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又称阿罗汉,是获得了果位的佛弟子。佛教绘画中的罗汉形象原由印度引进,东晋戴逵为中国之首作罗汉画像者,继之者有隋代来华的天竺僧跋摩、唐代卢楞伽和五代前蜀的贯休等人,其造型基本上都属天竺模式的胡貌梵相。宋代罗汉图广为盛行,罗汉题材遂成为画家最喜爱的创作题材,王齐翰、李公麟、梁楷等人开始取中国人形象来画罗汉,到北宋神宗时,罗汉像已成为当时所供奉佛教图画的代表样式之一,同时也经常成为文人士子观赏鉴玩的图画,成为他们遣兴抒怀的新形式,风靡一时。 享誉中外的著名焦版画创始人、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勋章获得者、陶瓷釉下彩人物绘画艺术家钱大统先生,擅长人物,尤工佛像,所绘罗汉形状奇异,迥异旧人,自立门户。他来景德镇从焦版人物绘画探索陶瓷釉下人物绘画,实现“豪华转身”之后,曾经画过一套釉下青花十八罗汉,被北京一位收藏家以高价收藏。他的不少朋友,对他画的十八罗汉系列造像也极为欣赏,建议他再画一套。在朋友们的鼓动之下,钱大统先生从去年6月开始,再次投入十八罗汉的创作。历时半年有余,精心打磨,反复修改,经过多次筛选,在几十块罗汉造像中,遴选出了十八块青花色釉、彩绘笔触几近一致,画面非常洁净,品相极为完美的造像,呈现到了读画人的面前。 细细欣赏钱大统先生这一套青花十八罗汉造像,情不自禁陶醉其中。我觉得在众多画家所绘的罗汉图中,乃至与历代人物画中的罗汉画相比,都堪称为上品杰作,充分显示了钱大统先生极具创造力的艺术才华。其人物造型丰富而夸张,给人以超凡脱俗之感。其简洁得近于空的背景处理,则令画面顿入清净无为之化境。其取法于吴道子的线条,轻盈流畅而疏密有致,整套罗汉图格调完整和谐,的确是一套兼具艺术鉴赏及宗教氛围的传世佳作。 在钱大统先生笔下,展现给人们的是一个个奇特怪异,不同流俗的人物形象。作者在不惜力气,着意刻画人物动态和内心世界的同时,对于背景的描写却采用了以少胜多、以虚衬实的手法,几乎舍掉了众多人物存在的自然环境,使一个个形态各异的人物更加光彩夺目。在线条造型与表现技巧方面,钱大统先生匠心独运,线条飘动流畅而不轻浮,舒松随意而不散乱,结构严谨而不拘束,时时处处显示出作者娴熟的艺术功力。从钱大统先生塑造的那十八个形象奇诡,五官极度夸张的罗汉身上,人们不能不对他超常的艺术才能感到惊愕和叹服,感觉到他确实有一种化腐朽为神奇般的魔力。他所用的笔法回线曲折圆润,遒劲紧密,犹如铁线描就。所刻画出的诸罗汉均毛发浓密,高鼻深目,带有早期罗汉梵相特点,他们的表情神态,尽显了人世间的喜、怒、哀、乐,其中有眉长拖地,慈眉善目者;有高鼻巨口,喜笑颜开者;有宽额火眼,金刚怒目者;也有闭目养神,神态安详者。他们可掬的憨态,温暖的表情,慵懒的姿态,都在钱大统先生的作品中成为典型的姿态,向我们叙述着佛家的深刻禅意,也正是这些,使得画面更加富有意境。 中国人物画的意境源于形神兼备,由貌入骨,由形出神,依形造境,由境传神。钱大统先生所绘制的十八罗汉,或怡然漫步,或托钵化缘,或舞文弄墨,或玩赏字画,或读书论道,或泯然入境,或人兽同嬉,或品茗谈古,再以经书、念珠、香炉、手杖、草鞋、柯木、石凳衬托其间,……无论静动坐卧、喜怒哀乐,都透脱着参破凡尘的真谛,超越世俗的羁绊,非常形象地展示出人物的气质神韵,生动地再现了古代佛教僧侣苦苦修行的坚毅、虔诚的性格特征。 钱大统先生塑造的罗汉形象,实际一是来源于对佛教的知悟,二是来源于对生活中千姿百态众生相的观察记忆。正如他笔下的罗汉非圣非凡,亦圣亦凡,游乎神人之际,步于天地之间,独有一番境界,这正是钱大统的十八罗汉图意境的艺术审美价值所在。 善用白描勾线的手法表现罗汉,线条是钱大统先生的罗汉画中最重要的技法手段。中国人物画最讲究线描的功力,素有“无线者非画也”之说。晋代顾恺之是线描的祖师,唐代吴道子则为线描之集大成者,有“吴带当风”之美誉。线描既是中国画的基本功,又是中国画技法至高至善至美的境界。因此,线描在技法上不能有任何的取巧,须一丝不苟,兢兢业业,扎扎实实。钱大统先生对中国画线条神韵的追求是锲而不舍的,他绘制的十八罗汉个个形貌有别,姿态各殊,须眉毫发刻画入微,衣纹细劲流畅,恍若行云流水。线条迂回荡漾,富有节奏。诚如《画史》所言,“丝发之间,而眉睫意态毕具”。他对作罗汉图的身心投入是忘我脱尘的,真可谓是:献身佛门画罗汉,游心法海绘佛缘。 读过钱大统先生这套十八罗汉作品,除了让我们玩味不已之外,还将把我们的视线导入那清净无华、神秘平淡的永恒世界里。这些东西都是单纯的绘画所达不到的,只有将自己的感悟注入画面中,才能够真正的将画面深层次的东西准确地表达出来,十八罗汉作为佛教的重要人物,他们更多的是代表着佛学中的许多禅理,而这样的罗汉人物绘画作品,也是通过描绘罗汉,将一种理念传递给我们,通过品画,读懂其中的含义,更加具有收藏的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