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的一个下午,前南京万达茂项目的总经理徐毓站在20多层的高楼上,望着楼下的车水马龙。
44岁的她刚刚得知自己可能将被集团公司撤除总经理的职务,内心无比的愤怒和不甘。
她回忆起自己多年来为公司兢兢业业,加班到凌晨一两点是家常便饭,连过年都在公司过,如今却换来公司这样的对待。
突然,她想起了家里可爱的孩子,体贴的丈夫。她在一家三口的群里发了一条微信,内容只有三个字:对不起。
很快,一个无关理性的念头突然就涌上她的心头。
几分钟后,她从楼上一跃而下。再也没有醒过来。
前两天,这则新闻刷爆了朋友圈。万达、女高管、跳楼自杀,这几个敏感的词汇不断刺激人们的神经。
我很难想象她在离开前,内心里都经历了怎样的矛盾和挣扎。
但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如果压力和情绪无法得到合理的疏解,究竟会把人逼到何种境地。也许是绝境,也许是深渊。
如果那些压力、愤怒、委屈等负面的情绪得到了释放,也许悲剧就可以避免。
那这样一则悲剧的新闻,给我们普通人带来哪些启示呢?
一个聪明的人,不会让负面情绪把自己困住,不会让自己沉浸在压力的漩涡里无法自拔。这时,心理学的存在就显得尤其必要。
而真正聪明的人,在人生的一些重要时刻,会用心理学给自己指导,也与自己和解。
著名心理学家欧文·亚隆在自己的《当尼采哭泣》一书中提到:“所谓心理学,就是用艰深晦涩的说法,来解释生活中简单的道理。”
真正的心理学是要告诉我们:
心理学从来不会告诉你这个是对的,那个是错的,它只会引导你去了解你自己,接受自你自己,以及你怎样发展出自己的潜能和特质。
心理学尊重每个生命的差异,更鼓励每个人去发掘出自己的潜能和特质。
其实心理学,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复杂。
01
心理学帮助我们理智应对压力和焦虑
与自己和解
这个时代,压力无孔不入。
父母、孩子、车子、房子,工作上的失利,感情上的不和,方方面面的不如意都会让我们焦虑不堪。
去年三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外公布数据称,全球目前有超3亿人患有抑郁症,占全球总人口的5%。
自2005年至2017年,抑郁症患者人数增加了至少18%,而大城市的抑郁症、焦虑症患者人数也在不断攀升。而因抑郁症自杀的人群也在显著上升。
而心理学的存在,则让我们能理智应对压力和抑郁情绪,并找到合适的方式去应对它们。
前段时间,电影《芳华》火了,顺带也让我们认识了一位明星——黄轩。
他一路走来,运气极差。说他是娱乐圈“点子最背”的人丝毫也不过分。
第一次的打击来自他19岁那一年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大一的时候,他被张艺谋找到,有机会出演一个皇子。
从海选加试戏、试妆,折腾了有大半年,副导演拍着他的肩膀说:“基本上就定你了!”
可是最后,临时改了剧本,皇子换成了火遍两岸三地的周杰伦。黄轩初出茅庐,本以为可以拍到名导的大戏,好好威风一番,谁知道一盆冷水浇下来,告诉他什么叫现实残忍。
后面的打击接二连三。从电影《春风沉醉的夜晚》中的戏份被剪,到《海洋天堂》中的临时换角,再到《日照重庆》被生生替掉,黄轩经历了娱乐圈中最惨痛、最无奈的几年。
我想,许多人遇到这样的压力和打击应该早就站不起来了吧。可黄轩没有。
有位心理学家说过:当你挫败无助之时,可以在意念里想象具体的场景,细节越真实越好。只要坚持这样想象,总有一天,宇宙会接到你下的订单,一偿你的夙愿。
后来,在某个采访中,黄轩说起自己在最绝望的时候,内心里却一直有一个隐约的信念,他在意念里能清晰地看到自己站在镜头前,头上有人打着光的样子。他还告诉嘉宾自己没日没夜的从心理学的书籍中来自我排解。
终于,黄轩在一个个隐忍的深夜中得到了命运的救赎。
从《推拿》中的盲人推拿师,《黄金时代》中的民国作家骆宾基,再到我们看到的《芳华》中的好人刘峰,黄轩用自己的实力和坚持告诉我们:面对挫折和压力,我们是可以战胜的,但是它需要我们永不放弃。
02
心理学能让你接受每一种可能性,
给事业助力
萧伯纳说“包容性是最强者的本能。”
我们身边有太多的人因为缺少包容性,而限制了自身的发展。
很多时候,我们的观点产生于过于狭窄的视野,认知能力的不足也使得我们会对某些事物抱有误解。
前段时间回老家参加一个同学的婚礼。席间与老朋友闲聊,一位不太熟的朋友问我,“你在做什么啊?”
“我啊,做新媒体的。”
“互联网啊,那玩意儿都是骗人的吧。”
我苦笑着,不置可否。
周国平在他的《周国平论人生》一书中说:“真正的聪明人必是包容的,因为他内心足够富裕。而嫉妒则是弱者的品质。”
真正聪明的人,他们在与别人交流时,更能接受每一种可能性。他们也能从不同的人对于观点的不同理解而获得新的角度和观察。
已故的著名影星奥黛丽·赫本就曾在1928年在布林莫尔学院(Bryn Mawr)获得了心理学学位,她说:“心理学告诉我,人之所以为人,是必定充满精力、自我悔改、自我反省、自我成长的。”
“心理学也帮助我,更好的去理解每一个角色,走进每个角色的内心,塑造出人们都喜欢并认可的人物。”赫本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这么说。
而著名社交软件Facebook的诞生也是源于心理学的动机。
创始人扎克伯格的初衷是要建一个哈佛大学生的交流平台,它的心理动力学背景就是要会员将自己的姓名、照片、兴趣爱好等信息发布在平台上,这样大家就可以搜寻新朋友、和朋友聊天并掌握他的最新动态。
行为的背后必定有一个原因,也可以说是行动的理由。扎克伯格的这个突发奇想的背后就是他看到了网络社交的可能性:人的需求中的社交动机。
而他就为这个社交动机建立了一个平台,来满足人们的交流需要,这个心理学背景也可以说是facebook能够诞生的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原因。
聪明的人往往能看到事物的各种可能性,也可以接受他人不同的观点,哪怕是一些之前无法理解的概念。
如果你希望自己更加聪明,就试试心理学吧。你会把遇到的问题都总结归纳起来,再让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时间久了就养成了多向思维的习惯。
03
心理学能让你避免认知偏误,
以便更好的决策
现在是一个信息泛滥的时代,这导致我们经常面临一个问题:如何在信息海洋中有效筛选有价值的信息,以及避免错误的信息左右我们的大脑。
与很多人的直觉相反,我们的思维有着各种各样的缺陷和陷阱,我们解决日常问题的思维方式也并不总是最优的,我们习以为常的行为也未必就是合乎效益最大化原则的。
我们的认知偏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思考。比如,如果你憎恶一个人,你往往就会反对他的所有立场,反之亦成立。
人类大脑经过长时间的进化,先天就具备一些特定的“思维定势”,以使得人类能够在面对进化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适应性问题时能够不假思索的做出迅速的反应。
然而,在现代社会,很多这类思维定势已经不适应了。
举个最近的例子:世界杯战火正燃,很多人热衷于买足球彩票。而我们常规的认知就是会去投一些平时战绩较好的球队。
但是本届世界杯就告诉我们:千万不能相信自己过往的认知。
传统的强队如巴西、德国都没能赢球,也导致天台上站了太多太多人。
而当你学了心理学,你会告诉自己:我们不可避免的受着各种各样的偏见的影响,这些偏见有些是有一定适应价值的“思维定势”,而有些则是大脑的认知机制的“缺陷”。
学会思考,可以帮助学会理智的看待足彩、看待爆冷这些事情,帮助我们更好的决策。
追随过著名心理学家冯特的北大第一任校长蔡元培说果:“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而学会批判性思维则是一个人健全人格的基础。”
写在最后:
提到心理学,很多人脑海中的第一印象就是“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弗洛伊德”、“抑郁症”、“读心术”这些字眼,总觉得学心理学的人都是些心理阴暗或有问题的家伙,这是对现代心理学典型的误解。
实际上心理学早就从弗洛伊德那一套走出来,而是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研究方法,去研究人脑思维的特点以及和现实生活的关系。
已故的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曾经说过:“心理学就是对于人体的有效模型,而自由意志可被镶嵌其中,从此诗意栖居时间,情感抚慰人心,艺术之花绽放。”
聪明如霍金这样的人都在向我们描述心理学的妙处,我们是不是也该考虑,了解一下呢?
希望我们都能懂点儿心理学,做个聪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