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末分享:伤寒论方解第三十一(坏病篇)

 罾事物语 2020-12-01

版权所有,可转载不可剽窃!

伤寒论方解第三十一(坏病篇)

王东海

麻黄升麻汤

治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冷,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此汤主之。

麻黄一两半、升麻一两半、当归一两、知母十八铢、黄芩十八铢、萎蕤十八铢、石膏六铢、白术六铢、干姜六铢、桂枝六铢、白芍六铢、茯苓六铢、天冬六铢、甘草六铢。

上十四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相去如炊三斗米顷令尽,汗出愈。

方歌:经尽一周误下时,阴阳寒热错综歧,麻升苓桂芩归萎,芍草术姜冬石知。

方解:伤寒六七日,经尽一周,当厥阴主气之期,病势由阴出阳而大下之,非唯陷其欲出之邪,而更损上焦之阳气而寒其中,伤其液,以致邪陷而同热化。上焦之阳损则寸脉沉迟;中气寒则手足厥冷;液涸则阴伤而下部脉不至;胃燥邪陷,所化之客热上蒸而咽喉不利,唾脓血也;邪陷乘中气寒,协热而泄利不止也。方中重用麻黄升麻以开其肌表,提邪外出;当归以入厥阴,合理中以温中土之寒而治手足厥冷以止泄利;白虎汤以治胃中之客热;天冬、黄芩、萎蕤清肺热而止脓血。此方麻黄升麻独重,当归、知母、黄芩、萎蕤之量次之,余药之量甚微,其意升提厥阴下陷之邪为主,邪去则病愈,余则寒热互用而终归于寒,补泻同方而终归于泻,为误下坏病权宜之变法也。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治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能转侧者,是汤主之。

柴胡、龙骨、黄芩、人参、生姜、茯苓、铅丹、牡蛎、桂枝、半夏各一两半,大枣六枚,大黄二两。

上十二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内大黄,更上微火一二沸,去滓,温服一升。

方歌:误下少阳胸满惊,一身尽重尿难行,柴黄龙牡铅苓桂,大枣生姜参夏芩。

方解:伤寒八九日,经尽一周,又值少阳主气之期,不知少阳误下之戒而下之,则少阳自欲还表之邪因下而内陷为胸满,邪蕴为热并心则烦,伤其胆气而为惊,液伤胃燥而小便不利,表邪虽陷而经中之气化未和而一身尽重,此邪虽陷而未全为入里,犹可升发其邪而出表。但因误下中虚,不可过于升散更虚其里,故以原方减量而等分,加茯苓以渗利;桂枝以和营卫而止身重;大黄以泻胃中之燥热而止谵语;龙牡以镇心肝神魂之散越;铅丹以镇心坠痰,则陷者举,惊者平,热者清,虚者补,则诸证自愈。

按:牡蛎为水之所结,味咸性寒,本金气以镇甲乙之阳,味咸能软坚化痰,消核,涩能固脱,然收敛神气安魂定魄,牡蛎不如龙骨,消核软坚龙骨不如牡蛎,余诸功用相似。铅丹乃铅炼化而成,味辛微寒,质重而镇惊去怯坠痰,因于壮实者。《衷中参西录》论龙骨最详,宜参。

讨论交流请加作者微信:w1597340601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