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梦春秋070|权臣崔杼连杀三位太史,为何不敢杀晏婴?

 金色年华554 2018-06-24

晏婴具体生于哪一年,已难以确定,但可以大致推测出来。公元前550年,齐国乘栾盈之乱伐晋时,晏婴之子晏氂已经随军出征且战死。即便晏氂只有十五六岁,那时晏婴至少也有三十五六岁了,因为按照周礼,男子要行了加冠礼后才可生子,而加冠礼须在二十岁时。

以此推测,晏婴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85年前后,也就是齐顷公姜无野在位的最后几年。

在晏婴三十岁左右的时候,公元前556年,他的父亲晏弱去世了。晏弱是一个有令名的人,公元前592年,他与高固、蔡朝、南郭偃去参加晋国召集的断道之盟,在高固中途逃归的情况下,晏弱等三人为不绝晋好,冒险前往,遭晋国扣押,后来在苗贲皇的斡旋之下,得以回国。

晏婴作为嫡长子,继承父位,成为齐国上大夫,正式踏上了历史舞台。

他赶上了一个很坏的时代,齐国内乱频繁,世卿大族明争暗斗,国君也是昏庸不堪。多年之后,晏婴把他所处的这个时代,称为“末世”。

大梦春秋070|权臣崔杼连杀三位太史,为何不敢杀晏婴?

晏婴像(来自网络)

公元前554年,齐灵公姜环因废嫡(即太子姜光)立庶(即公子姜牙),去世后引发大乱,大夫崔杼与太子姜光联手除掉姜牙,杀高厚,又把据高唐以叛的大夫夙沙卫剁成了肉酱。

崔杼祖先出自姜姓,食采于崔(在今山东省济阳县东),故以崔为氏。崔杼少年得宠,在齐惠公姜元的时代已经颇有权势。

姜光就是齐庄公,在位仅只六年,时间很短,但用来做几件蠢事已经足够。

姜光所作的第一件蠢事,是借晋人栾盈之乱入侵晋国。在晋国终究是北方强国的情况下,姜光这么做,显然是自讨苦吃。晏婴从一开始就反对姜光打晋国的主意,所以,在公元前551年栾盈亡奔齐国时,晏婴力劝姜光不要接纳栾盈,因为晋国已经在商任之会上放出话来,任何国家不得接纳栾盈,否则必受惩罚,但是姜光不听。另一位大夫田须无也直言进谏,姜光同样置之不理。

这位田须无,后世称之为田文子,他的曾祖父田完,本名妫完,是陈厉公妫跃之子。公元前672年,妫完为避陈国内乱,逃亡到了齐国,齐桓公姜小白厚遇之,欲使之为卿,妫完推辞不受,最后被封为工正,掌管百工。妫完后来改氏为田,称田完。至田须无时,这逃亡至齐的家族已在齐国传承数代,不仅站稳了脚跟,而且枝叶愈发繁茂,渐成齐国大族。

田完的入齐,为齐国的历史埋下了一个巨大的伏笔,在田须无之时渐渐露出端倪。

齐庄公姜光不听晏婴和田须无的进谏,不仅接纳栾盈,还秘密送栾盈返晋,并乘栾盈叛乱之时悍然伐晋,又筑京观激怒晋人,终于招致晋国的报复。公元前548年,晋率诸侯联军大举伐齐,逼使齐国求和。而那时,姜光刚刚死去月余。

姜光之死,丝毫不值得惋惜,因为他做了另一件蠢事——与崔杼的老婆东郭姜通奸,三天两头到崔杼家去。

在崔杼家中与崔杼之妻淫乱也就罢了,姜光还拿了崔杼的帽子赐人。侍者说,这样太过分了。姜光振振有辞:崔杼的帽子跟别人的帽子有什么区别?

当这一切终被帽子的主人发觉,姜光活在世上的时光也就所剩无几了。

被戴了绿帽子的崔杼,强忍内心的恼怒和羞耻,等候着报复的时机。

那时,被姜光激怒的晋国正在紧锣密鼓地谋划着伐齐复仇,崔杼明白,自己若杀了姜光,晋国不仅不会怪罪自己弑君,还会对自己另眼相待。

大梦春秋070|权臣崔杼连杀三位太史,为何不敢杀晏婴?

临淄,齐国故城遗址

公元前548年五月,莒国之君来朝,姜光设享礼招待。崔杼说自己病了,没去。其实他在装病,目的就是引诱姜光来看望自己,借机杀之。姜光不知是计,于五月十六日前往崔杼家中探望,想乘机和崔杼的老婆欢乐一番。只是,此时此刻,那女人的妩媚和亲密已全然不见,她成了崔杼用来弑君的一枚棋子。

姜光到了崔氏宅中,不及去看崔杼,就迫不及待去找崔杼的老婆。姜光见那女人进了内室,以为她不知自己在外面,便在室外拍着廊柱唱歌——这很可能是他以往和那女人寻欢时的暗号。

那女人没有听见姜光的歌声。就在姜光抚柱而歌时,她早已和崔杼一起从侧门出了宅第。

崔杼避开即将到来的杀戮,把那个唱歌的人,交给了侍人贾举。

贾举是姜光的近侍之臣,曾经遭到姜光鞭打,怀恨在心,故而与崔杼联起手来对付姜光。

让姜光前来探望崔杼,或许就是贾举的建议。

当姜光终于察觉到危险降临时,已经太晚。他的随从和护卫被贾举关在大门之外,大门之内,崔杼的甲兵一拥而上,向他发起了攻击。狼狈不堪的姜光四处奔逃,犹如困兽,最终他被围困在了崔杼宅中的高台之上,举目眺望,不远处就是他作威作福的宫殿。但他出不去了,高台下的贾举和崔氏兵众们,必欲置其于死地。姜光不甘心,请求免于一死,台下人不答应;请求结盟,许以各种条件,还是不答应;请求到太庙里自杀,依然不得允许。

这些缓兵之计通通失效,绝望的姜光打算跳墙逃走。但是一支箭射中了他的大腿,他跌落下来,众人涌上前去,杀了他。他的随从,八位勇力之臣,贾举(此贾举非彼贾举)、州绰、邴师、公孙敖、封具、铎父、襄伊、偻堙(音因),无一幸免。

一股浓重的血腥气,笼罩着崔杼之宅。

晏婴闻难而来,立于崔氏之门外。

随从问道:死吗?

晏婴答曰:国君又不是我一个人的国君,我为何要为他死?

随从又问:逃吗?

晏婴又答:国君之死并非我的罪过,我为何要逃?

随从再问:那,回去?

晏婴一声叹息:国君已死,还能回到哪儿去?崔杼立了他,又杀了他,我不能为他死,也不能为他逃亡,但是又能到哪儿去呢?

一种清晰的无力感流遍全身。

大梦春秋070|权臣崔杼连杀三位太史,为何不敢杀晏婴?

临淄,齐国故城排水口遗址

良久,崔杼大门洞开,晏婴入内,头枕姜光大腿,悲戚嚎哭。他是为死去的姜光哭,为动荡不堪的齐国哭,也是为自己内心的凄凉而哭。哭完了,晏婴爬起来,向上跳跃三下(古时丧礼,向死者跳脚号哭,以示哀痛),然后头也不回地走了出去。

有人说:杀了他吧!

崔杼望着晏婴的背影,幽幽说道:他是百姓敬重仰望之人,放过他,民心会向着我。

民心会不会向着崔杼,不好说,但姜光所行非义,不似人君,死不足惜,百姓们对崔杼的弑君之举即便有非议,倒也不至于必欲杀之而后快。但崔杼随后所作的一件事,却让他不仅失了民心,还在煌煌史册中留下千古骂名。

齐国太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杼把他杀了。

太史的弟弟接着写,一字不差,崔杼又杀之。

另一个弟弟还是照样秉笔直书,崔杼又把他杀了。

等到太史的第三个弟弟把同样一句话刻写到竹简上时,崔杼不敢再杀了。再杀则天怒人怨,而史官们依然会源源不断涌来,崔杼杀都杀不完。事实上,其他史官已经做好了准备,南史氏的史官听闻太史尽死,立即抱了竹简前往临淄,竹简上已然刻好那句话:崔杼弑其君。行至半途,听说崔杼弑君之事已经得到如实记载,方才返回。

那一句话,把崔杼钉在了耻辱柱上。

(《大梦春秋》070,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