由于我国名窑林立,各时期瓷器的花色品 种繁多,艺术风格离奇变幻,明、清以来仿古风 盛行,传世品中真伪杂糅,所以对古瓷作出较 准确的鉴定要下很大的工夫。在实践中,除多 接触实物、多调査古窑址、全面掌握各个时代 产品的烧制工艺外,还要学好陶瓷史、中国美 术史,多查看有关文献资料,掌握的材料愈丰 富,鉴定时产生的联纖愈丰富,相比较的因 素也越多,才有可能达到鉴定无误的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