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4期专栏中,我们陆续聊过玩盆景需要的思想准备、工具和植料的准备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盆景桩材。依次做完这些,代表着你已经开始行动了。玩盆景,动手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喜欢是最大的动力,动手是最快的进步。”这是爱木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诗中写到:“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他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一方面在学习过程中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心到”,另一方面获取知识后还要“躬行”,通过亲身实践化为己有,转为己用。 玩盆景,不是做绿化盆栽,桩材到手不能一栽了事,栽种之前必须对桩材做处置。用一双慧眼,去发掘桩材的特点尤其是亮点,为后期表现出其艺术性打下基础。这个过程我们通常称为审桩和截桩。
审桩也叫读桩,是我们从多角度、多方位对桩材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在玩盆景的过程中,桩材的利用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因材施艺,一种是因意选材。在实际操作中以因材施艺居多,这也就使得审桩的过程变得更为重要。 1.审桩看什么 玩盆景是一个相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而长期的工作都会涉及战略、战术和技术的问题。对盆景而言,战略就是花多长的时间将桩材培养成什么样的盆景,是方向性问题,一旦确定不要轻易改变;战术则是如何利用好桩材,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培养更好;技术则是如何修剪蟠扎、如何翻盘换土等。总体而言,战略大于战术,战术大于技术。但从现在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朋友将三者本末倒置,一味地追求技术性问题,对战略性问题却喜欢朝秦暮楚,今天是悬崖,明天改临水,再过两年又变成了文人树。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审桩不够深入,未能准确把握桩材的特性(图1~2)。 图1 悬崖和直立 图2 卧干和悬崖 盆景初期一般是大干大枝的骨架,我们求其势;中期枝片逐渐丰满,我们求其型;后期配合盆、几架和置场,我们求其韵。因此,审桩就是看桩材的势。 所谓势,就是桩材给我们最强烈的感觉,包括桩材的根、干、枝、叶的整个轮廓以及它们在不同角度下的形态。特别是角度很重要,一个桩材,在不同的角度表现出来的势是不同的,或刚或柔,或拙或巧,或老态或清秀。这就决定了我们需要多角度、多方位地去审桩,找出最有气势,看起来最顺眼的一面,也就是要确定的观赏面,即正面。 我在《中国花卉盆景》2017年11期下半月刊《盆景设计图之我见》一文中,对一棵柏树提供了3个设计图,便是对同一桩材不同的解读(图3)。 图3 一棵柏树的3个设计方案 2. 桩材的树型和势的关系 在审桩过程中,树势和树型二者密切相关。比如一棵桩材有着直立稳固、整体向上的气势,多会选择做大树型;若桩材有高挑清廋之势,一般首选做文人树型;如果桩材枝条有柔媚之势,可以考虑做柳格垂枝造型。在审桩过程中,判断树势、决定树型和制作者是息息相关的,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树势和自己擅长的树型为佳。 台湾盆景艺术家林庆祥老师有过一个案例,将一盆黄杨树桩从大树型做起,最后不断审视、取舍,将桩材打造成了风动式盆景,非常有借鉴意义(图4)。 图4-1 黄杨桩材原桩状态 图4-2 初步修剪为大树型状态 图4-3 舍掉另外3个分枝,做成舍利,定型为风动式 3.如何确定观赏面 在审桩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点是确定桩材的观赏面。观赏面也叫正面,是桩材制作成盆景后最美的一面,相当于摄影艺术里取景的角度。不一定是正对面,如同人像摄影,往往稍微侧向拍出的效果更具艺术性。只有确定了桩材的观赏面,才能确定枝干的走向,进一步确定枝片的布局。 盆景,尽量要做到四面可赏,但具体到每一件作品,必然有一面是最佳观赏面,有一个特定角度是最佳观赏角度,也只有在这个位置才能拍摄出作品的最佳效果。最佳观赏面相对其他各面,是最能显现桩材的特性、优点和精华的一个角度。 一般而言,确定桩材的观赏面可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A.看主干,以干体左右弯曲伸展大的一面作为观赏面。通常,盆景前面需要显露枝干的美,有一二点枝即可。盆景背面枝片主要是加深整体景深,让盆景更具立体感,无需太长的枝条。因此,盆景要枝集中在左右面,这样树干左右弯曲伸展大,自然就成为桩材走向和布局的基础。- B.看根盘,以根多粗壮、出根方向顺畅的一面作为观赏面。盆景无根如插木,这句盆景口诀道出了根的重要性。根多且粗壮,容易形成强有力的抓地效果,这样的面也更具观赏性。需要注意的是,根不要直冲欣赏者,要向左右两侧稍稍倾斜。 C.看干身,以表面肌理纹路丰富的一面作为观赏面。如树干上有孔洞、疤痕、舍利、撕裂面、夹石等,会让盆景变化更丰富,更具特性。 D.看过渡,以从下往上看,枝干从粗到细过渡自然的一面作为观赏面。这里要强调的是树干的锥度,这一点在国内往往被忽视,主干上下一样粗,缺少变化和韵律感(图5)。 图5 这棵枫树桩材,在主干、根盘、干身过渡上都有优势,但枝干截取未到位(桩主:春华秋实) E.看取舍,以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枝托的一面作为观赏面。原有枝托利用率越高,盆景枝干过渡越自然,后期成型时间也越短。 在决定观赏面时,对以上几个原则要综合考虑,因为在一棵桩材上,能遵循的原则不会是协调统一的,有的还相互冲突,相互矛盾。所以,选择桩材的观赏面时,要最大限度地融合各个原则来确定,尽量做到四面可观,达到园林术语所说的“移步换景”的效果。这样的盆景一定会更丰满,更立体,更具有耐人寻味的美。 审桩也决定着桩材后期的培养方向。如果是经典桩材,要考虑培养为艺术精品,培养时间在所不惜;如果是一般桩材,则以商品盆景作为培养方向,以快速培养出造型为首要考虑点;对于没有丝毫特色的桩材可以做练手桩,当试验品,各种新想法、新技法、新技术都可以用在上面,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马云说过一句话:“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说不定一棵不起眼的桩材,最后折腾成一盆意想不到的经典作品也未可知。
桩材的根是关系到盆景后期上盆的主要制约因素。很多朋友在桩材培养多年后才发现无法上盆或只能上深盆、上大盆的尴尬,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初期根部处理不到位。 根部处理的第一个要求,是尽可能平,即把向下生长的根尽可能截短,当然提根或做附石类的除外。为何要这样做?主要是后期上盆的需求。我们看自然界的树木往往会忽略地面,所以盆景中相当于地面的盆景盆一开始也往往被弱化,如果到需要上浅盆时才意识到,就为时已晚了。盆景培养到后期用盆都比较浅,一般取扁平的盘状。浅盆能使盆景造型协调,重心稳定。特别是山水盆景,盆已经浅得几乎看不到边沿了。 根部处理的第二个要求,是朝向四面八方的根的长度要合理。一般来说长度是地面直径的1倍以内,所以要给培养后期的根留下足够的生长空间。盆景不仅枝条有一级枝、二级枝、三级枝,根部也有同样的要求,需要有自然的过渡。这样你留下10厘米长的露根,后期培养为成品后,露根长度大概在20厘米左右甚至更长。 2.树干的取舍 对于单干型的桩材,主要是确定高度,一般从最高截点往上预留1/3的顶枝空间即可。双干型一般粗干高,细干矮,形成高低错落、参差对比之势。对于多干的,数量上一般留单数干,不留双数干。截干时一般遵循优选大干、先主后次的原则(图6)。 图6-1 桑树桩材原桩 图6-2 底根太长,直接截掉 图6-3 确定观赏面,做枝干的取舍 图6-4 截桩后背面状态 图6-5 截桩后侧面状态 3.伴嫁枝托的利用 伴嫁枝托,指的是桩材原有的树枝在做盆景时没有被截掉的部分。对于伴嫁枝托,我们一般分两类对待。一类是自身生长快、伤口愈合能力强的,比如对节白蜡、榕树、榔榆、雀梅、九里香、三角梅等树种,截桩的时候可以不用重点考虑伴嫁枝托。因为这些树种的桩材,哪怕是截成光杆,重新培养出粗度合适的枝托也不是难事。另一类是生长缓慢的,比如黄杨、黑檀、映山红、松、柏等树种,要尽可能地利用原有枝托,缩短成型时间。特别是这类生长缓慢树种的下山桩,我们尽量不要选择,不仅对环境破坏大,而且后天基本上无法培养出过渡顺畅的枝托,也无法成为精品(图7~8)。 图7 桩体漂亮,分枝却极难培养得过渡自然,不建议选择(桩主:刘勰) 图8 虽然桩体不大,但过渡自然,有培养空间,优先选择(桩主:一言为定) 三、桩材的截口处理 审桩和截桩完成之后,截口处理一定不能忽视,这也是桩材成活的一个关键点。爱木在《中国花卉盆景》上写过一期专栏,刊发于2017年9期下半月刊,题目是《玩盆景必学——截桩的基本要求和截口处理》,朋友们可以找杂志细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