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题: 低分想进好大学,必须掌握这份志愿捡漏攻略 对于预估成绩不高的同学来说,想要读一所好的大学是比较困难的,但也不是不可能的。只要提前了解院校信息,并在志愿填报时掌握一些技巧和套路,避开一些误区,低分上好大学也是可能实现的! 01 低分上好大学的技巧 1、报考好大学的冷门专业 ①大三时就读本校的第二学士,用一年时间修满第二学士的学分,第二学士一般都是本校的较强专业; ②在校期间加修几门课程,考本校中自己最喜欢的研究生专业; ③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毕业时你的冷门专业也许变成了热门专业。 2、报考好大学的专科 在校期间勤奋学习,两年或三年毕业后考取本校的专升本,被录取后直接上本科三年级。 3、报考排名靠前的非重点大学 由于中国重点大学和“211”大学的评比并没有定量、公开的标准、地域差异、院校认同度等各方面因素,因为各院校的学术水平处于动态发展中,一些非重点大学的师资力量,重点学科、学术水平等方面已超过了一些重点大学或“211”工程大学,而判断一所大学的水平主要看其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 4、报考重点大学排名靠后但实力较强的专业 在志愿选报中,大多数考生家长还是停留在对院校的认同度选择上,对深层次的专业问题探究较少,特别是各大学的专业学术水平,科研实力、设有国家或省级重点实验室及高校特色专业的知识知道的并不多。 如果考生能避开热门,选综合排名靠后但学科排名靠前的专业,录取的机率就大大增加。 5、报考非重点大学或非“211”大学排名靠前的专业 有的学校虽然不是重点大学或非“211”“985”工程大学,但里面有些专业却是全国数一数二的,比如说长沙民政学院的殡仪系,学校虽然不好,但专业却是全国闻名的,学生还没毕业就被“预定”抢空了! 6、报考重点大学第一志愿招生缺档或录取分差偏低的院校 因地域关系、院校层次和考生家长认识上的偏差,某些重点大学第一志愿报考的人数相对较少,出现缺档现象,不得不录取二志愿考生,这些院校录取分数与重点线基本持平,此类院校是成绩不太稳定,分数在一二本之间边缘的考生第一志愿的首选目标。 7、报考名牌大学的分校 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分校、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和西南大学荣昌校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武汉),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徐州),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东营),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保定)。 8、上中外合作办学的院校 此种方式适合家庭条件相对宽裕的家庭。这类学校专业由于学费偏高,报考人数少,相应的录取分数偏低,相当于花钱买了一些分数。 9、上就业相对好的特色院校 如:北京印刷学院、北京服装学院、北京物资学院、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防灾科技学院、上海海关学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南京审计学院、中国计量学院。 10、报地域相对偏远的院校 如:211大学的石河子大学、海南大学、西藏大学、云南大学等,此类院校如有考生喜欢的专业,并对院校地理位置不是特别挑剔的话,也可作为目标院校。 02 低分可上的211大学 1、京邮电大学(宏福校区) 2、太原理工大学 3、辽宁大学 4、延边大学 5、东北农业大学 6、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7、苏州大学 8、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 9、西南大学(荣昌校区) 10、西南交通大学(峨嵋校区) 11、郑州大学 12、海南大学 03 低分可上的985大学 1、中国农业大学(烟台校区) 2、大连理工大学(盘绵校区) 3、吉林大学新闻学体育新闻方向 4、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区) 5、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6、电子科技大学(沙河校区) 7、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04 低分进好大学应避免的误区 1、因观念落伍出现投机心理 这主要是由于对好大学、好专业理解的不同而造成的。虽然这几年就业在高考志愿决策中的影响越来越大,但由于认识上的误区,有人并不完全认同就业是志愿决策第一决定因素,于是,许多人会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或社会大众的认识来判断自己所选择的学校和专业,因此,大多数人乐于报考的专业和学校其实并不是将来好就业的专业和学校。 ① 根据教育部门的调查数据,近年来报考热门专业前10位是: 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法学、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金融学、会计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② 最容易就业的前10位专业则为: 机械电子工程、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注册会计师、物流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建筑学、车辆工程、信息安全、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就业好,才是真的好,但很多人意识不到这一点,被一些不着边际的因素牵着鼻子走。因此,许多好就业的专业和学校反而录取分数并不高,比如:当分数在一本线上下时,许多人为了上一本会选择一本院校的较差的专业,却不愿意选择二本院校里的好专业,比如:你比一本线高出10分,你是选择一本里的云南大学、广西大学呢,还是选择二本里面的南京财经大学、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2、信息不充分时盲目填报 现在大多数学生和家长,对填报志愿并不很重视,只是在高考结束后参考一下前一年或几年的录取分数线,然后决策,这时就会出现农民卖瓜的困境,即参照去年的价格决定是否生产或生产多少西瓜。 同样,大量学生参照上年最多二、三年的学校录取分数线来报考,如果这几年学校分数低,分差小,则报考学生会大量增加,从而导致该校当年分差上涨,反之,则下跌,这就是平时业内人士指出的“大小年现象”。 这时,我们就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如果前几年分差大,报考人数多,那么今年我就放胆报考。如果前几年分差小,报考竞争程度低,则就要谨慎考虑。 当然,这种决策带有一定的冒险性,大小年并不是呈规律性分布,有时接连几年大年,然后会有接连几年小年。 那么这就要求决策者一方面仔细研究目标学校出现大小年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要做好保底,一旦决策失误,则有比较好的学校作为保底,以确保不会落榜或低就。 注意,保底策略有两种: 一种是以同一批次的第二志愿作为保底;一种是以下一批次较好的学校作为保底。 最好以下一批次的优质学校作为保底,因为同批次的二志愿学校一般来说不是地理位置比较偏僻,就是学生自身不太满意。但如果降低一个批次,则可以在大量的学校中从容选择,不仅可进好学校,还可进合适专业。 另一种信息不充分情况就是高校首次在某省招生,由于学生填报志愿时间非常短,不可能用仔细研究招生学校的情况变化,大多是根据往年的情形进行决策,对当年第一次在本省招生的学校容易忽视,从而导致报考该校的人数较少,录取分差降低。 总之,如果能关注现实发生的许多社会经济现象,由此深入分析对学生报考学校心态的影响,进入寻求对具体学校的报考竞争态势的预测,将能大大地提高以低分进入名校的机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