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炭疽病 症状识别 主要为害果实,叶上病症不明显。 (1)果实 初在果实任何部位现红褐色小点,后扩大为不规则形病斑,有的裂开或腐烂,后期常染杂菌,加速果实腐烂,湿度大时有红色黏液涌出。幼果发病少,以成熟前7 ~ 10天发病为多。 (2)叶片 在幼嫩叶上形成茶褐色的圆形病斑,病斑相互愈合可引起叶片穿孔。6月份以后叶片变硬, 叶面上病斑粗糙,为黑褐色小型或大型及不规则形病斑。染病严重时,可引起大量落叶,并引起枯芽。 病原 病原为围小丛壳Glomerella cin-gulata ( Stoneman)Spaulding et Schrenk,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传播途径 以菌丝体在枯死的病芽、枯枝、落叶痕及僵果等处越冬。第2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成为初侵染源,借风雨传播为害。发病潜育期在成熟果实上为2 ~4天,幼叶上为4天,老叶上则可长达3 ~ 4周。 发生规律 降雨多的年份,发病相应较重。 综合防治 (1)农业防治 彻底清除树上病枝、僵果。 (2)化学防治 谢花后半个月喷多菌灵-代森锰锌混剂(40%多菌灵胶悬剂800倍液,混加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或多菌灵一退菌特混剂(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混加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以后根据药剂残效期,隔15 ~ 20天,选择喷布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