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提琴《离骚》:我只害怕一样, 那就是配不上我所受的痛苦

 光之殉道者 2018-07-01

灵性音乐|让灵性轻舞……


·

·

李维 - 离骚 来自灵性音乐 03:54

接上音箱(耳机)点击上方音频收听


MV版



这首大提琴,我压箱底的曲目。

曾经用在2017年我参观完希腊迈锡尼古城遗迹

之后写的游记中。


我喜欢大提琴在这里的静静倾诉,

温柔而理性,

深沉而温暖。


那种醇厚优雅的质感,

凝结成是一种高贵的姿态:优雅!


无论生活多么艰难,

请在精神世界里选择,

优雅有尊严地活着!

任何时候,我们都可以做这样的选择。


大家一定还记得一个人,

以及他所遭遇的非同寻常的经历。


那就是畅销书《活出生命的意义》的作者,

奥地利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

约四年前我看过这本书,

说实话,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

奇迹一般的经历:

作为一个被关进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犹太人,

在他的父母、妻子(怀孕中)、哥哥

全都死在毒气室里的情况下,

只有他和他妹妹存活下来……



看过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名单》应该都非常清楚,

集中营,人间的炼狱。

九死一生的地方!


离开集中营后,

无论是生活工作还是在他的书中,

他很少谈及那“死亡工厂”

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苦难与摧残,

而更多地是探讨人如何坚强活下去的意义,

作为一个心理学家,

他更多是帮助处在困境中的人,

如何继续走下去。


他在书中谈到,

人们在刚进入集中营时是恐惧的,

很快就会变得冷漠、迟钝、麻木,

然后迅速退化到人类本能阶段:

像动物一样活着,最原始地活着。


比较肉体的摧残与随时的死亡,

更令人难以忍受的是精神的侮辱和尊严的践踏……

他提到:经常“不得不恭听一个队生活一无所知的人,

对自己无知评判后,再怒发冲冠”,

最后被一拳打翻在地……


面对这样的现实,

他选择的了幽默和乐观,

他甚至建议一位外科医生,

两人每天编一个好笑的故事讲给对方听。


他常常去设想:自己重获自由后,

该如何站在讲台上,

把“集中营心理学”讲给观众听。


他常说的一句话是:

我只害怕一样:

那就是配不上我所受的痛苦。

(陀思妥耶夫斯基)


我相信,

细细体会这就名言,

我们会获得某种神奇的力量:

原始、强大而热烈。


这种力量是如何“出场”的,

我想,

就是在《离骚》这样的深沉而优雅大提琴音里,

慢慢地升上来,

像英雄一般出场!



人一旦获得这种力量,

他的英雄之旅就开始了……


维克多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

试图向人们呈现:

即便在集中营,

人也能保持作为人的尊严。


即使在炼狱中,

我们依然可以决定,

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也就是说,

在选择如何应对环境的态度与行为上,

我们有选择的绝对自由!


而与之密切相关的另一个精神“核能”是

维克多在书中多次提到尼采的一句话:

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这是大多数人的死穴!

这里触及到生命的意义塑造,

是灵魂深处的碰触与重构。


关于生命的意义,

弗兰克结合自己一生的经历与思考,

提供了三种途径:

1、工作(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

2、去爱人(是真正的爱,不是以爱的名义满足自己的私欲)

3、忍受无法避免的苦难,

并在这个过程中赋予其正面的意义。


不要因为这个世界有垃圾,

就活得像苍蝇一样。

这是我很喜欢的一句话,

以此作为结尾。


此曲《离骚》的演奏者,

是我国著名青年大提琴演奏家李维的作品。

她的指间,传神着一种气质,

她的琴弦,倾诉着一种情怀,

引发我们去碰触生命意义的思考。


《离骚》,

因屈原而得名;

此刻,

因我们的思考而精彩。


微友临走记得右下角点个或在右上角点分享,那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传递美好,手留余香!


P.S:

我是曾浩珉,音乐爱好者,也喜欢互联网。立志过有趣、有料、有用的人生,发愿为帮助人们活得健康、平静、喜悦而尽微薄之力。我的微信号:3005378,欢迎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