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学画画的人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老师来看学生的画说,这里画得不对。学生反驳,对象就是这样的啊。而老师会告诉你,画得一样不一定好看,应该把看到的在画面里进行一些调整。 这也是绘画的迷人之处:它不仅仅是摄影,它是摄影+脑内ps的结合体。大家就跟我一起来看看对象和画作完成稿的不同吧。 画时光 vol.282 x 参考图vs画作品 画是骗人的 就算画得跟对象一模一样 也不一定好看 画画是人性的,每一幅画都能表达出画者的不同内心,它比照片更生动、自由,更擅于表达。 | 吟诗楼 | 参考图被遮挡得很厉害,好多建筑的结构都看不清了,只能根据已经看到的部分,以及曾经去过的印象编出来。 按照脑海里的印象重塑画面。将多余的草木全部拔掉,把吟诗楼露出来。 灰色屋檐的亮度夸张,一来可以增强光感,二来让深红色的柱子色彩不用画那么死黑死黑的。 前景几根竹用弧线破开僵死的直线,竹叶垂落的角度精心设计后与屋顶呼应。 | 乐山豆腐脑 | 参考图被手机变形得很厉害,而且是阴天拍的,暗部有很多蓝、绿色。 画食物的时候如果用上明显的蓝、绿色会让人以为有毒。 抛开照片的变形,按照理解来进行构图。 馓子有些乱,整理形状让它在变化的同时也有序。大量减少画面中的蓝、绿色,增加食物的好吃度。 将处于阴影里的豆腐提亮一些,体现出白净滑嫩的质感,这样看起来比照片更好吃呢。 ▲此画来自最美的涵涵▲ | 益母草图鉴 | 在相机发明的时候,植物学家觉得再也不用画图鉴了,但是后来发现,因为遮挡的关系,一张照片很难明确表现出植物的结构,需要很多张配在一起看。 而图鉴则可以先理解结构、梳理姿态将植物生长的样子表现得更清楚一些。 这张参考图算是比较清楚的,所以改动较小。改动在构图和画面布局上。 觉得画一支很单调,在深入解读植物的结构以后,照片画了前后两支,将正对着的叶片都去掉,让每一朵花、每一片叶的形状都清楚展现。 强调了新叶和老叶的冷暖变化,将远处的画得更淡、更冷一些。 | 暮霭沉沉 | 这参考图也非常棒,照着一样画下来完全没有问题,不过我的眼光被天空的风起云涌所吸引,想着力表现它。 以对画面的感受心情作为改动基础,因为更喜欢天空,将水面压缩到三分之一的面积,这样会拉近我们与水天的距离,云彩的压迫感会更强。 画的的时候着力用夸张的笔触表现出风起云涌的感觉,水面笔触同样随着云的剧烈变化而变化。同时加强明暗对比,表现出云特别”重“,特别有”压力“的感觉。 因为是中级水彩课的示范,画也较小,所以没有刻画太多细节,只要表达出感受就好。 | 成都钵钵鸡 | 参考图就是出去吃饭时用手机随手拍了一下,光线很差,食物也是大家爱吃的,而不是好看的,白晃晃的一片。 所以用了好几张参考图,这里放两张大家体验一下,画出最后的效果有多不容易 (/▽\)。 画是这样子,大家有没有被吓到呢,哈哈哈。这样大的调整需要对物体结构、光线、都有所了解才能做到。 画面中最主要的藕片、鸡翅尖的部分是完全参考照片画的,其他部分都略有调整。 编造的时候找到找到红油把食物淹没的光线规律是关键哦。 | 薛涛望江 | 参考图只是用来看对象形状的,整个画豆进行了重组,想表现出望江楼公园给人的整体感受,而不仅仅只是公园一角。 选取有特点的物体重新创作:公园里最有特色的枇杷门、标志性的望江楼和竹、让他们依江而建,薛涛于枇杷门里款步而出,欲浣签去。 用蓝绿色的背景去体现望江公园冷清幽静的感觉,竹子画成绿到紫的变化,与红墙的色彩层次衔接,使红配绿不那么“赛狗屁”。 | 枯荣之一 | 参考图是夏末拍的,这个时期即有荷叶又有残荷,正好与我想表达的主题吻合,只需要加上荷花,就能将四个季节的荷塘放在一张图里了。 摄影和绘画素材拍照是有区别的。因为是有目的性的去取材,所以构图不用改,将颜色调得更明确就好。 有一点微微的夕阳从远处过来,将叶片的冷色画得更蓝点,与黄绿色形成对比,色彩感更强烈。这张画是2012年画的,现在看来有些黑历史了。 | 三角梅与玻璃器皿 | 参考图很丑,连涵涵看到都被丑哭了( °△°|||)。 请原谅,那时候还租住在一个清水房里,条件有限。静物的摆放、色彩搭配都是想好了的,后面蓝色的纸也是专门买来做环境色的,虽然看上去很丑,但画出来可以出彩。 以氛围感受规划整个画面色彩。画的时候其实根本没怎么改,只进行了一些夸张。 将色彩强化、虚实强化、夸张环境色的,照实画下来就OK了。 就算参考图一样,因为画画的人不同,所以每个人来画都应该是不同的。 每张画都是一个人内心的表达,就像写作文,写之前总要思考一下要写什么主题、怎么写,大概分为几段,而照着对象局部局部都要描绘得一样的恐怕只能叫做“流水账”。 ——这一篇送给我可爱的学生们,希望大家能利用课堂上学到的“写作文”的相关知识,一步一步摆脱“流水账”。 · See you soon · 文画:@佼佼的水彩 川美水彩硕士学霸一枚,《中华遗产》特邀插画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