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虾工虾聊 | 藻类那些事(二)

 老鹰图书馆868 2018-07-03


俗话说:“一入豪门深似海”,但说到藻类,感觉却是:“一入藻门深似海”。你看,已知的几万种藻类、十几个门,每个门的藻类几乎都以千种来计。藻类在显微镜上只能进行一个粗略的分类,对着如浩瀚烟海的藻类图谱会看得眼都花完,对一整天都没核对得出几种藻。

目前的藻类图谱基本都是按门、纲、目、属、种来分的,图片也是追求详细而全面,包括了很多深海的品种、国外的品种、不常见的珍稀品种等等(虽然实际上不可能做到全)。这已经严重偏离了目前养殖水体,常见藻类图谱的核对需求。目前还没有谁去专门根据实际生产去编一部《中国沿海养殖水体常见藻类图谱》,更没有谁去编《中国沿海养殖水体常见藻类图谱与水色图谱的对照》、《中国沿海养殖水体常见藻类的特点、对水体、养殖动物的作用与影响》等类似的实用工具书。

虾工在此也呼吁一下,希望科研人员、水产学校的老师等搞课题时可考虑将此作为选题,结合实际生产,来完善此类可在实际应用上查询的工具书,那就是整个水产界的幸事了,也可谓功德无量了。个人感觉我国的这些科研大神沉下去,逐步做好这些基础的有参考价值的工作,比整天去研究什么“EMS”,总结什么先进养殖模式来得实在。

我们在养殖放苗前,大部分的塘都会先培好水再放苗。

那么问题来了,放苗前的培水,究竟培什么,培水的目的又是什么,培育起来的藻类能被虾直接当饵料吃掉么?

放苗前培水的目的:①提供天然饵料。②提供充足的氧气。③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避免阳光直射到底。

但是要注意的是,虾苗所能直接利用的所谓的“天然饵料”,是指“浮游动物”而不是藻类。虾是捕食性的,并非像某些鱼一样进行滤食或吞食。藻类对滤食性的鱼是适口的,但所投放的虾苗,已经很少能直接捕食藻类。正常分布的藻类太小了,已经不适合虾苗直接捕食了(因为捕食性和适口性的问题,微藻只有在死亡等原因大量集结时虾苗才有可能部分直接进食到)


但是培养起来的藻类可以成为浮游动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的美食,而大部分的浮游动物才是虾苗的美食。

从饵料大小及适口性的角度看,投进塘的虾苗已经比较难捕捉到那么小的轮虫了(轮虫比枝角类小,也比丰年虫小,难捕捉),更加难直接摄食得到微藻(除非死亡集结的微藻或大型的丝状藻才可能直接摄食)。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虾苗的饵料大小及适口性问题,虾工根据自己以前从事过的对虾育苗工作,给大家分享下虾苗变态过程的适口饵料,这样或许大家就更能加深理解了:对虾幼体,在蚤一变态为蚤二的过渡时期,蚤状幼体自身所带的卵黄消耗殆尽,需要开始进食(这个过渡期的饵料投喂非常关键。如果投放饵料太早,卵黄没消耗完利用不到所投的饵料,那么所投放的饵料会影响水质,极大地影响幼体的成活率;如果投喂太迟,卵黄消耗完后,营养得不到补充,幼体就会很快就死亡)。此时适口的饵料以单胞藻(牟氏角毛藻)为最佳(当然也有苗场直接投喂多胞藻比如骨条藻来“开口”的);蚤三适口的是多胞藻(比如骨条藻);糠虾已经开始适口丰年虫(幼虫)了。

我们投放在虾塘里面的一般已经是仔虾八天(P8)以上,比丰年虫小的轮虫都已经不是很适合虾苗捕捉了,只能少量利用,投放在池塘的虾苗真正比较适口的是枝角类、桡足类等相对较大的浮游动物。因此主要的食物链为:虾苗吃~枝角类、桡足类吃~轮虫吃~藻类:(附直观的饵料及幼体等图片)



养殖户把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俗称为“水蛛”。“水蛛”在池塘里面分布肉眼可见。在“水蛛”大量繁殖时,一般在下风口,用透明的矿泉水瓶打水观察,肉眼可观察到“水蛛”的形态:牙签尖大小,体色透明偏白,在水里做“往前跳动状、突进式游泳”。虾工感觉语言表达不够准确,大家可移步去看上面的虾工的附图中,肉眼可见形态及显微镜放大图。


常常有养殖户朋友会问道:“我池塘里面“水蛛”很多,“水蛛”会不会把藻类都吃光,让水清到底要不要杀“水蛛”,该怎样处理?

我们培水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提供天然饵料。“水蛛”能为虾苗提供营养丰富,所含的活性物质接近苗场的,必须用品丰年虫。它是虾苗非常适口、可口的天然饵料。

因此,刚放苗的池塘“水蛛”较多的话,是不用考虑杀“水蛛”的;担心“水蛛”太多藻类数量会减少的话,只要适当减料,让虾苗吃掉部分“水蛛”即可。水珠多时也不建议完全停料那么极端,适当减料但还保持投料,是让虾苗可以摄食部分饲料;虾的粪便、饲料的浸出物可以培藻;部分水珠吃藻类的。同时也可以利用掉部分饲料碎屑,这样更利于保持池塘里面虾苗——“水蛛”藻类的平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