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分钟学一个诗技】之:五觉归一

 十耘说诗 2023-05-11 发布于北京

声明:

不是“烂大街”的诗歌评论,是诗歌实战。一分钟,一首诗,一个技巧。足矣。没时间看例诗的朋友,直接跳到染色处,再读技法部分即可。

夏至

诗/外圆内方58

一场雨明亮另一场雨

越来越张扬的鹿角站上山巅

裙子上缀满了碎花

她和它们洋溢在绿荫里

阳光正在打磨麦香

麦香正在堆积金子

一只蝴蝶追着另一只蝴蝶

高过老杨树

蝉鸣变成少年

技法:

【五觉归一】何为五觉?视,听,味,嗅,触。何为归一?皆归于有五觉之个体。五觉归一,就是把通过五觉感受到的事物,转变成能够拥有五觉的人或动物等。这话有点儿绕,咱们看例诗。

蝉变成少年——没多大意思

蝉鸣变成少年——非常好

蝉鸣(听觉所闻)变成少年(少年是拥有视、听、味、嗅、触“五觉”的个体)

造句:

1.视觉

蓝天长成孩子

(视觉归于孩子)

2.听觉

蛙声摇身一变,成了梦里的邮差

(听觉归于邮差)

3.味觉

酸梅刚一入嘴,就蹦成了媳妇

(味觉归于媳妇)

4.嗅觉

山间处处是修行的植物,松香修成棋叟,花香修作少女

(嗅觉归于棋叟、少女)

5.触觉

寒风,变成一列列哨兵

(触觉归于哨兵)

引申:五觉也可以归于动物或其他

霜寒,变成一只猫头鹰

鱼腥一到深夜,就化成吸血的妖怪

再引申:五觉以外还有别的感觉

口渴,变成沙漠里的马队

心烦,变成日夜磨刀的人

重点:

基本公式:某种感官捕捉到的事物A→人物或动物B

运用“五觉归一”法,有三个注意事项

1.A的感觉属性要明确。五觉感觉到的事物A一定要明确,如寒风必须得有一个“寒”字,你光说风,谁知道你要反映哪一种感觉?失败的例子:

大火,变成下山的壮士

大火既可以观其熊熊,又可听其猎猎,还可触其灼灼,究竟要说哪一种?哪种都没说,诗句就沦为了普通的比喻或是其他。

2.如果是视觉更要明确。最难的是视觉,不点出颜色,基本上不能判定诗人所反映的就是视觉,所以尤其要注意。如造句里的蓝天,如果只说天就会比较含糊。

3.B的感觉属性要中立。“五觉”最终归于的对象B一般要中立客观,没有感觉倾向,即,不能判断出B是视、听、味、嗅、触中哪一觉感受到的。否则,很可能变成普遍使用的通感,修辞手法就会大众化。

蝉鸣变成少年(五觉归一)

蝉鸣变成蓝衣裳的少年(通感)

感悟:

战国时的列御寇,可以御风而行,遨游天宇,真可谓无拘无束潇洒也哉!但如果没了风,列子又凭何飞举呢?学习诗技的目的是什么?就如同列子的风一样,前提是要有技术,但又不能为其所束。是列子御风,而不是风御列子;是诗人运用诗技松绑诗歌,而不是诗技绑架诗人。留心的朋友或许注意了,我在讲解中已经三次选了诗人外圆内方58(本名陈守丰)的诗作为例诗(目前是最多的),原因就在于,他从不刻意使用技术,却总能从他的诗中提炼出新鲜的技术。这才是一种境界。

诗人简介:

十耘。一片写诗的树叶,一条有故事的虫子(当然,这虫子不吃树叶)。荣获全国徐志摩微诗歌大赛一等奖,凤城诗赛一等奖,首届国际微诗大赛大西洋赛季优胜奖,“坤明杯”微诗大赛最佳评委奖,全国精短文学大赛“十佳诗人”,新浪微故事大赛金奖,首届科幻微小说大赛二等奖,善文化微散文大赛二等奖等奖项。诗作入选《2015中国诗歌年选》、诗集《一首诗·一座城》等,作品在《星星诗刊》、《小诗界》、《中国诗歌网》等多家报刊杂志、网媒发表。

想说的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