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写作文面临的一大问题是,无话有话都是寥寥数字成文,豆腐块般干巴小块,看着无彩,嚼着无味。怎么办呢?大堆的作文技巧方法给孩子讲,作用也微乎其微。 今天,陶子把自己教学中采取的三大方法分享给大家,希望能给孩子一些启迪。 写事文章,主要就是六大因素。 六要素中,起因-经过-结果,是事情(活动)的主体,是需要详细具体展开的。很多孩子写作文写不长,归根结底还是事情不具体,三下五除二就把事情简单的呈现出来。 我曾经就跟班级学生说,写作文其实就是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想想自己是一个导演,让一件事情变成一部电影一样,从头到尾生动地演出来,每个演员做什么、想什么、说什么都要表演;事情先怎么发生的,接着发生了什么,最后怎么回事了……都要一一跟观众展示。 那如何做这个“导演”呢? 所有的精彩故事,都离不开天气。任何一个导演,都会想到利用天气来熏染气氛,突出某个中心或主题。 快乐的活动日,总会有“万里无云”的晴朗天气映照 悲伤的气氛,总有“天公不作美”来烘托主人翁的心情 恐怖的环境中,偶尔也会利用“电闪雷鸣”制造恐怖 …… 小学生作文也可以借用天气来体现主人翁的心情或是增强气氛。 A.今天,我和小伙伴们在院子里乘凉。我们在玩“大家都是木头人”的游戏。 B.夏日的黄昏,微风习习,月亮透过斑驳的树隙丝丝缕缕地洒下来,在地面上铺了一层碎银。我和小伙伴们相聚在院子里乘凉呢。在蟋蟀的咏叹调中,我们玩起了“大家都是木头人”的游戏。 B段通过对月光、蟋蟀鸣叫声的描写,感受到了晴热的天气,为我们的童年游戏增加了不少欢乐的元素。 有时候,天气描写也能凸显人物的品质。 天气恶劣情况下,好人的帮助尤显真诚高尚;天气糟糕的情况下,坚守岗位,更显劳动人民的不平凡。 很多学生在写作文时,只顾着写出事情的梗概,不注重环境描写。如果把写作看成是拍电影,环境就是必要的背景布置。“导演”是不能忽视的。 环境描写的作用,和天气描写,是很类似的: 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 烘托人物性格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当然,对于小学生作文来说,环境描写主要是为了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 今天,我被妈妈拉着去社区医院打预防针。还没进医院,我就开始紧张害怕了。打预防针的人很多,经过漫长等待,终于轮到我了。 小作者这样写,有人物心情,有事情发展,但是内容不具体,读来干巴无味。如果借用环境描写来突出“我”的害怕紧张呢? 今天,我被妈妈拉着去社区医院打预防针了。 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医院,还没进打针的门厅,就听到了阵阵喊叫声,我有些犹豫了,不等回头,已被妈妈拽着激情怒了。 一进打针的大厅,就看到一张长桌子,上面放满了针筒,那亮闪闪的针筒显得好刺眼。长桌的一边排着长长的队伍,都是和我差不多大的小学生有的吵闹着要回家,有的捂着眼睛不敢看打针的人,有的绕着妈妈转,显得非常不安。而长桌的另一边,则是身穿白大褂、头顶白帽子的护士,她们熟练的配药、扎针。 这段文字中,通过对打针大厅的环境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小作者内心对打预防针的排斥与恐惧。 电影的精彩,很大原因之一是注重细节,人物表现。那么作为文章的写作者,也要学着像导演一样将情节细化。当然,对于写事的“情节”,主要是六要素中的“经过”。 可能和孩子思维方式不成熟有关,有的孩子写的作文就是会跳跃,还没写好这一步,就跳出下一步,甚至是“下下步”,匆匆完结,这种情况,如何能把文章写具体?连完整也不能。 所以,动笔前,一定要在脑子里演绎一遍整个过程,想象主人翁在舞台上表演,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小学语文中,会有把动作写完整、写具体的练习,旨在帮助学生把细节写具体、写生动。 将细节刻画具体的话,“写”毛笔字会分解成几个动作: 有了这些细致的步骤,段落还会干巴短小吗? 对于演员来说,他的动作、语言、神态等这些外化的表现,都会让观众捕捉到。那么作文中的人物表现也要让读者捕捉到,尤其是和人物特点(中心)息息相关的表现形式,都要细细刻画好。 A、我坐在椅子上,想了又想,心里很紧张, 犹豫了很久,终于走上了讲台…… B、我坐在椅子上,双脚发抖,手也冰凉冰凉的,这使我感到很不舒服,不停地在椅子上挪动……又有两位同学上去改答案了,教室里出奇地安静。到底上不上去呢?我心里像揣了只小兔,怦怦地跳着。我又把脚伸直了压了压,几次想冲上去,可我能对班里权威人物的答案提出异议吗?我再一次在草稿纸上认真地计算了一遍,似乎真的找不出什么错误了。于是,心一横,“呼”地站起来,跺跺脚,对着手哈了几口气,迈离了座位…… 第二段文字,就通过“我”的动作、神态、心理描写来体现“我”紧张的内心世界。不仅使文章“字数”多了,更能使文章中心突出。 总之,要引导孩子把自己变成“导演”,去想好事情发展的顺序,想好人物的表现。最后,陶子把今天讲的串成儿歌送给大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