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对盐的利用最早起源于海盐,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流传最广的传说则是被后世称为“一代盐宗”的夙沙氏煮海为盐的故事――
相传,在5000多年前的炎黄时代,山东半岛南岸胶州湾有一个原始的部落,住着一个叫夙沙氏的人。有一天,夙沙氏在海边煮鱼吃,他和往常一样将海里打来的半罐水放在火上煮。那天他实在是太累了,就在煮鱼的间隙休息了一下,不料睡过了头,等他醒来罐里的水已经熬干了,罐底留下了一层白白的细末。他用手指蘸点放到嘴里尝尝,又咸又鲜,味道好极了。那白白的细末便是从海水中熬出来的盐。 后来,炎帝带着夙沙氏去拜见黄帝,并献出海盐用于调味,结果,比黄帝拥有的盐池自然生成的苦盐所调出的食物味道鲜美得多。 沙氏煮盐经过及身为炎帝之臣等多重义,就造出了“盐”字。古盐字由“臣”“人”“卤”“皿”四部分组成。 自此以后,智慧的祖先开始了制盐的探索旅程。 阶段一、神农时 海水煮盐。这便是由夙沙氏首创,最初生产海盐的方式。它流行于神农氏时代。 阶段二、宋元时代 淋卤煎盐。汉代,海盐生产由煮改为煎。在海滨开辟滩场,引海水浇洒,经日晒,使大量盐分附着在灰泥、沙上,然后收集挑入坑中,用海水冲淋,盐水流入卤缸,然后用盘煎。 阶段三、汉代 淋卤晒盐。宋元时期,福建实行此法,将淋出的浓卤放入浅池中,日晒结晶成盐,大大地节省了柴薪。
阶段四、元世祖时代 海水晒盐。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1292),长芦盐区(包括今河北、天津产盐区)一些盐户根据福建经验,结合本地区蒸发量大、降雨量少的气候条件,开始直接用海水晒卤、晒盐。逐步发展为在海滩上修建盐田,多级蒸发分步制卤,形成浓卤后放入结晶池晒盐。 时间闪回到今天,现代海盐生产承袭古法并将其发扬光大,再结合先进的工业技术,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盐品社 各类盐品 一网打进 让您与盐零距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