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珠风化纹

 天宇楼33 2018-07-03

风化纹,是古珠区别于新珠的最显著外观。


“风化纹”是指珠子在长年累月氧化作用下,因不同致密度而导致不同收缩度,逐渐在表面形成一些坑坑洼洼的痕迹。


“风化纹”与“碰撞纹”不同。碰撞纹指珠子在长期佩带过程中,因互相碰撞或跟他物碰撞而形成的表面损伤。


前者系大自然、时间所为,后者则大多是人为。


但大多数人,没必要分得这么细致。只要是古珠表面的坑坑洼洼,统称“风化纹”。也就是说,在坊间,广义的风化纹也包括碰撞纹。


不同材质的珠子风化纹不一样。比如玛瑙的晶体结构是SiO2晶体,结晶生成同心圆,所以风化纹多是一个个小圆圈或者半圆形,有人形象地概括为鱼鳞纹。质地坚硬的珠子大多是这一类风化纹。但质地软的,较多表现不规则的块状。
经常有人伸一颗珠子过来:这颗是不是爆老?满是风化纹哎。而对一些没什么风化纹的珠子不屑一顾:年份不够!

差矣!


年代越久远,相对来说珠子的佩戴时间越长,氧化度、收缩度越高,碰撞次数也就大,形成的风化纹就多。这是对的,但不仅于此。风化纹多少,还取决于——


1.珠子本身的质地。同样是珠子,质地紧密一致的就不容易出风化纹,质地疏松,或松紧不一的,就容易出风化纹。


2.使用者对珠子的爱惜度。同样一辆车,爱惜的、会保养的,开了几年还跟新的一样;不爱惜乱来的,几年后不成样子了。珠子同理。

3.遗址的干湿度。我们知道,木材埋在湿度高的地方很快会腐烂,而在干燥沙漠里,几千年都能保存下来。同理,珠子亦受干湿度影响,只不过不像木材那样明显。


4.珠子的用途。有的珠子,坊间称“剥皮珠子”。比如天珠,藏人用其入药。表面一层往往被磨下来配药,那么珠子表面就会光洁如新。


5.特殊古珠。有的古珠完全没有风化纹,表面跟新的一样。曾经有一朋友说,如果你看到一串或一颗珠子,乍一看是新的,仔细一看是老的,那你不要犹豫,赶紧拿下。为何?因为这种珠子大多是供奉在神庙、寺庙里的,没人使用过。给神的珠子,有不好的吗?

那么,有人又糊涂了:选择古珠时,到底是风化纹多好还是少好?


仅这一个问题,回答可以出一本书。如要一言以蔽之,即:根据你目前的审美情趣。你喜欢一眼看上去就老老的,就选择风化纹较多的;你喜欢清爽光洁的,就选择风化纹较少的。


当然,要尽量避开那些作假的风化纹。不良商人,将新珠冒老珠以求高价,作伪的第一道往往就是风化纹。以玛瑙、水晶为例:


他们也让珠子相互碰撞。比如在一个机器装置里,一大桶的珠子没日没夜翻滚,几天后满满风化纹的珠子就出来了。考究一点的,将新珠子放在一大麻袋稻谷里,两人来来回回拉搓,这样磨出的珠子“风化纹”更柔和,欺骗性也更大。
区别何在?在长期的佩带过程中,自然氧化、碰撞而形成的风化纹,肯定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在无数次轻重不一的反复碰撞中才能形成。在放大镜下看,这些风化纹是层层叠叠的,具有层次感。也就是所谓的“鳞中有鳞”。层层叠加后已看不出圆圈或半圆弧状。

而且,另一个关键细节不要忽视——风化纹的底部是有油润包浆的。因为每碰撞一次,碰撞的损伤缺口就暴露在空气中,时间一久,自然形成一层氧化膜,即包浆。风化纹的包浆,油润感十足,非常可爱。


而作伪的风化纹,往往给人“平面”的感觉。缺乏层层叠叠、深深浅浅的层次感。风化纹的边沿相对比较锐利,坑坑洼洼的底部,暴露材质本身,没有一层岁月形成的包浆。有些高仿珠也打磨风化纹边沿的锋利感,但是,短期内形成的包浆光感,与几百几千年里形成的层层叠叠的光感,是不一样的。
岁月的韵味,真的不是取巧能得来的。


最后,推荐您读本书:

雅活书系 古珠之美

作者:许丽虹 梁慧 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