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雍正遗诏:不杀此人,江山永固!谁料乾隆一登基,将此人凌迟

 tdxcaoa 2018-07-01

说到圣旨,你肯定会想到下面的画面。

趾高气扬的皇宫太监,拂尘一甩,手捧黄绫,当众高喊一声:“接旨!”众人皆惶恐,莫不立刻跪下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然后毕恭毕敬地听来使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打开猎豹浏览器,查看更多历史图集

而圣旨,是中国封建社会时皇帝下的命令或发表的言论。是中国古代帝王权力的展示和象征。但是有的朋友可能会说了,圣旨说白了就是一张纸,里面写着什么,到底是不是真的圣旨?以当时的防伪技术,难道复制一张圣旨很难吗?而且作为一纸条约,地方官甚至可以圣旨毁了,让后不认帐,以当时的通讯手段,皇帝不一定知道,一张圣旨为什么就有那么大的威信力?

其实皇帝每下一道圣旨,专门有官员会另外登记一次,还有圣旨是皇上的旨意,皇上代表着最高的权威肯定有威信。伪造圣旨是不可能的,除非你不想活了。

一般来说,圣旨至高无上,何况君无戏言,皇上的金口一开就不会更改了。更没有人敢违背,但是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个二般情况。

雍正年间,有个叫曾静的小秀才脑子一热想要造反。于是他就效仿骆宾王骂武则天,也写了一篇檄文,将雍正爷骂的猪狗不如,什么弑父杀兄、夺妻占母的,反正是骂的不是个人了。

而雍正对这案子的处理出人意料。雍正把曾氏拉过来进行一番思想改造,硬把他给“教育过来”了,不杀他了,而且派遣曾氏到全国各地去宣讲政策,现身说法,宣传大清的仁慈。

犯了造反大罪与骂君大罪,够曾氏死一千次了,难道真不杀了吗?不但曾氏惶惶不可终日,而时人也是多有疑心的。这时候,雍正放下身段,向曾氏、向群众写起保证书来了:我发誓,我绝不杀曾静,而且“朕之子孙将来亦不得以其诋毁朕躬而追求杀戮”。

乾隆一上台,就完成他老爹没完成的“恨事”,把曾静拉到菜市口,“咔嚓”一声割了头:“曾静大逆不道,虽处之极典不足蔽其辜!”切齿之状,宛然在目前。

雍正把处理曾静,交给子孙去办,为什么?因为上回他没发毒誓;这回就不给后代出难题了,让子孙担起毒誓,总是不好的,他就负起全责了。

正所谓伴君如伴虎,多少青史留名的猛将功臣最后都被皇帝干掉。一个小小的儒生真的以为可以凭一张圣旨活命?不要想太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