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益讲座—运动物体的拍摄(下)

 聋叟 2018-07-02

我们接着上期继续讲解

三、拍摄运动物体的技巧

下面我们再谈第三个大的问题,就是拍摄运动物体的技巧,也就是说拍摄运动物体,我们有哪些方法呢?首先第一个我们要谈一谈怎么拍,怎么进行运动物体的高速拍摄。

1.高速拍摄

高速拍摄,往往就是只能用比较快一点儿的快门儿来进行拍摄。那么往往都是用几百分之一秒,甚至是几千分之一秒这种的快一点速度。这个时候拍摄的这个运动物体,实际上是把他凝固化,也就是说你很有可能看到的都是这个物体在运动过程当中呈现出的不同的姿态。

公益讲座—运动物体的拍摄(下)

公益讲座—运动物体的拍摄(下)

公益讲座—运动物体的拍摄(下)

这三张照片是我拍摄的跳远的比赛。是跳远比赛当中,最后他落地之后站起来这一刻的三张照片。这是使用高速连拍这样的方式,每秒钟达到了七张这样的方式来拍摄。

那么速度呢,我当时采用的是两千分之一秒这样的一个速度。那么这样拍摄完了之后,我们看到的就是跳远运动员,在落地那一刻当中所呈现的不同的姿态,把不同的姿势,甚至连他搅起沙子的那个状态也都把它拍出来了。

这就是说我们用比较高的速度实际上是凝固这一运动物体在运动过程当中的一些时刻的姿态,它就把他凝固下来就可以了,这就是我们说的高速拍摄。

2.低速拍摄

低速拍摄恰恰相反,我们刚才始终在讲我们要想拍摄运动物体一定要有足够的速度,才能够把这个运动物体拍清楚。而低速摄影恰恰是使用的较低的速度,把运动的物体拍下来,而且要把局部拍清楚,这就是低速拍摄。

比方说我们平常使用两百分之一秒的速度拍,很有可能使用六十分之一秒以下的速度来拍,这个时候就是低速拍摄。

因为如果我们在拍摄运动物体的时候使用六十分之一秒以下的速度,这个时候我们就能够拍出运动物体的运动轨迹,那么它就有一种特殊的视觉效果。

公益讲座—运动物体的拍摄(下)

公益讲座—运动物体的拍摄(下)

大家看第一张照片拍摄的是少林寺的武僧耍钢鞭。由于采用的是六十分之一秒,因为当时手持相机,不敢用太低速度,他手中的钢鞭就有了运动的痕迹,好像一条绸带一样,还显示出来了钢鞭的运行轨迹,人的脸部还是清楚的。

第二张照片拍摄的速度就更低了啊,采用了十分之一秒这样的速度。但是这时候必须得有三脚架了,那么实际上这一个人再往前行走,那么就好像后面有好几个影子在跟着,像一对人一样。这个时候拍出来了人的这种运行的轨迹。所以我速度低了就有这样的这种特殊的这种视觉效果。

公益讲座—运动物体的拍摄(下)

公益讲座—运动物体的拍摄(下)

再看这两张照片,都拍摄的是赛车的照片。

第一张实际上我用了是八分之一秒的这样的速度。那么拍出来的这张照片,它就好像搅在一起,能看出来它行驶的这样的痕迹来。

第二张照片速度就更慢了,用了四分之一秒,这个时候连车的痕迹拍的都不是很清晰了,但是它仍然能显示出来这个车辆的运动的痕迹。这就是我们说的用较低的速度拍,有这样的这种艺术效果。

公益讲座—运动物体的拍摄(下)

公益讲座—运动物体的拍摄(下)

公益讲座—运动物体的拍摄(下)

这三张照片都是在九寨沟拍摄的。

第一张照片我用的是八分之一秒拍的这个瀑布,从水流来看已经呈现了丝带状。

第二张照片仍然用的是八分之一秒。但现在水的丝带状就更强了,还产生了一种像棉花的白色的水气。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第一张的照片我们离得比较远,第二张照片离得比较近。

所以同样的速度,第二张比第一张慢速的效果要大。

第三张照片用的速度还慢,用的四分之一秒,那么这个时候你看,水流就产生了一种棉花状的这种现象,像棉絮一样,显得特别白。

这说明什么呢,就是我们拍摄水流运动的时候,随着你的拍摄速度的降低,很有可能会拍出产生与我们当时视觉效果不一样的图片来。

我们用比较低的速度就能够拍出来水流像丝带这样的效果,比我们看到的实景,人眼看到的实际情况还要漂亮还好看。

3.跟随拍摄

什么是跟随拍摄呢,实际上它是一种特殊的拍摄运动物体的一个效果,我们那先给它下一个简单的定义吧。

(1)什么是跟随拍摄

公益讲座—运动物体的拍摄(下)

什么是跟随拍摄呢,跟随拍摄有人又把它叫做跟踪拍摄、追随拍摄,有的还把它叫做追焦,还有人把它叫做摇拍、移拍,甚至有的人还把它简化成跟拍等等,叫法多种。

但是从含义上来看都是一样的。它的基本含义就是相机的镜头对准运动物体,做同向同速的运动,在这个运动过程中按动快门进行拍摄,这就叫做跟随拍摄。

跟随拍摄的艺术效果是什么呢,大家看上面那张照片你就清楚了,也就是运动物体很清楚,背景呈现模糊的运动感,从而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这就是跟随拍摄所追求的艺术效果。

作为跟随拍摄的第二个小问题就是我们在拍摄当中应该注意背景的选择。

(2)背景的选择

公益讲座—运动物体的拍摄(下)

大家看这张照片是我在全运会上拍的。这张照片如果你仔细看,运动员脚下的跑道和他身后的草坪都已经有了很大的虚化。

你仔细看它有一种横向的线条,产生了横向的运动感,但是总体来看不够明显。为什么呢,其实主要的是背景的颜色过于单一。

所以我们要想拍好跟随照片,你就尽量要选择背景色彩丰富的物体。也就是要选择色彩丰富的物体做背景,它才能够产生更好的虚化效果。

公益讲座—运动物体的拍摄(下)

这张照片车后面的背景是建筑。因为它有不同的色块,当我们拍摄完了之后,它就产生了这种背景的线条感,也就产生了运动感,它就比较明显。所以我们在拍摄跟随照片的时候,尽量要选择色彩丰富的背景,避免单一的颜色,就容易出现比较明显的效果来了。

(3)动作要领

那么拍摄跟随照片,应该怎么来进行呢?也就是说应该掌握哪些动作要领呢?

首先是快门。

快门一般的是这样:

我们拍摄运动员,他做动作也好,奔跑也好,一般的我们可以采用十五分之一秒到六十分之一秒的速度。

而我们拍车辆,特别是机动车,我们就可以用十五分之一秒到两百分之一秒的速度就可以了。因为车辆快,特别是它离你比较近,更应该注意速度不能太慢了。

公益讲座—运动物体的拍摄(下)

我们设定速度应该说还不是最主要的,最关键的是我们怎么能够按快门。按快门我们一般的标准首先还是要轻,你不能太重了。

第二个就是你要把握好按快门的时机,就是既不能早也不能晚。而且这个快门是在你的相机和镜头运行的过程当中按下的。

一般来讲,我们可以在提前的时候就跟踪动体。当这个动体运行到离你正前方七十五度到八十五度角的时候,你就按下快门。

而且这个时候最关键的是什么呢?你这个镜头的跟踪行程不能停,也就是你在按快门的时候,相机镜头还要一直跟踪下去,按完了快门之后再运行一会儿,你才能够停下相机。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很有可能前功尽弃。

或者说你在这当中,主要的你也跟踪了,但是你在按快门的时候你按得非常特别重,而按的时候你那个相机也不再运行了也停止了,那么跟随拍摄的效果,也就是背景的横向运动效果就出不来了,运动感就出不来了,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这实际上的是一个熟练的过程,你反复练才能够真正的掌握这一门技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